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大剧院“指环”系列上新《女武神》 顶尖阵容打造“歌剧巅峰之作”
    4月29日至5月3日,国家大剧院制作瓦格纳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系列第二部作品——《女武神》将亮相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25,迎来首演。继去年的《莱茵的黄金》圆满上演后,这是国家大剧院“指环”系列的“连载”更新。昨天,《女武神》主创、主演班底出席新闻发布会,提前分享了这部当之无愧的歌剧巨制的演出亮点。  指挥家皮塔里·因基宁(左二)分享参演感受。 方非 摄汇聚世界顶尖艺术力量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巨匠瓦格纳写下的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是艺术史上最具抱负的作品之一,在26年的创作历程中,瓦格纳用恢弘的体量、深邃的思想树立起一座难以逾越的歌剧丰碑。“指环”系列包含前夜《莱茵的黄金》、第一日《女武神》、第二日《齐格弗里德》、第三日《众神的黄昏》,经过人物众多、色彩瑰丽的《莱茵的黄金》之铺垫,《女武神》的剧情更加跌宕,充满戏剧性。瓦格纳把亲情、爱情等多重细腻复杂的关系融入北欧神话的磅礴叙事体系中,通过人声与器乐的碰撞,描绘了一个暗流汹涌的魔幻世界。在整个“指环”系列中,《女武神》是上演频率最高的一部,剧中音乐“高光”接连不断,经典片段“女武神的骑行”曾为许多电影增色添彩,被著名指挥家蒂勒曼称为“冒着硫磺蒸汽的音响之诗”。“为了打造这部歌剧的巅峰之作,国家大剧院延续了制作《莱茵的黄金》时的理念,再度汇聚了世界顶尖的艺术力量。”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歌剧《女武神》总监制张尧说。本轮演出,资深瓦格纳歌剧指挥皮塔里·因基宁将坐镇掌舵,导演达维德·利维摩尔、舞美设计埃莱奥诺拉·佩罗内蒂、服装设计玛丽安娜·弗拉卡索等艺术家联袂创作,丹尼尔·布伦纳、马努埃拉·乌尔、李晓良、艾娃·韦森、埃吉尔·西林斯、奥卡·冯·德·达梅劳等领衔的国际演员阵容将携手出演。“瓦格纳本人也会震撼”“早在2008年,我就和芬兰的交响乐团一起到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出,那一年,这座宏伟的建筑刚刚落成。”指挥皮塔里·因基宁回忆,当年参观后台时,他就对剧院里强大的舞台技术设备印象深刻,“我一直期待,以后能在这里指挥一部歌剧。”十余年过去,因基宁得偿所愿。尽管曾在享誉乐坛的拜罗伊特音乐节和世界各地多次演出过“指环”,这一版《女武神》于他而言仍然意义特殊。“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演出的效果。”因基宁不停地想象着女神骑行、巨龙腾跃的壮阔场景,“我想即便是瓦格纳本人,也一定会为今天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感到震撼。”“瓦格纳在音乐中倾注了深沉的爱,对人类的灵魂进行了深层的探索。”导演利维摩尔介绍,如何用先进的舞台技术传递哲思,将是这版《女武神》的难点和亮点。2023年,利维摩尔执导的德利布歌剧《拉克美》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时,繁花开落、水波潋滟的意境哀艳空灵,大获好评,“瓦格纳展开了一幅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画卷,我们想为观众捕捉并呈现他在谱面上、音乐中留下的一切。”利维摩尔说。多位中国歌唱家参演宏大精彩如《女武神》,想要诠释到位,挑战不可谓不艰巨,从场次安排上看,本轮3场演出每两场之间必须安排一天休息,作品对演员的消耗之大不难想象。主演歌唱家中,绝大部分都拥有丰富的瓦格纳歌剧演出经验,比如饰演“众神之王”沃坦的男低音埃吉尔·西林斯,去年曾在国家大剧院版《莱茵的黄金》中饰演沃坦,《女武神》这部作品,他更是演过14版。饰演洪丁的旅德男低音李晓良是这个角色的“专业户”,再向前追溯,28年前,李晓良第一次站上欧洲舞台,演出的也是瓦格纳的作品。“很多国外同行经常问我,中国观众对瓦格纳歌剧的感觉如何。”李晓良可以很自豪地用自己的经历作为例证——2017年,他参演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演出反响热烈,“很多观众一直追着买票,这足以说明我们有着非常强大的观众基础。”如今,中国艺术机构再进一步,向着如同歌剧珠峰的“指环”系列不断攀登,李晓良深感“能回家演出”的激动和幸福。除了李晓良,剧中8位“女武神”将由徐晓英、周凡、张媛等8位中国歌唱家饰演,向来公认难演、难唱的瓦格纳作品,正越来越多地出现中国音乐家的身影。 (高倩)
