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聆听“史上最美二重唱”
      歌剧《拉克美》剧照 哈立德·布赛义迪摄于阿曼马斯喀特皇家歌剧院英国著名音乐评论人诺曼·莱布雷希特曾在广播节目中以颇具幽默感的口吻,描绘了自己带着好友聆听歌剧时的两个尴尬场景:“当我们一起聆听了一个小时的普契尼《图兰朵》后,朋友问我‘今夜无人入眠’何时到来?而当我们听了一刻钟的威尔第《茶花女》后,朋友觉得既然‘饮酒歌’已经唱完,是不是就可以离场了?”的确,一首脍炙人口的咏叹调、一段朗朗上口的好旋律足以吸引观众走进歌剧院,但也往往会带给初入歌剧世界不久的观众一叶障目的遗憾,从这个角度讲,拥有被誉为“史上最美二重唱”——“花之二重唱”的法语歌剧《拉克美》也难逃“歌比剧红”的窘境,这个无论是在声乐赛事、音乐会演出,还是在影视作品甚至商业广告中都不断响起的美好旋律,以全剧的完整样貌登上舞台的机会着实罕见。9月12日、14日至16日,国家大剧院将与阿曼马斯喀特皇家歌剧院、维罗纳露天剧场基金会、洛杉矶歌剧院联合制作呈现法国作曲家德利布的歌剧《拉克美》,著名歌剧导演达维德·利维摩尔、法国指挥家让-吕克·坦戈将携手国际主创班底和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合唱团与管弦乐团一道,在金秋时节为北京的观众献上这部杰作。尽管从不到二十岁时就开始创作轻歌剧,但如果没有1881年完稿的《拉克美》,德利布大概率会被后世视为一位“舞剧作曲家”。他的两部芭蕾舞剧《葛佩莉亚》和《希尔薇娅》充满了曼妙的旋律和精彩的配器,以至于几乎同时进入舞剧音乐创作的俄罗斯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感慨“如果我早知道有《希尔薇娅》这般完美作品的存在,就肯定不会动笔写作《天鹅湖》”。然而在19世纪后半叶的欧洲乐坛中,无论是从行业评价还是经济收入的角度,写作歌剧都是作曲家证明自我的最佳方式,于是德利布向公众交出了这份答卷。在持续对外扩张的背景下,彼时的欧洲社会对异域文明充满了好奇,从威尔第的《阿依达》到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所反映的皆是西方艺术家想象中的东方景象,而《拉克美》也不例外:印度婆罗门祭司尼拉坎塔的美丽女儿拉克美无意间撞见英国军官杰拉尔德,一见钟情的二人却因各自身份的约束而难成眷属,当拉克美意识到恋人并未下定决心与自己长相厮守,便在伤心欲绝中含恨自尽。如此凄美的故事情节搭配作曲家用音乐营造出的沉浸氛围,能够全程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拉克美在第一幕出场后不久便和侍女马莉卡乘船荡漾于林间花海之中,女高音和女中音声线的完美缠绕缔造了过耳难忘的“花之二重唱”;而第二幕的高光时刻来自于拉克美在父亲的胁迫下引诱杰拉尔德献身时的“银铃之歌”,这是充分展现女高音花腔技巧的时刻,女主角要在完成高难度唱腔的同时表现人物复杂而纠结的心绪;第三幕结尾男女主角的爱情二重唱是他们初次相遇时唱起的旋律,充满希冀的歌唱伴随着拉克美即将离世的残酷现实,无疑具有催人泪下的效果。拉克美的天真无邪、杰拉尔德的痴情耿直以及尼拉坎塔在祭司和慈父两种身份间的矛盾,再次形成了西方歌剧中常见的“三角人物关系”,可见一流的创作者永远能够赋予简约经典的故事模式以恒久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法国大歌剧”演出传统的延续,德利布在《拉克美》第二幕的集市场景中以相当浓重的笔墨设计了一段舞蹈场景,也再一次展现了自己舞剧音乐写作的卓越才华,此番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中特别邀请了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优秀舞者的加盟,带给观众全方位的视听体验。同时,本剧还首次引入了D3全息投影技术,将真实花朵的绽放过程通过每秒500帧的高速相机捕捉、还原到LED屏幕之上,观众将在聆听“花之二重唱”的过程中见证一个难忘的舞台奇观。
    2023-09-12 10:09:22国家大剧院
  • 国家大剧院创新策划艺术科技融合深度体验
    9月8日,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即将召开之际,北京市主流媒体赴国家大剧院调研“艺术+科技”创新成果。据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宫吉成介绍,近年来,国家大剧院创新提出了“引领、传承、创新、开放、包容”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打造“表演艺术中心平台、主题原创艺术平台、艺术普及教育平台、综合艺术展示平台、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数字文化传播平台”六大平台,始终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四高要求,开创了“一院三址”新的发展格局,成为了全球首家5G信号全覆盖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实现了全球首次舞台艺术“8K+5G”直播,在推动艺术创新、繁荣演艺市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摄影:牛小北“剧院+博物馆”,拓宽综合艺术体的呈现边界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平台之一,国家大剧院努力打造“综合艺术展示平台”,立足多元视角,深挖不同艺术门类潜力,每年推出近40个跨界融合的主题艺术展览,涵盖文物、绘画、摄影、雕塑、书法、建筑、新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丰富多元的主题展览,浓厚的艺术氛围,从展厅延伸到公共空间,从大剧院辐射到“一院三址”,为广大群众提供沉浸式多元艺术新空间。当日,国家大剧院东展厅正在展出的是《时代的容颜——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人物绘画精品展》,西展厅内,则是《重塑——2023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吸引了不少文艺爱好者前来打卡。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还打造了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集设计、制作、研究、交流、收藏、展陈于一体的综合型舞美艺术主题博物馆——台湖舞美艺术博物馆。舞美艺术博物馆是大剧院打造“综合艺术展示平台”的又一创新实践,国家大剧院积极拓宽综合艺术体的呈现边界,“剧院+博物馆”的跨界融合,打破文化边界,开发展示空间,进一步丰富了大剧院的公益属性和社教功能。  “便民+服务”,打造人民向往的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始终坚持“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三性办院宗旨,“人民性”是大剧院的根基。