《爱乐之城》假"神作" 情人节档大热片难觅爱情
有人说它关乎梦想,还有擦肩而过的爱情,是情人节档旷世“神作”;亦有人认为它不过是一碗鸡汤,迎合了世俗成功而已。已经很久没有一部影片能引发如此两极的评价了,哪怕《爱乐之城》追平了由《泰坦尼克号》保持了20年的纪录——获得14项奥斯卡提名。
透过片名就知道它是与音乐有关的电影。“高司令”瑞恩·高斯林饰演的男主,最大梦想是拯救濒死的爵士乐,无奈生不逢时,只能在高档餐厅走穴营生;“石头姐”艾玛·斯通演绎的女主怀揣明星梦,却不得不委身于咖啡厅做服务员。志存高远又为生活所迫的两枚文青,因为音乐相遇相知相恋。
不得不说,由于前几年情人节都恰逢春节假期,上映电影往往是国产片独大,这回进口片终于逮到了一次机会。尽管片中“一言不合”就跳舞,不过,多数冲进影厅的观众兴许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源出好莱坞的爱情故事,对于精华元素“歌舞”压根儿就没搁心上。
未及上映,各种赞美已然漂洋过海而来,诸如“新世纪最伟大的爱情”“比肩《泰坦尼克号》”等。只是,它果真能担得起“爱情神作”的名号吗?实话实说,片中看不出男女主角有多深的情感基础。两个人每一次对话都围绕梦想展开,绝不涉足其他。好一对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眷侣!让人印象深刻的那场烛光晚餐的吵架戏,男主道出一个颇值得玩味的问题:“你当初和我在一起,是因为可以从中获得一点优越感吗?”原以为影片会就此探索“面包与爱情”折射出的人生哲理,不曾想它无意于此,依然在世俗逐梦故事里自说自话。在一次毫无征兆的对话之后,二人选择了分手。当五年后再次邂逅,他们实现了各自最初的梦想,只是注定没有“在一起”。或许影片要的从来都只有梦想,爱情不过是噱头,说得好听些,点缀而已。
再说说影片的结构。即便有娴熟的乐曲、画面美到极致的“星空之舞”,也掩盖不了全片在情节、逻辑上的脆弱。从相遇到分手、重逢,全都是预料之中的“套路”,不仅缺少《雨中曲》的浪漫,与《悲惨世界》更是相去甚远,更像是一部有好莱坞人设的偶像剧。倒是结局的安排为它多少挣回些分数,没有走国产片惯用的“大团圆”,而是以“假如”为题,给观众提供两种境遇,引人寻思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让人意外的,并不止影片本身。身披爱情空壳的它,依然得到了万千影迷追捧。即便口碑远不及《悲惨世界》,却轻松打破后者4年前创造的歌舞片在内地的票房纪录。不可否认,在遭受众多来自工业流水线的“烂片”轰炸后,“小清新”的《爱乐之城》确能让人提起精神。只是“创意欠佳,情怀来凑”的它距离“神作”实在有些远,尤其面对这部完全比照好莱坞歌舞片黄金时代打造的影片,到底有多少国人读懂了它,又有多少人不是冲着那些海外奖杯的光环走进影院?
如果真心热爱歌舞片,选择它当然没错,但强行拔得过高,就已经无关艺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