    2025-04-18 09:27:32国家大剧院
  • 国家大剧院启动舞台艺术“第二现场”百城千幕计划
      话剧《林则徐》的排练画面在大屏幕上实时直播,观众如同身临其境。方非摄濮存昕从排练厅一侧走来,脚步沉重,角色的满腔忧虑清晰可见——晚清时局内忧外患,林则徐痛心于鸦片危害。“好,咱们先到这儿。”导演王筱頔暂时叫停表演,拿起剧本提醒濮存昕,“濮老师,这里漏了一句台词,昨天你也把这句忘了。”话剧《林则徐》排练时这个真实生动的小插曲,在位于国家大剧院排练厅不同楼层的巨型屏幕上实时播放,在场观众如同身临其境。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百城千幕计划昨天启动。本月19日,话剧《林则徐》将作为首部作品在全国20家剧院和百余家影院同步直播。演出台前幕后超高清直播“国家大剧院坚持在‘艺术+科技’领域持续深耕。”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介绍,从2019年起,大剧院率先尝试舞台艺术“4K+5G”“8K+5G”直播,2020年持续至今的线上演出全网总点击量已破60亿次。即将与观众见面的“第二现场”充分结合超高清直播、全景声系统、智能导播等先进技术,播出覆盖范围东至江苏、西至新疆、南至海南、北至黑龙江,是国内迄今为止覆盖区域最广、联动影剧院最多、协作技术环节最多的演出直播活动。“‘第二现场’不仅要把舞台演出全面地展现在银幕上,还要搭配演前导赏和后台探班,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严丝合缝,挑战难度相当大。”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马荣国说。不同于观众已相当熟悉的、集合了大量录播资源的线上演出,“第二现场”要做到台前幕后“真直播”,“为此,我们协同相关技术团队,与落地剧院、影院一起进行技术论证、信号测试、网络扩容、设备升级,开展了多轮压力测试。”“第二现场”不逊于现场观赏“‘第二现场’直播画面非常清晰,分辨率很高,可达到7800赫兹的刷新频率。”京东方集团高级副总裁、中联超清董事长兼CEO荆林峰介绍,届时观众可通过“第二现场”同步看到与“第一现场”几无二致甚至更丰富的内容。话剧《林则徐》直播当晚,全国各地的观众可以和国家大剧院内观众一样,欣赏到濮存昕、徐帆、洪涛、郭达、关栋天等知名演员的精彩表演。演出前和中场休息时,主持人周涛将走进幕后,与艺术家一起解读作品深意。自2019年首演以来,这部集结众多顶尖艺术家打造的作品备受欢迎,但即便座位再多,一间剧场的承载量总有上限。“‘第二现场’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全国观众都能通过细节感受到这部戏的舞台空间感觉、表演意图。”王筱頔很兴奋。未来每年将推出约6部作品即日起,话剧《林则徐》在全国20家剧院、百余家影院陆续开票,观众可通过国家大剧院官网、20家剧院购票渠道以及中影电影通、猫眼、淘票票等App或小程序预约放映板块的影院购票渠道进行购票。“未来,国家大剧院‘第二现场’会在每年推出约6部作品。”马荣国说,“这些作品既包括国家大剧院原创制作的剧目,也有其他院团的优秀作品,我们会一起努力,把这些作品推向更广阔的平台。”(高倩)相关新闻13城观众同步共赏国话《苏堤春晓》昨晚,当国家话剧院原创大戏《苏堤春晓》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上演的同时,北京的国话先锋智慧剧场以及天津、杭州、南京、哈尔滨、深圳、兰州、石家庄、海口、景德镇、南通、苏州、温州等12座城市剧场中的观众,也通过“第二现场”的放映,同步感受苏轼的悲喜人生。记者在北京的剧场看到,前来观看《苏堤春晓》“第二现场”的观众中,既有首次观看此剧的观众,也有此前观看过现场演出的观众,所有观众都十分投入。观众小卓表示:“这部戏太好看了!现场演出效果当然好,但‘第二现场’放映都是最佳视角,能够看到更多演员的微表情,还配有字幕,让我对台词理解得更清楚了。”