艺术殿堂服务坚持用真心、精心、贴心的高标准,让观众每次走进剧院都能收获满意的艺术体验。在大剧院北门安检处,升级改造后的票务系统,方便快捷的取票、检票程序,亲切细致的参观讲解,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来大剧院的观演体验。在位于大剧院一层东侧的纪念品店内,冰箱贴、帆布包、茶杯、摆件……数百款精美主题文创琳琅满目。近日,店内还刚刚上新了以9月12日即将上演的新制作歌剧《拉克美》为灵感推出的帆布包、水杯等系列衍生品,二次创作的繁花意象让剧中“花之二重唱”这个经典唱段成为可触摸的生活仪式。国家大剧院的西餐厅内,还推出了由各知名剧目命名的创意咖啡,包括“图兰朵”“麦克白”“天鹅湖”等等,深受人们喜爱。艺术殿堂的餐饮和文创,打造出一件件独具剧院文化气质、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的产品,成为观众可以带走的“大剧院记忆”。“线上+线下”,打造数字文化传播平台在大剧院五层,陈列着《永不落幕的舞台——国家大剧院艺术成果展》,这里展示了大剧院舞台上的华彩时刻,以及全过程、高标准、精细化的剧目创作生产体系,还有大剧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上的成果。现场还开设了一个“一帧VR云剧场”,戴上VR眼镜,观众就可以沉浸式体验VR看剧。据了解,多年来,国家大剧院在探索“艺术+科技”方面不断迈出创新步伐,成为全球首家5G信号全覆盖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实现全球首次舞台艺术“8K+5G”直播,并推出线上演出、艺术微课堂、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艺术展览等系列线上艺术产品,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智慧剧院”建设方面,国家大剧院坚持以科技赋能艺术,一方面不断深化“线上线下”双演模式,另一方面,致力于超高清视频技术在艺术传播推广领域的应用。截至目前,国家大剧院每周六线上演出已经累计播出近200场,全网点击量超50亿次,成为国家大剧院重要文化品牌、中外表演艺术领域的重要文化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大剧院还专门配备了“8K+5G”超高清视频业务转播车,近14米长的车内,拥有精密复杂的设计、充满科技感的内部结构,散发着“艺术+科技”的无穷魅力,通过传输技术优化传播品质,可有针对性地向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品质精良的数字化文化产品。从“8K+5G”直播到“8K艺术影像展”,从VR、AR、XR绚丽呈现到高保真音效打造,大剧院给观众带来的是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视听震撼,构建出基于舞台又超越舞台的视觉世界。目前,大剧院用影视化手法创新性打造舞台艺术电影32部。2019年以来,又相继摄制并储备8K歌剧、话剧、舞剧、音乐会等精品节目1800分钟,用前沿技术留住舞台的“现场感”,让艺术的瞬间成为永恒。此外,国家大剧院还推出舞美数字平台,以信息化赋能舞美艺术,逐步形成专业性、数字化、聚集型的资源管理共享生态圈。
    2023-09-11 16:19:20国家大剧院
  • 新版《托斯卡》上演 联合制作为中国歌剧开创新模式
    精致华美的旋律、个性丰满的女性角色、细致铺陈的人性百态、令人扼腕的悲剧色彩,让普契尼歌剧《托斯卡》至今常演不衰。6月13日至18日,国家大剧院与上海歌剧院、陕西大剧院联合制作的《托斯卡》亮相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23。由一方担任首席联合制作方、多方共同制作的新模式,也通过这次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歌剧《托斯卡》剧照。 王小京摄“首席”主动分享成功经验去年12月,这一版本的《托斯卡》亮相国家大剧院建院15周年直播周,线上首演的全网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今年2月,《托斯卡》登台上海歌剧院。6月,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执棒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携手莫妮卡·扎内廷、韩蓬、安布罗焦·马埃斯特里以及孙秀苇、王冲、张扬各自领衔的两组演员,在国家大剧院带来《托斯卡》。下月,这部歌剧将走进陕西大剧院,完成三地巡回演出。“这是国家大剧院以首席联合制作方的方式与国内歌剧院开展艺术创作的合作,开启了彼此之间更为深层次的艺术交流。”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说,这种模式能够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享艺术生产经验,同时响应了“深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的世界剧院北京论坛精神。“‘首席联合制作方’是一个行业内术语,指的是牵头的主导方。”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部长韦兰芬解释。按照国际通行的行业标准来说,“首席”意味着要首先完成项目的组织制作,然后把服装、布景交给其他合作方,由他们自行安排演出。放眼国内,深耕歌剧领域多年的国家大剧院,在制作体系和经验上的丰厚积累是公认的业界翘楚。“很多联合制作方的歌剧制作体系,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完备。合作中,国家大剧院在科学分工、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可以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韦兰芬说,“比如,在确定创作选题后,如何在整个流程中把控艺术走向、资金投入和艺术家选择,我们都形成了一些非常科学的做法。在项目后续的落地执行中,国家大剧院也有着从钢琴声乐指导到舞美统筹、舞台监督、技术管理等岗位的全链条架构。”服装再利用做出有益尝试作为首席联合制作方,国家大剧院为这版《托斯卡》奠定了极具实力的主创班底。著名歌剧导演阿蕾桑德拉·潘泽沃尔塔与国际顶尖舞美设计师威廉姆·奥兰迪携手,以当代的视角和审美,为经典注入了新的表达:一堵高墙矗立在舞台后方,深邃纯粹的蓝色从巨大的T形空隙中透出,与托斯卡衣衫的颜色如出一辙。这个热烈、善妒、可爱的姑娘沉醉在与恋人卡瓦拉多西的爱情中,觊觎她多时的警长斯卡皮亚却设下圈套,步步算计。黑暗与阴影随着斯卡皮亚的到来而迅速蔓延,高墙外,乌云滚滚,遮天蔽日……风格简约的舞台上,隐喻无处不在。“现代化布景的美学象征意义大于纯粹的还原历史。”阿蕾桑德拉·潘泽沃尔塔解释,在她看来,歌剧艺术能否激起当代观众的深层共鸣至关重要。为此,新版《托斯卡》设计了全新的舞美布景和道具,绿色低碳的理念也引入舞台的呈现中。