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意角度来看《大鱼海棠》值回票价吗?
《大鱼海棠》地图插图
还在短片阶段就已获得七项国际大奖,被法国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收录并赞誉为“最杰出的艺术品之一”,让观众等待了12年之久的“情怀之作”;
众筹12年磨砺出品的“跳票之王”,正式上映3天票房便破2亿,然而却收获了两极的口碑,豆瓣评分从8.2一天跌至6.6。
以上都是《大鱼海棠》这几天被刷屏的核心评价。
到底是艺术原本就是小众的狂欢,还是商业操作的套路?这是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成功与失败,还是国漫振兴之路的爱之深恨之切?两极口碑的“国漫神坑”《大鱼海棠》,是“神”还是“坑”?
A [看艺术创作]
上映3天破2亿,口碑两极怎么破?
画面、故事、意境、情怀
对国漫来说,哪个更重要?
宏伟神秘的客家土围楼,满眼中国韵味的服装道具,来自《庄子》与《山海经》的故事内核,《大鱼海棠》用中国传统元素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凭空架设起一个宏大神秘的全新世界观。从画风意境,到叙事节奏,将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受迷惑)等人生八苦蕴含其内,充满了中国哲学古韵。
承担着今年“复兴国漫”重任的《大鱼海棠》,7月8日正式上映,票房3天破2亿。业内估计,票房破5亿没问题——对于3000万的投资而言,这个成绩算是能交差。而同时,豆瓣评分从第一天8.2分掉到了第二天6.8分,第三天6.6分。网上争论的口碑十分两极,爱得真,骂得也狠。
备受称赞的精美画面、充盈着东方美学的意境,正反两派都没有人提出过质疑。口碑两极的质疑,几乎都只是指向剧情的薄弱。大家争论的焦点在于:如此宏大的世界观和专注丰富细节的精美创作,只用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承载,是否足够是否合理是否合适?作为国漫电影,有了精美画面、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是否就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