据介绍,2024年4月,由田沁鑫编剧、导演,辛柏青领衔主演的话剧《苏堤春晓》开启“第二现场”,首次推出六城联动实时同步播放,派出6支技术团队奔赴各地现场进行技术保障,采用“多机位、多景别、多角度”的影视化手段,通过互联网公有云平台实时分发至多个线下剧场,以前沿数字科技成果,创造国内话剧演出实时播放的新业态,并不断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国家话剧院致力于探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逐步推进“两个转变”,即从传统单一演出模式,向全面数字化战略布局的结构性升级转变;从传统文艺院团经营格局,向国际一流的数字化制播机构转变。(王润)
    2025-04-03 09:33:06国家大剧院
  • 《雨中曲》以尊严之名,完成经典的传承
      《雨中曲》剧照 国家大剧院供图2025年2月14日,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雨中曲》在北京艺术中心歌剧院拉开中国首演帷幕,以一场跨越时空的视听盛宴,再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璀璨与变革。这部改编自1952年同名经典电影的音乐剧,凭借原班人马的演绎、震撼的舞台科技与对电影史的深刻致敬,不仅唤醒了观众对经典IP的集体记忆,更以剧场独有的魔力,赋予故事新的生命力。《雨中曲》的舞台设计令人惊叹。剧中标志性的雨中场景,通过6吨水与高科技喷淋设备,在舞台上复刻了电影中唐·洛克伍德雨中欢唱的经典画面。37度的温水倾泻而下,形成长达数米的雨幕,演员格兰特·阿米拉尔在雨中跳跃、旋转、踢踏,水花与光影交织成一首流动的诗,既是对电影场景的忠实还原,也是对舞台技术的极致挑战。前排观众身着雨衣的“淋雨体验”,更将观演关系推向互动的高潮。当水珠溅落脸庞,观众与角色的情感共振被无限放大,仿佛置身于那个浪漫与变革交织的好莱坞年代。舞台视觉的复古美学同样令人沉醉。霓虹灯牌、波点连衣裙、条纹西装等元素重现20世纪20年代的时尚风潮,而升降机、旋转舞台等装置则巧妙模拟了电影拍摄场景,将无声片时代的片场搬上舞台。这种“戏中戏”的嵌套结构,既是对电影工业技术演变的隐喻,也以虚实交错的手法致敬了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音乐剧《雨中曲》的剧情忠实于原作,聚焦无声电影向有声时代转型的阵痛。唐·洛克伍德(格兰特·阿米拉尔饰)作为默片巨星的光环与凯西·塞尔登(艾米丽·朗厄姆饰)的才华碰撞,不仅是爱情的萌芽,更是艺术与技术博弈的缩影。导演乔纳森·丘奇在保留电影核心脉络的同时,通过舞台调度强化了戏剧张力,例如,凯西为默片女星琳娜配音的桥段,以镜像式表演展现“声音”对电影工业的颠覆,讽刺了名利场中虚伪与真实的撕裂。音乐与舞蹈是叙事的灵魂。剧中《Good Morning》的欢快三重唱、《Make’em Laugh》的滑稽独白、《Singin’in the Rain》的雨中独舞,既是对原作的完美复刻,又因现场演绎的即兴感而更具感染力。踢踏舞在湿滑舞台上的精准踩踏,堪称“雨人三项”式的技艺考验,演员们以肢体语言诠释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激情。伦敦西区原班演员的表演为经典注入了鲜活的血肉。格兰特·阿米拉尔饰演的唐·洛克伍德,既保留了电影中金·凯利的优雅与幽默,又以细腻的舞台表现力刻画了巨星光环下的迷茫与蜕变。艾米丽·朗厄姆则以清亮的嗓音与灵动的舞姿,将凯西的坚韧与智慧演绎得淋漓尽致,她的存在不仅是爱情的催化剂,更是推动行业变革的隐形力量。配角同样出彩:斯蒂芬·阿内利饰演的科斯莫·布朗,以诙谐的肢体喜剧调和了剧情的沉重,其即兴台词与观众互动更显舞台艺术的魅力。《雨中曲》的成功,在于它既是一封写给电影史的情书,亦是对剧场艺术可能性的探索。当6吨水从舞台喷淋而下,观众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炫目,更是一个时代的倒影——关于艺术的挣扎、创新的勇气与热爱的永恒。正如剧中那句“Dignity, always dignity”(尊严,永远的尊严),《雨中曲》以尊严之名,完成了从经典到经典的传承。北京艺术中心的这次引进,不仅填补了中国音乐剧市场对世界级原版剧目的需求,更以“全国唯一一站”的稀缺性,成为2025年文化消费的标志性事件。随着《日落大道》等后续剧目的接档,这场“雨中欢唱”或将开启中国音乐剧市场的新篇章。(作者冯新平 为文艺评论人)
    2025-02-25 09:49:35国家大剧院