环保意识贯穿了这版《托斯卡》排演过程的始终——熟悉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的观众,或许会觉得演员们的服装似曾相识,托斯卡蓝红二色的长裙、斯卡皮亚黑暗阴沉的制服……所有服装,其实均来自2012年大剧院制作的前一版《托斯卡》。“国家大剧院积累了50多部世界经典歌剧,我们有着相当丰富的服装库。这一次,我们循环利用了之前制作的物品。”韦兰芬介绍,这一举措能够提高舞美服装资源利用率,也为绿色低碳制作模式的探索留下了宝贵经验。剧院携手合作是大势所趋“剧院合作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许忠表示,作为《托斯卡》联合制作方之一,上海歌剧院希望能借此机会向国家大剧院学习,同时展示上海歌剧院的实力。这轮演出中,许忠执棒的乐团表现亮眼,对歌剧音乐的细节把控游刃有余,不同声部精妙平衡,为人物的情绪和心理变化铺垫了丰富的细节。上海歌剧院独唱演员韩蓬饰演的男主角卡瓦拉多西也可圈可点,对爱人的深情不渝,对理想信念的坚持不屈,都被他诠释得十分到位。第一幕咏叹调“奇妙的和谐”带动了全剧第一个高潮,另一段著名咏叹调“星光灿烂”唱响时,他的歌声再次充分展现了男高音“黄金小号”的魅力。哪怕与莫妮卡·扎内廷、安布罗焦·马埃斯特里这两位能炉火纯青地驾驭普契尼歌剧的意大利歌唱家同台,韩蓬的表现依然不落下风。“《托斯卡》的联合制作,为中国歌剧开启了新模式,搭建了新的阶梯。”许忠说,“合作是推动中国歌剧市场欣欣向荣有力且有效的路径。未来,我们希望能与更多同仁一起,为中国歌剧发展掀起新的高潮。”( 记者 高倩)
    2023-06-19 10:16:26国家大剧院
  • 97天16台71场 2023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扩容归来
    6月13日至9月17日,2023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将再启华幕。承续“巨有戏”主题,历时97天,来自十多个院团的16台71场精彩演出将接续登台。本届戏剧季不仅在整体策划上扩容增量,同时齐聚埃里克·拉卡斯卡德、提姆·修普及田沁鑫、王晓鹰、胡宗琪、周可、何念、黄盈、李伯男等中外名导,汇集于洋、赵岭、张国立、王刚、张铁林、曾黎、黄品沅、王劲松、许魏洲、孔维、刘金山、辛芷蕾及王珮瑜、史依弘等明星阵容。众多艺术家将以戏剧之名,在初夏至金秋的戏剧狂欢中,齐聚一堂为观众带来兼具国际视野、又极具国风国韵的连台好戏。打卡戏剧季里的名著清单  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基督山伯爵》重磅启幕国家大剧院于2015年倾力推出“国际戏剧季”这一专属于戏剧艺术的品牌,持续为观众提供近距离欣赏当代舞台艺术、吸收世界戏剧文化财富的机会。八年来,在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里,观众不仅能看到中国本土戏剧创作的旺盛活力,也通过一系列国内外口碑佳作拓宽了戏剧审美视野。6月13日,为本届戏剧季隆重启幕的是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基督山伯爵》。为了将这部19世纪的鸿篇巨作搬上舞台,编剧喻荣军、导演王晓鹰、舞美设计刘科栋、灯光设计邢辛、服装化装设计卡拉·瑞克蒂、多媒体设计胡天骥等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创作人才齐聚国家大剧院;著名演员于洋将携手赵岭、孙立石、董汶亮等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的演员及实力派演员原雨、王卫国、李晔等,将带领观众共同走进基督山伯爵的精神世界。由《基督山伯爵》开始,至闭幕大戏国家大剧院制作莎士比亚话剧《暴风雨》,本届戏剧季里汇集了众多改编自文学经典的戏剧佳作。7月21日至23日,北京央华制作话剧《雷雨》将为观众带来这部常演常新的曹禺经典。导演埃里克·拉卡斯卡德打破现实主义舞台形式,大胆“清空”舞台,让舞台展现出强大的空间感。此轮演出中,演员许魏洲、孔维、程愫、林麟、徐德亮等加倾情加盟演绎;8月9日至13日,荣获2012年话剧金狮奖、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优秀剧目奖”等多项大奖的中国国家话剧院作品《四世同堂》将深情回归。为生动展现老舍笔下的“平民史诗”,导演田沁鑫采用“新现实主义”手法,通过舞台效果将祁家、冠家、钱家三户人家的院内、室内,和胡同风情巧妙的呈现在舞台上,与演员们互动性的展开八年抗战中北京人民的艰难、忍耐、抗争的生活画卷,立体化还原民国北京人的衣、食、住、行相关的舞台风貌;8月24日至27日,李伯男导演将带来根据王蒙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活动变人形》,以旧时代知识分子的不合时宜,上演一场撕裂灵魂的婚姻生活变形记。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说《活动变人形》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长篇小说之一。该剧在复现原著的同时,也以独特艺术视角展现出中国社会进步过程中的矛盾、艰难与曲折。“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国家大剧院制作莎士比亚话剧《暴风雨》将为本届国际戏剧季闭幕。这部被誉为“诗的遗嘱”的传奇经典,是莎翁晚年的最后一部剧作。为还原莎剧精髓,国家大剧院特别邀请到著名戏剧导演提姆·修普执导,并与舞美设计刘杏林、形体设计王亚彬及音乐总监巴里·甘伯格共同打造。9月9日至17日,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将携手董汶亮等一众优秀演员,再次为观众献上这场酐畅淋漓的“暴风雨”。  赓续血脉精神  让百年前的历史故事走近眼前百年征程,波澜壮阔,英雄的故事被代代传颂。在本届国际戏剧季中,将有四部制作精良的戏剧作品燃情演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辉煌历程。7月7日至9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带来根据同名电视连续剧改编的舞台剧《觉醒年代》。该剧由何念执导、喻荣军编剧话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一展百年前知识分子以笔为剑、以字为刃的“觉醒”力量。此外,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还将于7月27日至29日带来胡宗琪执导的大型话剧《英雄儿女》,这也是该剧首度进京演出。话剧《英雄儿女》重新创作、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以及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同名电影,讲述了上海籍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相继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英勇战斗、保家卫国的故事。充满人文温度的视角,让宏大的战争叙事、英雄礼赞有了扎实的现实依托。