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哥"劲敌余奕沛现身 曾拒绝《最强大脑》邀请
在《最强大脑》观众的心中,王昱珩在微观识别领域已经登峰造极,他曾凭借“微观辨水”项目一战成名。但上周五的比赛中,他终于遇到了对手——9分钟记忆40幅微藻动态画面,然后根据前三天的微藻变化,从第五天定型画面的成百上千的细小片段中找出正确微藻的余奕沛。除了在节目中展现出的强悍实力,余奕沛还是一位大学霸。从小成绩优秀,曾被保送中科大,现美国MBA(工商管理硕士)在读。余奕沛在学习的同时也不忘发展兴趣爱好——训练自己的记忆力。此次登台挑战高难度项目“浮藻掠影”,霸气宣战王昱珩,余奕沛表示自己并不害怕被比较,甚至对此信心满满:“我在实力上没有任何的压力。”
两年前开始接受记忆训练
在节目中,余奕沛超强的观察记忆能力令观众惊叹不已,而这一切都源于他自己的兴趣。余奕沛从2015年时开始接受记忆训练,对于脑力提升的这个过程,他非常享受:“我觉得脑力提升不仅丰富了生活,还有助于学习,平时我也会把这种记忆能力运用到生活中。比如要提醒自己在未来某个时刻做某件事,就用想象把这件事联系到之后一定会看到的一个东西上,这样后面看到这个东西就会想起来而不遗漏。”余奕沛还表示,因为一直在训练自己的记忆力,所以他对优秀的记忆选手很崇拜:“我倒没有偶像,但《最强大脑》里我最欣赏的就是王峰。”
“浮藻掠影”还未达到能力极限
据透露,《最强大脑》节目组去年就曾找过他,但被余奕沛拒绝了:“那时没有我感兴趣的项目。”后来,他听说节目组开始研究摸索“浮藻掠影”这个项目,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回国来“玩一玩”。节目里,余奕沛把挑战“浮藻掠影”说得非常轻松,实际上这个项目难度非常大:40个延时拍摄五天的人物微藻画动态视频,被删除最后两天的拍摄内容,余奕沛需要提前两小时观察这些视频,在现场对其中任意一幅人物微藻画的1/30进行观察记忆后,从这些视频中找出与记忆区域对应的三天动态视频。看过项目规则后,嘉宾陶晶莹连连大呼“变态”,余奕沛也直言:“确实挺难的。最大的难点在于题目本身分界不清楚,以及五天和三天形态有差别。”
由于是人物微藻画,所以每幅画在人脸轮廓这方面的差别是极其微小的。Doctor 魏在出题的时候,选择了人脸中一个极难辨识的耳廓的部分,这甚至让他怀疑自己选中的是否是有效区域。对此,余奕沛表示,Doctor 魏出的题目介于有效区域和无效区域之间,如果没有框选到有效区域,信息再少一点的话,自己也有可能无法完成挑战。尽管这个项目的难度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认同,但余奕沛仍然找到了解决方法:在观察时留意大致形状、色深、线条倾角、曲线曲率、绿白分布方位,以及一些特殊的信息。靠形状、颜色、倾角做第一轮快速的大方向定位,有少数的小目标后再结合其他信息做最终判断。他甚至认为,这样的挑战难度也并非他的极限:“我还能找得更快一点,观察时间可以缩短,也可以缩小选中面积。”挑战过后,他也仍然在坚持提升自己的脑力:“因为我觉得这很有趣,也能让头脑变得更灵活,之前的成绩远不是我的极限。”
台上“冷冰冰” 生活中是“暖男”
生活中的余奕沛还是个学霸。他的中考成绩超过了当时的区状元:“我初中最后一学期转到重庆市的学校,中考成绩没算在区里,但我的总分超过了区状元。”在2011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他获得了重庆赛区一等奖,因此被保送到中国科技大学,攻读物理学院光学工程专业。毕业后到美国攻读MBA。
虽然在学习之路上一帆风顺,但父母并没有对他进行过刻意地培养和训练。余奕沛出生在重庆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父母都是公务员。“在高中之前,妈妈督促我学习较多,这一点应该就是唯一的教育了。”虽然父母对学习不是特别重视,但在兴趣发展上,他们倒是给了余奕沛很多帮助:“对于我的很多爱好,父母是无所谓的态度,但是只要我想去做,他们就会积极给予任何支持。”
节目里的余奕沛面容冷峻,让人感觉“冷冰冰”的,但生活中的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暖男”。他解释:“我在生活中和节目中是不一样的。生活中更多是温暖的,平时非常温和,虽然表面上冷淡,实际上对于自己认可的人都是坦诚相待。”而除了记忆训练以外,余奕沛还喜欢弹吉他和尤克里里(夏威夷小吉他),他擅长边弹边唱,平时还会做瑜伽、健身。虽然学业很紧张,但余奕沛也会抽空玩玩三国杀,说起自己的游戏水平,他还挺骄傲:“我的水平高于绝大多数人。”(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