  • 国家大剧院版威尔第《茶花女》第九轮上演
      264平方米的巨大镜面斜扣于舞台上方,映照“镜花水月”(往期剧照)。 凌风摄在西方歌剧史上,威尔第《茶花女》的经典性无法动摇。2月12日,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茶花女》再度回归,著名指挥家余隆将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携手维涅拉·吉玛蒂耶娃、石倚洁、廖昌永与周晓琳、扣京、张扬两组主演阵容,开启这一版《茶花女》首演15年来的第九轮演出。除了过硬的音乐水准,“镜花水月”般的舞台意境也是国家大剧院版《茶花女》的一大看点:独特的巨大镜面斜扣于舞台上方,每当地板上的巨幅“画布”更换,镜中倒映的景象也随之变化,声色犬马的宴会被凄凉凌乱的卧室取代,喧嚷的人群最后徒余孤影几行,繁华易碎,倏忽而逝,颇得小仲马原著精髓。眼下,舞台监督陈欢和同事们又一次搭建起这方“幻梦”天地,宽22米、高12米的镜子将再次映照主角薇奥莱塔的戏梦人生。15年前的2010年,国家大剧院版《茶花女》由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挥棒首演,那时,这面264平方米的大镜子一度让年轻的国家大剧院和工作人员相当头疼。为了保证舞台效果,“镜子上的镜面膜不是拼贴的,而且要能透视呈现前后多层空间,国内当时的舞美技术还达不到要求,所以整块的镜面膜是从意大利买来的。”在《茶花女》前几次复排中,镜面膜的接缝处总会出现皱褶,“侧光一打,就会发现镜面不平整、不好看,这个技术难点,我们一直是请意大利的厂商来帮助解决的。”让大家手忙脚乱的不只是空中的镜子,还有脚踩的地布。《茶花女》的场景切换很有四两拨千斤之感,不必依靠太过复杂的实景,地布上的“油画”抽拉变换,再依靠镜面的反射,便承载起音乐与故事在巴黎名利场、乡间别墅等多空间中的流动发展。“这些梯形地布长边达26米,短边有22米,高12米,当年我们也反复试验了很多次。”陈欢说。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经验很少,处处摸着石头过河,“开场的地布一抽走,我们突然发现下面的全都乱了。”后来,大家试着给每一层地布贴上大力胶条,才在不影响换景的基础上保持地布的稳固。15年来,国内飞速发展的舞美技术早已突破了镜面膜等技术难关,繁荣蓬勃的市场也为行业积累下大量制作经验。现在,国家大剧院制作剧目已超百部,陈欢可以从容地说,“对我们而言,《茶花女》已经是体量很小、很简单的一部作品了。”(记者 高倩)
    2025-02-10 10:23:19国家大剧院
  • 歌剧《山海情》迎来第八轮演出
      《山海情》剧照1月16日至19日,改编自同名电视剧的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迎来第八轮演出,再现那段跨越山海的奋斗历程。歌剧《山海情》由作曲家孟卫东、编剧易茗、导演王筱頔等一线艺术家联袂创作,首演于2022年。歌剧《山海情》尽可能地保留了电视剧的主线和人物,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西海固地区的乡亲们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与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克服重重困难,让闽宁镇从“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故事,满腔热血的青年干部得福、灵秀倔强的农村姑娘水花、真诚智慧的援宁干部陈金山、有情有义的得宝等角色悉数登台,水花逃婚复回、得福为通电数度奔走等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原作剧情都在舞台上重现。两年多来,在数轮演出的检验和磨砺下,“苦瘠甲天下”“心中有个尕妹妹”“圪梁梁上喊苍天”“花儿三唱”等唱段已收获不少好评。阵容方面,本轮演出中,著名指挥家吕嘉将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携手王宏伟、龚爽、金郑建以及马小明、徐晶晶、陈大帅各自领衔的两组主演班底,唱响贺兰山下的山海深情。
    2025-01-17 09:44:46国家大剧院
  • 国家大剧院“指环”系列上新《女武神》 顶尖阵容打造“歌剧巅峰之作”