“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7月13日至16日,由胡宗琪执导,曾黎、黄品沅、王劲松主演的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将精彩亮相。该剧改编自革命历史题材同名电视剧,以真实历史事件为故事背景和时间节点,从杨瞿两家命运更迭着手,全景式、大跨度地展现了自1925年大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分之一的世纪内,中国各界人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并总结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的故事;8月1日至4日,原创话剧《上甘岭》将再度唱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英雄赞歌,以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逼真宏大的舞台布景鲜活还原了新中国这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立国之战,致敬纷飞战火中“最可爱的人”。  用戏剧发出声音  口碑佳作彰显原创力量6月21日至24日,“铁三角”张国立、王刚、张铁林将在龙马社作品《断金》中再次相聚。话剧《断金》是编剧邹静之潜心创作的一部京味儿大戏,历经10年创作,13次易稿最终诞生。三位“老戏骨”将共同演绎民国年间在北京王府井经商的三兄弟之间爱恨交织、利益消长的故事。该剧由黄盈执导,历经数轮巡演,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演员张国立也凭借在《断金》中的出色演绎摘取了2018年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最佳男主角。此次,它将在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中迎来百场演出;一把椅子引来三教九流,嬉笑讽刺显露世态人心。8月15至17日,张铁林还将带来自编自导的作品《椅子》,携手刘金山、李勤勤等“实力派”上演一出荒诞诙谐的喜剧。插科打诨中的市井烟火气以及层次丰富的戏谑群像将为本届戏剧季带来一抹别样的色彩。“某一天,某个地方,某些事情,必须改变。”8月16日至24日,由周可执导、辛芷蕾主演的话剧《初步举证》将亮相本届戏剧季。2022年,现象级独角戏《初步举证》成为伦敦西区票房和口碑黑马,并凭借扎实的剧本以及勇于打破常规的内核获得了第47届英国劳伦斯·奥利弗奖最佳新剧奖。这部有着独特题材和强烈社会意义的独角戏,将由戏剧导演周可携手实力派演员辛芷蕾,带来全新中文版演绎,120分钟淋漓尽现;8月30日至9月3日,另一部女性题材作品《春逝》也将柔情上演。《春逝》由话剧九人出品,是一部罕见的以女性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双女主作品。自首演以来,积累极佳口碑,曾获第五届华语戏剧盛典最佳年度小剧场剧目,也是纪念中国当代小剧场40周年系列活动特邀剧目。剧中两位女主人公,分别以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顾静徽和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的女物理学家吴健雄为原型。这一对年轻的物理学双姝携手抗拒随波浮沉,在短短一年的共度时光里,影响了彼此的一生;8月19日至20日,原创话剧《威廉与我》也将“升级”亮相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舞台。该剧由田晓威编剧导演,汇集李梅、张懿曼、杨柳等资深戏剧演员。全剧三十余名角色,全部由四名演员扮演。全剧灵活地运用时空、随时切换叙述与具体角色间的身份,完成整体叙事和呈现;在叙事形式、演剧样式上,打破常规刻板的叙事呈现模式,灵活、精巧、缜密的讲述一段贴近我们每个人的质朴传奇。此外,本届国际戏剧季中还特别策划了一系列京剧演出,以飨广大戏迷与观众。古往今来话长绵, 骨子老戏聚台前,8月5日至6日,京剧演员王珮瑜《捉放曹》(行路·宿店)、《汾河湾》撷采众长,传承流派经典;8月31日至9月2日,史依弘再度演出经典剧目《锁麟囊》,此外,还将演绎《红鬃烈马》及梅派经典剧目《凤还巢》,看青衣绰约古今,品人生百态况味。附2023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排期时间名称地点16.13-6.18开幕: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基督山伯爵》戏剧场26.21-6.24龙马社作品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主演话剧《断金》戏剧场37.7-7.9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根据同名电视连续剧改编舞台剧《觉醒年代》戏剧场47.13-16曾黎、黄品沅、王劲松主演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戏剧场57.21-23北京央华制作话剧《雷雨》戏剧场67.27-29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大型话剧《英雄儿女》戏剧场78.1-4原创话剧《上甘岭》戏剧场88.5-6王珮瑜京剧演出《捉放曹》(行路·宿店)、《汾河湾》戏剧场98.9-13中国国家话剧院《四世同堂》戏剧场108.15-17龙马社制作 张铁林编导演话剧《椅子》戏剧场118.16-20、8.22-24辛芷蕾主演话剧《初步举证》小剧场128.19-20原创话剧《威廉与我》戏剧场138.24-27王蒙同名小说改编 舞台剧《活动变人形》戏剧场148.30-9.3话剧九人《春逝》小剧场158.31-9.2史依弘京剧演出《锁麟囊》《红鬃烈马》《凤还巢》戏剧场169.9-17闭幕:国家大剧院制作莎士比亚话剧《暴风雨》戏剧场
    2023-06-14 10:42:53国家大剧院
  • 国家大剧院2023歌剧节上演7部大作
    4月27日至8月13日,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将在109天内上演7部中外剧目、共计28场演出。  在“咏叹·青春”的主题下,今年歌剧节将突出呈现4部红色现实主义题材作品。4月27日,改编自杨沫同名小说、历经数年打磨的原创歌剧《青春之歌》将为歌剧节开幕。《青春之歌》是国家大剧院制作生产的第100部剧目,集结了导演王晓鹰、编剧赵大鸣、作曲张千一组成的国内一线主创团队。此外,中国民族歌剧开山之作《白毛女》、国家大剧院版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将再次登台。刚刚在青海大剧院首演的《青春铸剑221》也将与北京观众见面。  在西方经典方面,为致敬威尔第诞辰210周年,歌剧节将上演威尔第杰作《弄臣》和《茶花女》。广受欢迎的普契尼经典歌剧《托斯卡》也将再次上演,这版《托斯卡》由国家大剧院与上海歌剧院、陕西大剧院联合制作。
    2023-04-23 09:28:01国家大剧院
  • 金秋聆听“史上最美二重唱”