    4月29日至5月3日,国家大剧院制作瓦格纳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系列第二部作品——《女武神》将亮相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25,迎来首演。继去年的《莱茵的黄金》圆满上演后,这是国家大剧院“指环”系列的“连载”更新。昨天,《女武神》主创、主演班底出席新闻发布会,提前分享了这部当之无愧的歌剧巨制的演出亮点。  指挥家皮塔里·因基宁(左二)分享参演感受。 方非 摄汇聚世界顶尖艺术力量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巨匠瓦格纳写下的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是艺术史上最具抱负的作品之一,在26年的创作历程中,瓦格纳用恢弘的体量、深邃的思想树立起一座难以逾越的歌剧丰碑。“指环”系列包含前夜《莱茵的黄金》、第一日《女武神》、第二日《齐格弗里德》、第三日《众神的黄昏》,经过人物众多、色彩瑰丽的《莱茵的黄金》之铺垫,《女武神》的剧情更加跌宕,充满戏剧性。瓦格纳把亲情、爱情等多重细腻复杂的关系融入北欧神话的磅礴叙事体系中,通过人声与器乐的碰撞,描绘了一个暗流汹涌的魔幻世界。在整个“指环”系列中,《女武神》是上演频率最高的一部,剧中音乐“高光”接连不断,经典片段“女武神的骑行”曾为许多电影增色添彩,被著名指挥家蒂勒曼称为“冒着硫磺蒸汽的音响之诗”。“为了打造这部歌剧的巅峰之作,国家大剧院延续了制作《莱茵的黄金》时的理念,再度汇聚了世界顶尖的艺术力量。”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歌剧《女武神》总监制张尧说。本轮演出,资深瓦格纳歌剧指挥皮塔里·因基宁将坐镇掌舵,导演达维德·利维摩尔、舞美设计埃莱奥诺拉·佩罗内蒂、服装设计玛丽安娜·弗拉卡索等艺术家联袂创作,丹尼尔·布伦纳、马努埃拉·乌尔、李晓良、艾娃·韦森、埃吉尔·西林斯、奥卡·冯·德·达梅劳等领衔的国际演员阵容将携手出演。“瓦格纳本人也会震撼”“早在2008年,我就和芬兰的交响乐团一起到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出,那一年,这座宏伟的建筑刚刚落成。”指挥皮塔里·因基宁回忆,当年参观后台时,他就对剧院里强大的舞台技术设备印象深刻,“我一直期待,以后能在这里指挥一部歌剧。”十余年过去,因基宁得偿所愿。尽管曾在享誉乐坛的拜罗伊特音乐节和世界各地多次演出过“指环”,这一版《女武神》于他而言仍然意义特殊。“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演出的效果。”因基宁不停地想象着女神骑行、巨龙腾跃的壮阔场景,“我想即便是瓦格纳本人,也一定会为今天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感到震撼。”“瓦格纳在音乐中倾注了深沉的爱,对人类的灵魂进行了深层的探索。”导演利维摩尔介绍,如何用先进的舞台技术传递哲思,将是这版《女武神》的难点和亮点。2023年,利维摩尔执导的德利布歌剧《拉克美》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时,繁花开落、水波潋滟的意境哀艳空灵,大获好评,“瓦格纳展开了一幅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画卷,我们想为观众捕捉并呈现他在谱面上、音乐中留下的一切。”利维摩尔说。多位中国歌唱家参演宏大精彩如《女武神》,想要诠释到位,挑战不可谓不艰巨,从场次安排上看,本轮3场演出每两场之间必须安排一天休息,作品对演员的消耗之大不难想象。主演歌唱家中,绝大部分都拥有丰富的瓦格纳歌剧演出经验,比如饰演“众神之王”沃坦的男低音埃吉尔·西林斯,去年曾在国家大剧院版《莱茵的黄金》中饰演沃坦,《女武神》这部作品,他更是演过14版。饰演洪丁的旅德男低音李晓良是这个角色的“专业户”,再向前追溯,28年前,李晓良第一次站上欧洲舞台,演出的也是瓦格纳的作品。“很多国外同行经常问我,中国观众对瓦格纳歌剧的感觉如何。”李晓良可以很自豪地用自己的经历作为例证——2017年,他参演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演出反响热烈,“很多观众一直追着买票,这足以说明我们有着非常强大的观众基础。”如今,中国艺术机构再进一步,向着如同歌剧珠峰的“指环”系列不断攀登,李晓良深感“能回家演出”的激动和幸福。除了李晓良,剧中8位“女武神”将由徐晓英、周凡、张媛等8位中国歌唱家饰演,向来公认难演、难唱的瓦格纳作品,正越来越多地出现中国音乐家的身影。 (高倩)
    2025-04-18 09:27:32国家大剧院
  • 国家大剧院启动舞台艺术“第二现场”百城千幕计划
      话剧《林则徐》的排练画面在大屏幕上实时直播,观众如同身临其境。方非摄濮存昕从排练厅一侧走来,脚步沉重,角色的满腔忧虑清晰可见——晚清时局内忧外患,林则徐痛心于鸦片危害。“好,咱们先到这儿。”导演王筱頔暂时叫停表演,拿起剧本提醒濮存昕,“濮老师,这里漏了一句台词,昨天你也把这句忘了。”话剧《林则徐》排练时这个真实生动的小插曲,在位于国家大剧院排练厅不同楼层的巨型屏幕上实时播放,在场观众如同身临其境。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百城千幕计划昨天启动。本月19日,话剧《林则徐》将作为首部作品在全国20家剧院和百余家影院同步直播。演出台前幕后超高清直播“国家大剧院坚持在‘艺术+科技’领域持续深耕。”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介绍,从2019年起,大剧院率先尝试舞台艺术“4K+5G”“8K+5G”直播,2020年持续至今的线上演出全网总点击量已破60亿次。即将与观众见面的“第二现场”充分结合超高清直播、全景声系统、智能导播等先进技术,播出覆盖范围东至江苏、西至新疆、南至海南、北至黑龙江,是国内迄今为止覆盖区域最广、联动影剧院最多、协作技术环节最多的演出直播活动。“‘第二现场’不仅要把舞台演出全面地展现在银幕上,还要搭配演前导赏和后台探班,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严丝合缝,挑战难度相当大。”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马荣国说。不同于观众已相当熟悉的、集合了大量录播资源的线上演出,“第二现场”要做到台前幕后“真直播”,“为此,我们协同相关技术团队,与落地剧院、影院一起进行技术论证、信号测试、网络扩容、设备升级,开展了多轮压力测试。”“第二现场”不逊于现场观赏“‘第二现场’直播画面非常清晰,分辨率很高,可达到7800赫兹的刷新频率。”京东方集团高级副总裁、中联超清董事长兼CEO荆林峰介绍,届时观众可通过“第二现场”同步看到与“第一现场”几无二致甚至更丰富的内容。话剧《林则徐》直播当晚,全国各地的观众可以和国家大剧院内观众一样,欣赏到濮存昕、徐帆、洪涛、郭达、关栋天等知名演员的精彩表演。演出前和中场休息时,主持人周涛将走进幕后,与艺术家一起解读作品深意。自2019年首演以来,这部集结众多顶尖艺术家打造的作品备受欢迎,但即便座位再多,一间剧场的承载量总有上限。“‘第二现场’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全国观众都能通过细节感受到这部戏的舞台空间感觉、表演意图。”王筱頔很兴奋。未来每年将推出约6部作品即日起,话剧《林则徐》在全国20家剧院、百余家影院陆续开票,观众可通过国家大剧院官网、20家剧院购票渠道以及中影电影通、猫眼、淘票票等App或小程序预约放映板块的影院购票渠道进行购票。“未来,国家大剧院‘第二现场’会在每年推出约6部作品。”马荣国说,“这些作品既包括国家大剧院原创制作的剧目,也有其他院团的优秀作品,我们会一起努力,把这些作品推向更广阔的平台。”(高倩)相关新闻13城观众同步共赏国话《苏堤春晓》昨晚,当国家话剧院原创大戏《苏堤春晓》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上演的同时,北京的国话先锋智慧剧场以及天津、杭州、南京、哈尔滨、深圳、兰州、石家庄、海口、景德镇、南通、苏州、温州等12座城市剧场中的观众,也通过“第二现场”的放映,同步感受苏轼的悲喜人生。记者在北京的剧场看到,前来观看《苏堤春晓》“第二现场”的观众中,既有首次观看此剧的观众,也有此前观看过现场演出的观众,所有观众都十分投入。观众小卓表示:“这部戏太好看了!现场演出效果当然好,但‘第二现场’放映都是最佳视角,能够看到更多演员的微表情,还配有字幕,让我对台词理解得更清楚了。”据介绍,2024年4月,由田沁鑫编剧、导演,辛柏青领衔主演的话剧《苏堤春晓》开启“第二现场”,首次推出六城联动实时同步播放,派出6支技术团队奔赴各地现场进行技术保障,采用“多机位、多景别、多角度”的影视化手段,通过互联网公有云平台实时分发至多个线下剧场,以前沿数字科技成果,创造国内话剧演出实时播放的新业态,并不断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国家话剧院致力于探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逐步推进“两个转变”,即从传统单一演出模式,向全面数字化战略布局的结构性升级转变;从传统文艺院团经营格局,向国际一流的数字化制播机构转变。(王润)