      歌剧《拉克美》剧照 哈立德·布赛义迪摄于阿曼马斯喀特皇家歌剧院英国著名音乐评论人诺曼·莱布雷希特曾在广播节目中以颇具幽默感的口吻,描绘了自己带着好友聆听歌剧时的两个尴尬场景:“当我们一起聆听了一个小时的普契尼《图兰朵》后,朋友问我‘今夜无人入眠’何时到来?而当我们听了一刻钟的威尔第《茶花女》后,朋友觉得既然‘饮酒歌’已经唱完,是不是就可以离场了?”的确,一首脍炙人口的咏叹调、一段朗朗上口的好旋律足以吸引观众走进歌剧院,但也往往会带给初入歌剧世界不久的观众一叶障目的遗憾,从这个角度讲,拥有被誉为“史上最美二重唱”——“花之二重唱”的法语歌剧《拉克美》也难逃“歌比剧红”的窘境,这个无论是在声乐赛事、音乐会演出,还是在影视作品甚至商业广告中都不断响起的美好旋律,以全剧的完整样貌登上舞台的机会着实罕见。9月12日、14日至16日,国家大剧院将与阿曼马斯喀特皇家歌剧院、维罗纳露天剧场基金会、洛杉矶歌剧院联合制作呈现法国作曲家德利布的歌剧《拉克美》,著名歌剧导演达维德·利维摩尔、法国指挥家让-吕克·坦戈将携手国际主创班底和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合唱团与管弦乐团一道,在金秋时节为北京的观众献上这部杰作。尽管从不到二十岁时就开始创作轻歌剧,但如果没有1881年完稿的《拉克美》,德利布大概率会被后世视为一位“舞剧作曲家”。他的两部芭蕾舞剧《葛佩莉亚》和《希尔薇娅》充满了曼妙的旋律和精彩的配器,以至于几乎同时进入舞剧音乐创作的俄罗斯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感慨“如果我早知道有《希尔薇娅》这般完美作品的存在,就肯定不会动笔写作《天鹅湖》”。然而在19世纪后半叶的欧洲乐坛中,无论是从行业评价还是经济收入的角度,写作歌剧都是作曲家证明自我的最佳方式,于是德利布向公众交出了这份答卷。在持续对外扩张的背景下,彼时的欧洲社会对异域文明充满了好奇,从威尔第的《阿依达》到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所反映的皆是西方艺术家想象中的东方景象,而《拉克美》也不例外:印度婆罗门祭司尼拉坎塔的美丽女儿拉克美无意间撞见英国军官杰拉尔德,一见钟情的二人却因各自身份的约束而难成眷属,当拉克美意识到恋人并未下定决心与自己长相厮守,便在伤心欲绝中含恨自尽。如此凄美的故事情节搭配作曲家用音乐营造出的沉浸氛围,能够全程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拉克美在第一幕出场后不久便和侍女马莉卡乘船荡漾于林间花海之中,女高音和女中音声线的完美缠绕缔造了过耳难忘的“花之二重唱”;而第二幕的高光时刻来自于拉克美在父亲的胁迫下引诱杰拉尔德献身时的“银铃之歌”,这是充分展现女高音花腔技巧的时刻,女主角要在完成高难度唱腔的同时表现人物复杂而纠结的心绪;第三幕结尾男女主角的爱情二重唱是他们初次相遇时唱起的旋律,充满希冀的歌唱伴随着拉克美即将离世的残酷现实,无疑具有催人泪下的效果。拉克美的天真无邪、杰拉尔德的痴情耿直以及尼拉坎塔在祭司和慈父两种身份间的矛盾,再次形成了西方歌剧中常见的“三角人物关系”,可见一流的创作者永远能够赋予简约经典的故事模式以恒久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法国大歌剧”演出传统的延续,德利布在《拉克美》第二幕的集市场景中以相当浓重的笔墨设计了一段舞蹈场景,也再一次展现了自己舞剧音乐写作的卓越才华,此番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中特别邀请了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优秀舞者的加盟,带给观众全方位的视听体验。同时,本剧还首次引入了D3全息投影技术,将真实花朵的绽放过程通过每秒500帧的高速相机捕捉、还原到LED屏幕之上,观众将在聆听“花之二重唱”的过程中见证一个难忘的舞台奇观。
    2023-09-12 10:09:22国家大剧院
  • 国家大剧院创新策划艺术科技融合深度体验
    9月8日,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即将召开之际,北京市主流媒体赴国家大剧院调研“艺术+科技”创新成果。据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宫吉成介绍,近年来,国家大剧院创新提出了“引领、传承、创新、开放、包容”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打造“表演艺术中心平台、主题原创艺术平台、艺术普及教育平台、综合艺术展示平台、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数字文化传播平台”六大平台,始终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四高要求,开创了“一院三址”新的发展格局,成为了全球首家5G信号全覆盖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实现了全球首次舞台艺术“8K+5G”直播,在推动艺术创新、繁荣演艺市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摄影:牛小北“剧院+博物馆”,拓宽综合艺术体的呈现边界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平台之一,国家大剧院努力打造“综合艺术展示平台”,立足多元视角,深挖不同艺术门类潜力,每年推出近40个跨界融合的主题艺术展览,涵盖文物、绘画、摄影、雕塑、书法、建筑、新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丰富多元的主题展览,浓厚的艺术氛围,从展厅延伸到公共空间,从大剧院辐射到“一院三址”,为广大群众提供沉浸式多元艺术新空间。当日,国家大剧院东展厅正在展出的是《时代的容颜——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人物绘画精品展》,西展厅内,则是《重塑——2023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吸引了不少文艺爱好者前来打卡。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还打造了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集设计、制作、研究、交流、收藏、展陈于一体的综合型舞美艺术主题博物馆——台湖舞美艺术博物馆。舞美艺术博物馆是大剧院打造“综合艺术展示平台”的又一创新实践,国家大剧院积极拓宽综合艺术体的呈现边界,“剧院+博物馆”的跨界融合,打破文化边界,开发展示空间,进一步丰富了大剧院的公益属性和社教功能。  “便民+服务”,打造人民向往的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始终坚持“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三性办院宗旨,“人民性”是大剧院的根基。艺术殿堂服务坚持用真心、精心、贴心的高标准,让观众每次走进剧院都能收获满意的艺术体验。在大剧院北门安检处,升级改造后的票务系统,方便快捷的取票、检票程序,亲切细致的参观讲解,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来大剧院的观演体验。