    2025-04-03 09:33:06国家大剧院
  • 《雨中曲》以尊严之名,完成经典的传承
      《雨中曲》剧照 国家大剧院供图2025年2月14日,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雨中曲》在北京艺术中心歌剧院拉开中国首演帷幕,以一场跨越时空的视听盛宴,再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璀璨与变革。这部改编自1952年同名经典电影的音乐剧,凭借原班人马的演绎、震撼的舞台科技与对电影史的深刻致敬,不仅唤醒了观众对经典IP的集体记忆,更以剧场独有的魔力,赋予故事新的生命力。《雨中曲》的舞台设计令人惊叹。剧中标志性的雨中场景,通过6吨水与高科技喷淋设备,在舞台上复刻了电影中唐·洛克伍德雨中欢唱的经典画面。37度的温水倾泻而下,形成长达数米的雨幕,演员格兰特·阿米拉尔在雨中跳跃、旋转、踢踏,水花与光影交织成一首流动的诗,既是对电影场景的忠实还原,也是对舞台技术的极致挑战。前排观众身着雨衣的“淋雨体验”,更将观演关系推向互动的高潮。当水珠溅落脸庞,观众与角色的情感共振被无限放大,仿佛置身于那个浪漫与变革交织的好莱坞年代。舞台视觉的复古美学同样令人沉醉。霓虹灯牌、波点连衣裙、条纹西装等元素重现20世纪20年代的时尚风潮,而升降机、旋转舞台等装置则巧妙模拟了电影拍摄场景,将无声片时代的片场搬上舞台。这种“戏中戏”的嵌套结构,既是对电影工业技术演变的隐喻,也以虚实交错的手法致敬了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音乐剧《雨中曲》的剧情忠实于原作,聚焦无声电影向有声时代转型的阵痛。唐·洛克伍德(格兰特·阿米拉尔饰)作为默片巨星的光环与凯西·塞尔登(艾米丽·朗厄姆饰)的才华碰撞,不仅是爱情的萌芽,更是艺术与技术博弈的缩影。导演乔纳森·丘奇在保留电影核心脉络的同时,通过舞台调度强化了戏剧张力,例如,凯西为默片女星琳娜配音的桥段,以镜像式表演展现“声音”对电影工业的颠覆,讽刺了名利场中虚伪与真实的撕裂。音乐与舞蹈是叙事的灵魂。剧中《Good Morning》的欢快三重唱、《Make’em Laugh》的滑稽独白、《Singin’in the Rain》的雨中独舞,既是对原作的完美复刻,又因现场演绎的即兴感而更具感染力。踢踏舞在湿滑舞台上的精准踩踏,堪称“雨人三项”式的技艺考验,演员们以肢体语言诠释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激情。伦敦西区原班演员的表演为经典注入了鲜活的血肉。格兰特·阿米拉尔饰演的唐·洛克伍德,既保留了电影中金·凯利的优雅与幽默,又以细腻的舞台表现力刻画了巨星光环下的迷茫与蜕变。艾米丽·朗厄姆则以清亮的嗓音与灵动的舞姿,将凯西的坚韧与智慧演绎得淋漓尽致,她的存在不仅是爱情的催化剂,更是推动行业变革的隐形力量。配角同样出彩:斯蒂芬·阿内利饰演的科斯莫·布朗,以诙谐的肢体喜剧调和了剧情的沉重,其即兴台词与观众互动更显舞台艺术的魅力。《雨中曲》的成功,在于它既是一封写给电影史的情书,亦是对剧场艺术可能性的探索。当6吨水从舞台喷淋而下,观众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炫目,更是一个时代的倒影——关于艺术的挣扎、创新的勇气与热爱的永恒。正如剧中那句“Dignity, always dignity”(尊严,永远的尊严),《雨中曲》以尊严之名,完成了从经典到经典的传承。北京艺术中心的这次引进,不仅填补了中国音乐剧市场对世界级原版剧目的需求,更以“全国唯一一站”的稀缺性,成为2025年文化消费的标志性事件。随着《日落大道》等后续剧目的接档,这场“雨中欢唱”或将开启中国音乐剧市场的新篇章。(作者冯新平 为文艺评论人)
    2025-02-25 09:49:35国家大剧院
  • 国家大剧院版威尔第《茶花女》第九轮上演
      264平方米的巨大镜面斜扣于舞台上方,映照“镜花水月”(往期剧照)。 凌风摄在西方歌剧史上,威尔第《茶花女》的经典性无法动摇。2月12日,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茶花女》再度回归,著名指挥家余隆将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携手维涅拉·吉玛蒂耶娃、石倚洁、廖昌永与周晓琳、扣京、张扬两组主演阵容,开启这一版《茶花女》首演15年来的第九轮演出。除了过硬的音乐水准,“镜花水月”般的舞台意境也是国家大剧院版《茶花女》的一大看点:独特的巨大镜面斜扣于舞台上方,每当地板上的巨幅“画布”更换,镜中倒映的景象也随之变化,声色犬马的宴会被凄凉凌乱的卧室取代,喧嚷的人群最后徒余孤影几行,繁华易碎,倏忽而逝,颇得小仲马原著精髓。眼下,舞台监督陈欢和同事们又一次搭建起这方“幻梦”天地,宽22米、高12米的镜子将再次映照主角薇奥莱塔的戏梦人生。15年前的2010年,国家大剧院版《茶花女》由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挥棒首演,那时,这面264平方米的大镜子一度让年轻的国家大剧院和工作人员相当头疼。为了保证舞台效果,“镜子上的镜面膜不是拼贴的,而且要能透视呈现前后多层空间,国内当时的舞美技术还达不到要求,所以整块的镜面膜是从意大利买来的。”在《茶花女》前几次复排中,镜面膜的接缝处总会出现皱褶,“侧光一打,就会发现镜面不平整、不好看,这个技术难点,我们一直是请意大利的厂商来帮助解决的。”让大家手忙脚乱的不只是空中的镜子,还有脚踩的地布。《茶花女》的场景切换很有四两拨千斤之感,不必依靠太过复杂的实景,地布上的“油画”抽拉变换,再依靠镜面的反射,便承载起音乐与故事在巴黎名利场、乡间别墅等多空间中的流动发展。“这些梯形地布长边达26米,短边有22米,高12米,当年我们也反复试验了很多次。”陈欢说。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经验很少,处处摸着石头过河,“开场的地布一抽走,我们突然发现下面的全都乱了。”后来,大家试着给每一层地布贴上大力胶条,才在不影响换景的基础上保持地布的稳固。15年来,国内飞速发展的舞美技术早已突破了镜面膜等技术难关,繁荣蓬勃的市场也为行业积累下大量制作经验。现在,国家大剧院制作剧目已超百部,陈欢可以从容地说,“对我们而言,《茶花女》已经是体量很小、很简单的一部作品了。”(记者 高倩)
    2025-02-10 10:23:19国家大剧院
  • 歌剧《山海情》迎来第八轮演出
      《山海情》剧照1月16日至19日,改编自同名电视剧的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迎来第八轮演出,再现那段跨越山海的奋斗历程。歌剧《山海情》由作曲家孟卫东、编剧易茗、导演王筱頔等一线艺术家联袂创作,首演于2022年。歌剧《山海情》尽可能地保留了电视剧的主线和人物,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西海固地区的乡亲们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与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克服重重困难,让闽宁镇从“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故事,满腔热血的青年干部得福、灵秀倔强的农村姑娘水花、真诚智慧的援宁干部陈金山、有情有义的得宝等角色悉数登台,水花逃婚复回、得福为通电数度奔走等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原作剧情都在舞台上重现。两年多来,在数轮演出的检验和磨砺下,“苦瘠甲天下”“心中有个尕妹妹”“圪梁梁上喊苍天”“花儿三唱”等唱段已收获不少好评。阵容方面,本轮演出中,著名指挥家吕嘉将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携手王宏伟、龚爽、金郑建以及马小明、徐晶晶、陈大帅各自领衔的两组主演班底,唱响贺兰山下的山海深情。
    2025-01-17 09:44:46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是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中国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