在位于大剧院一层东侧的纪念品店内,冰箱贴、帆布包、茶杯、摆件……数百款精美主题文创琳琅满目。近日,店内还刚刚上新了以9月12日即将上演的新制作歌剧《拉克美》为灵感推出的帆布包、水杯等系列衍生品,二次创作的繁花意象让剧中“花之二重唱”这个经典唱段成为可触摸的生活仪式。国家大剧院的西餐厅内,还推出了由各知名剧目命名的创意咖啡,包括“图兰朵”“麦克白”“天鹅湖”等等,深受人们喜爱。艺术殿堂的餐饮和文创,打造出一件件独具剧院文化气质、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的产品,成为观众可以带走的“大剧院记忆”。“线上+线下”,打造数字文化传播平台在大剧院五层,陈列着《永不落幕的舞台——国家大剧院艺术成果展》,这里展示了大剧院舞台上的华彩时刻,以及全过程、高标准、精细化的剧目创作生产体系,还有大剧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上的成果。现场还开设了一个“一帧VR云剧场”,戴上VR眼镜,观众就可以沉浸式体验VR看剧。据了解,多年来,国家大剧院在探索“艺术+科技”方面不断迈出创新步伐,成为全球首家5G信号全覆盖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实现全球首次舞台艺术“8K+5G”直播,并推出线上演出、艺术微课堂、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艺术展览等系列线上艺术产品,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智慧剧院”建设方面,国家大剧院坚持以科技赋能艺术,一方面不断深化“线上线下”双演模式,另一方面,致力于超高清视频技术在艺术传播推广领域的应用。截至目前,国家大剧院每周六线上演出已经累计播出近200场,全网点击量超50亿次,成为国家大剧院重要文化品牌、中外表演艺术领域的重要文化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大剧院还专门配备了“8K+5G”超高清视频业务转播车,近14米长的车内,拥有精密复杂的设计、充满科技感的内部结构,散发着“艺术+科技”的无穷魅力,通过传输技术优化传播品质,可有针对性地向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品质精良的数字化文化产品。从“8K+5G”直播到“8K艺术影像展”,从VR、AR、XR绚丽呈现到高保真音效打造,大剧院给观众带来的是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视听震撼,构建出基于舞台又超越舞台的视觉世界。目前,大剧院用影视化手法创新性打造舞台艺术电影32部。2019年以来,又相继摄制并储备8K歌剧、话剧、舞剧、音乐会等精品节目1800分钟,用前沿技术留住舞台的“现场感”,让艺术的瞬间成为永恒。此外,国家大剧院还推出舞美数字平台,以信息化赋能舞美艺术,逐步形成专业性、数字化、聚集型的资源管理共享生态圈。
    2023-09-11 16:19:20国家大剧院
  • 新版《托斯卡》上演 联合制作为中国歌剧开创新模式
    精致华美的旋律、个性丰满的女性角色、细致铺陈的人性百态、令人扼腕的悲剧色彩,让普契尼歌剧《托斯卡》至今常演不衰。6月13日至18日,国家大剧院与上海歌剧院、陕西大剧院联合制作的《托斯卡》亮相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23。由一方担任首席联合制作方、多方共同制作的新模式,也通过这次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歌剧《托斯卡》剧照。 王小京摄“首席”主动分享成功经验去年12月,这一版本的《托斯卡》亮相国家大剧院建院15周年直播周,线上首演的全网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今年2月,《托斯卡》登台上海歌剧院。6月,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执棒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携手莫妮卡·扎内廷、韩蓬、安布罗焦·马埃斯特里以及孙秀苇、王冲、张扬各自领衔的两组演员,在国家大剧院带来《托斯卡》。下月,这部歌剧将走进陕西大剧院,完成三地巡回演出。“这是国家大剧院以首席联合制作方的方式与国内歌剧院开展艺术创作的合作,开启了彼此之间更为深层次的艺术交流。”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说,这种模式能够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享艺术生产经验,同时响应了“深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的世界剧院北京论坛精神。“‘首席联合制作方’是一个行业内术语,指的是牵头的主导方。”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部长韦兰芬解释。按照国际通行的行业标准来说,“首席”意味着要首先完成项目的组织制作,然后把服装、布景交给其他合作方,由他们自行安排演出。放眼国内,深耕歌剧领域多年的国家大剧院,在制作体系和经验上的丰厚积累是公认的业界翘楚。“很多联合制作方的歌剧制作体系,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完备。合作中,国家大剧院在科学分工、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可以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韦兰芬说,“比如,在确定创作选题后,如何在整个流程中把控艺术走向、资金投入和艺术家选择,我们都形成了一些非常科学的做法。在项目后续的落地执行中,国家大剧院也有着从钢琴声乐指导到舞美统筹、舞台监督、技术管理等岗位的全链条架构。”服装再利用做出有益尝试作为首席联合制作方,国家大剧院为这版《托斯卡》奠定了极具实力的主创班底。著名歌剧导演阿蕾桑德拉·潘泽沃尔塔与国际顶尖舞美设计师威廉姆·奥兰迪携手,以当代的视角和审美,为经典注入了新的表达:一堵高墙矗立在舞台后方,深邃纯粹的蓝色从巨大的T形空隙中透出,与托斯卡衣衫的颜色如出一辙。这个热烈、善妒、可爱的姑娘沉醉在与恋人卡瓦拉多西的爱情中,觊觎她多时的警长斯卡皮亚却设下圈套,步步算计。黑暗与阴影随着斯卡皮亚的到来而迅速蔓延,高墙外,乌云滚滚,遮天蔽日……风格简约的舞台上,隐喻无处不在。“现代化布景的美学象征意义大于纯粹的还原历史。”阿蕾桑德拉·潘泽沃尔塔解释,在她看来,歌剧艺术能否激起当代观众的深层共鸣至关重要。为此,新版《托斯卡》设计了全新的舞美布景和道具,绿色低碳的理念也引入舞台的呈现中。环保意识贯穿了这版《托斯卡》排演过程的始终——熟悉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的观众,或许会觉得演员们的服装似曾相识,托斯卡蓝红二色的长裙、斯卡皮亚黑暗阴沉的制服……所有服装,其实均来自2012年大剧院制作的前一版《托斯卡》。“国家大剧院积累了50多部世界经典歌剧,我们有着相当丰富的服装库。这一次,我们循环利用了之前制作的物品。”韦兰芬介绍,这一举措能够提高舞美服装资源利用率,也为绿色低碳制作模式的探索留下了宝贵经验。剧院携手合作是大势所趋“剧院合作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许忠表示,作为《托斯卡》联合制作方之一,上海歌剧院希望能借此机会向国家大剧院学习,同时展示上海歌剧院的实力。这轮演出中,许忠执棒的乐团表现亮眼,对歌剧音乐的细节把控游刃有余,不同声部精妙平衡,为人物的情绪和心理变化铺垫了丰富的细节。上海歌剧院独唱演员韩蓬饰演的男主角卡瓦拉多西也可圈可点,对爱人的深情不渝,对理想信念的坚持不屈,都被他诠释得十分到位。第一幕咏叹调“奇妙的和谐”带动了全剧第一个高潮,另一段著名咏叹调“星光灿烂”唱响时,他的歌声再次充分展现了男高音“黄金小号”的魅力。哪怕与莫妮卡·扎内廷、安布罗焦·马埃斯特里这两位能炉火纯青地驾驭普契尼歌剧的意大利歌唱家同台,韩蓬的表现依然不落下风。“《托斯卡》的联合制作,为中国歌剧开启了新模式,搭建了新的阶梯。”许忠说,“合作是推动中国歌剧市场欣欣向荣有力且有效的路径。未来,我们希望能与更多同仁一起,为中国歌剧发展掀起新的高潮。”( 记者 高倩)
    2023-06-19 10:16:26国家大剧院
  • 97天16台71场 2023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扩容归来
    6月13日至9月17日,2023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将再启华幕。承续“巨有戏”主题,历时97天,来自十多个院团的16台71场精彩演出将接续登台。本届戏剧季不仅在整体策划上扩容增量,同时齐聚埃里克·拉卡斯卡德、提姆·修普及田沁鑫、王晓鹰、胡宗琪、周可、何念、黄盈、李伯男等中外名导,汇集于洋、赵岭、张国立、王刚、张铁林、曾黎、黄品沅、王劲松、许魏洲、孔维、刘金山、辛芷蕾及王珮瑜、史依弘等明星阵容。众多艺术家将以戏剧之名,在初夏至金秋的戏剧狂欢中,齐聚一堂为观众带来兼具国际视野、又极具国风国韵的连台好戏。打卡戏剧季里的名著清单  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基督山伯爵》重磅启幕国家大剧院于2015年倾力推出“国际戏剧季”这一专属于戏剧艺术的品牌,持续为观众提供近距离欣赏当代舞台艺术、吸收世界戏剧文化财富的机会。八年来,在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里,观众不仅能看到中国本土戏剧创作的旺盛活力,也通过一系列国内外口碑佳作拓宽了戏剧审美视野。6月13日,为本届戏剧季隆重启幕的是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基督山伯爵》。为了将这部19世纪的鸿篇巨作搬上舞台,编剧喻荣军、导演王晓鹰、舞美设计刘科栋、灯光设计邢辛、服装化装设计卡拉·瑞克蒂、多媒体设计胡天骥等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创作人才齐聚国家大剧院;著名演员于洋将携手赵岭、孙立石、董汶亮等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的演员及实力派演员原雨、王卫国、李晔等,将带领观众共同走进基督山伯爵的精神世界。由《基督山伯爵》开始,至闭幕大戏国家大剧院制作莎士比亚话剧《暴风雨》,本届戏剧季里汇集了众多改编自文学经典的戏剧佳作。7月21日至23日,北京央华制作话剧《雷雨》将为观众带来这部常演常新的曹禺经典。导演埃里克·拉卡斯卡德打破现实主义舞台形式,大胆“清空”舞台,让舞台展现出强大的空间感。此轮演出中,演员许魏洲、孔维、程愫、林麟、徐德亮等加倾情加盟演绎;8月9日至13日,荣获2012年话剧金狮奖、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优秀剧目奖”等多项大奖的中国国家话剧院作品《四世同堂》将深情回归。为生动展现老舍笔下的“平民史诗”,导演田沁鑫采用“新现实主义”手法,通过舞台效果将祁家、冠家、钱家三户人家的院内、室内,和胡同风情巧妙的呈现在舞台上,与演员们互动性的展开八年抗战中北京人民的艰难、忍耐、抗争的生活画卷,立体化还原民国北京人的衣、食、住、行相关的舞台风貌;8月24日至27日,李伯男导演将带来根据王蒙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活动变人形》,以旧时代知识分子的不合时宜,上演一场撕裂灵魂的婚姻生活变形记。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说《活动变人形》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长篇小说之一。该剧在复现原著的同时,也以独特艺术视角展现出中国社会进步过程中的矛盾、艰难与曲折。“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国家大剧院制作莎士比亚话剧《暴风雨》将为本届国际戏剧季闭幕。这部被誉为“诗的遗嘱”的传奇经典,是莎翁晚年的最后一部剧作。为还原莎剧精髓,国家大剧院特别邀请到著名戏剧导演提姆·修普执导,并与舞美设计刘杏林、形体设计王亚彬及音乐总监巴里·甘伯格共同打造。9月9日至17日,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将携手董汶亮等一众优秀演员,再次为观众献上这场酐畅淋漓的“暴风雨”。  赓续血脉精神  让百年前的历史故事走近眼前百年征程,波澜壮阔,英雄的故事被代代传颂。在本届国际戏剧季中,将有四部制作精良的戏剧作品燃情演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辉煌历程。7月7日至9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带来根据同名电视连续剧改编的舞台剧《觉醒年代》。该剧由何念执导、喻荣军编剧话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一展百年前知识分子以笔为剑、以字为刃的“觉醒”力量。此外,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还将于7月27日至29日带来胡宗琪执导的大型话剧《英雄儿女》,这也是该剧首度进京演出。话剧《英雄儿女》重新创作、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以及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同名电影,讲述了上海籍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相继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英勇战斗、保家卫国的故事。充满人文温度的视角,让宏大的战争叙事、英雄礼赞有了扎实的现实依托。“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7月13日至16日,由胡宗琪执导,曾黎、黄品沅、王劲松主演的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将精彩亮相。该剧改编自革命历史题材同名电视剧,以真实历史事件为故事背景和时间节点,从杨瞿两家命运更迭着手,全景式、大跨度地展现了自1925年大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分之一的世纪内,中国各界人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并总结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的故事;8月1日至4日,原创话剧《上甘岭》将再度唱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英雄赞歌,以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逼真宏大的舞台布景鲜活还原了新中国这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立国之战,致敬纷飞战火中“最可爱的人”。  用戏剧发出声音  口碑佳作彰显原创力量6月21日至24日,“铁三角”张国立、王刚、张铁林将在龙马社作品《断金》中再次相聚。话剧《断金》是编剧邹静之潜心创作的一部京味儿大戏,历经10年创作,13次易稿最终诞生。三位“老戏骨”将共同演绎民国年间在北京王府井经商的三兄弟之间爱恨交织、利益消长的故事。该剧由黄盈执导,历经数轮巡演,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演员张国立也凭借在《断金》中的出色演绎摘取了2018年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最佳男主角。此次,它将在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中迎来百场演出;一把椅子引来三教九流,嬉笑讽刺显露世态人心。8月15至17日,张铁林还将带来自编自导的作品《椅子》,携手刘金山、李勤勤等“实力派”上演一出荒诞诙谐的喜剧。插科打诨中的市井烟火气以及层次丰富的戏谑群像将为本届戏剧季带来一抹别样的色彩。“某一天,某个地方,某些事情,必须改变。”8月16日至24日,由周可执导、辛芷蕾主演的话剧《初步举证》将亮相本届戏剧季。2022年,现象级独角戏《初步举证》成为伦敦西区票房和口碑黑马,并凭借扎实的剧本以及勇于打破常规的内核获得了第47届英国劳伦斯·奥利弗奖最佳新剧奖。这部有着独特题材和强烈社会意义的独角戏,将由戏剧导演周可携手实力派演员辛芷蕾,带来全新中文版演绎,120分钟淋漓尽现;8月30日至9月3日,另一部女性题材作品《春逝》也将柔情上演。《春逝》由话剧九人出品,是一部罕见的以女性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双女主作品。自首演以来,积累极佳口碑,曾获第五届华语戏剧盛典最佳年度小剧场剧目,也是纪念中国当代小剧场40周年系列活动特邀剧目。剧中两位女主人公,分别以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顾静徽和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的女物理学家吴健雄为原型。这一对年轻的物理学双姝携手抗拒随波浮沉,在短短一年的共度时光里,影响了彼此的一生;8月19日至20日,原创话剧《威廉与我》也将“升级”亮相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舞台。该剧由田晓威编剧导演,汇集李梅、张懿曼、杨柳等资深戏剧演员。全剧三十余名角色,全部由四名演员扮演。全剧灵活地运用时空、随时切换叙述与具体角色间的身份,完成整体叙事和呈现;在叙事形式、演剧样式上,打破常规刻板的叙事呈现模式,灵活、精巧、缜密的讲述一段贴近我们每个人的质朴传奇。此外,本届国际戏剧季中还特别策划了一系列京剧演出,以飨广大戏迷与观众。古往今来话长绵, 骨子老戏聚台前,8月5日至6日,京剧演员王珮瑜《捉放曹》(行路·宿店)、《汾河湾》撷采众长,传承流派经典;8月31日至9月2日,史依弘再度演出经典剧目《锁麟囊》,此外,还将演绎《红鬃烈马》及梅派经典剧目《凤还巢》,看青衣绰约古今,品人生百态况味。附2023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排期时间名称地点16.13-6.18开幕: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基督山伯爵》戏剧场26.21-6.24龙马社作品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主演话剧《断金》戏剧场37.7-7.9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根据同名电视连续剧改编舞台剧《觉醒年代》戏剧场47.13-16曾黎、黄品沅、王劲松主演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戏剧场57.21-23北京央华制作话剧《雷雨》戏剧场67.27-29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大型话剧《英雄儿女》戏剧场78.1-4原创话剧《上甘岭》戏剧场88.5-6王珮瑜京剧演出《捉放曹》(行路·宿店)、《汾河湾》戏剧场98.9-13中国国家话剧院《四世同堂》戏剧场108.15-17龙马社制作 张铁林编导演话剧《椅子》戏剧场118.16-20、8.22-24辛芷蕾主演话剧《初步举证》小剧场128.19-20原创话剧《威廉与我》戏剧场138.24-27王蒙同名小说改编 舞台剧《活动变人形》戏剧场148.30-9.3话剧九人《春逝》小剧场158.31-9.2史依弘京剧演出《锁麟囊》《红鬃烈马》《凤还巢》戏剧场169.9-17闭幕:国家大剧院制作莎士比亚话剧《暴风雨》戏剧场
    2023-06-14 10:42:53国家大剧院
  • 国家大剧院2023歌剧节上演7部大作
    4月27日至8月13日,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将在109天内上演7部中外剧目、共计28场演出。  在“咏叹·青春”的主题下,今年歌剧节将突出呈现4部红色现实主义题材作品。4月27日,改编自杨沫同名小说、历经数年打磨的原创歌剧《青春之歌》将为歌剧节开幕。《青春之歌》是国家大剧院制作生产的第100部剧目,集结了导演王晓鹰、编剧赵大鸣、作曲张千一组成的国内一线主创团队。此外,中国民族歌剧开山之作《白毛女》、国家大剧院版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将再次登台。刚刚在青海大剧院首演的《青春铸剑221》也将与北京观众见面。  在西方经典方面,为致敬威尔第诞辰210周年,歌剧节将上演威尔第杰作《弄臣》和《茶花女》。广受欢迎的普契尼经典歌剧《托斯卡》也将再次上演,这版《托斯卡》由国家大剧院与上海歌剧院、陕西大剧院联合制作。
    2023-04-23 09:28:01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是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中国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