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影节闭幕 !挪威电影《爱的暂停键》成天坛奖最大赢家
    春光沐京华,光影暖人心!4月26日晚,为期九天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落下了帷幕,十项天坛奖奖项逐一颁出。最终,挪威电影《爱的暂停键》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女主角四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中国演员海一天和耿乐获得最佳男配角奖。最佳音乐奖由《贝林格:宏图大志》的伊恩松诺加内夺得;最佳摄影奖由阿根廷电影《音讯》的古斯塔沃·斯奇亚菲诺获得。他上台后激动地说,“今天我非常幸福”,并感谢了在场的他的家人。他说,今年以来阿根廷一部电影也没有拍出来,“阿根廷电影业现在非常困难,但阿根廷电影人会坚持下去,谢谢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由《好好的》演员海一天和《大风杀》演员耿乐一起获得。海一天上台后激动地说,自己9岁入行,演的第一个角色是一个坏小子,四十多年后凭借一个反派获得了这份荣誉:“感谢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认可,让我们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而耿乐则表示,北京是自己的福地,“以前我常常去天坛玩,没想到今天把天坛女神攥在了手里,感谢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由《音讯》的玛拉·贝什泰利获得。最佳男主角由比利时电影《最美小镇》的两位主演同时获得,皮埃尔·巴斯丁和本杰明·兰比罗特在片中饰演一对警察搭档,他们在生活中是表兄弟,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参演电影。评委倪妮说,他们的获奖实至名归。最佳女主角由《爱的暂停键》的演员赫尔加·古莲获得。她激动地说:“感谢评委们认可我的工作,也让我有机会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由《爱的暂停键》的编剧莉莉娅·英戈尔夫斯多蒂尔和《大风杀》的编剧孙悦、张琪同时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由阿根廷电影《音讯》获得。最佳导演奖由《爱的暂停键》的导演莉莉娅·英戈尔夫斯多蒂尔获得。最佳影片奖由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姜文和演员葛优颁出。《爱的暂停键》获得了这项最大殊荣。赫尔加·古莲代表剧组上台,她开心地说,这是一部小成本之作,只有几位演员,“但我们倾尽全力创作。虽然当今世界每个人之间的距离没有这么近,但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真实的理解。这部电影就像是一扇窗口,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谢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十大奖项名单如下:最佳影片:《爱的暂停键》最佳导演:《爱的暂停键》莉莉娅·英戈尔夫斯多蒂尔最佳艺术贡献奖:《音讯》最佳男主角:《最美小镇》皮埃尔·巴斯丁、本杰明·兰比罗特最佳女主角:《爱的暂停键》赫尔加·古莲最佳男配角:《好好的》海一天、《大风杀》耿乐最佳女配角:《音讯》玛拉·贝什泰利最佳编剧:《爱的暂停键》莉莉娅·英戈尔夫斯多蒂尔、《大风杀》孙悦 张琪最佳摄影:《音讯》古斯塔沃·斯奇亚菲诺最佳音乐:《贝林格:宏图大志》伊恩松诺加内评委会特别荣誉:《纳维》  《小花》剧组46年后重聚当晚,电影《小花》的主演刘晓庆、陈冲和唐国强作为嘉宾出现在舞台上,一下子把观众带回到了激情燃烧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陈冲说,自己的18岁生日就是在《小花》剧组度过的,今年64岁的生日则是在北影节度过,“非常幸运还能站在观众的面前,还有这么多观众跟我说起《小花》。”刘晓庆回忆了片中的一个片段,“哪怕只有一句台词,也能演出一场大戏。”而唐国强则激动地说,46年过去了,两位女主角还拼搏在表演的第一线,“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97岁田华获终身成就奖人民艺术家、《党的女儿》主演田华获得本届北影节终身成就奖。张勇手、陶玉玲、陈佩斯、朱时茂等走上舞台向这位电影表演艺术家致敬。陈佩斯激动地说,自己从田华身上学到了“做演员不是为了流量,而是心里敞亮,只有心里敞亮,才能装得下亿万观众。”田华坐着轮椅来到台上,而组委会也安排了惊喜,在《党的女儿》中饰演李玉梅女儿小妞的沈竞华突然出现了舞台上,看到“女儿”的出现,田华激动地呼唤道:“小妞,小妞,我看见我的女儿了。”而沈竞华也哭着地对田华说,“很想您。”田华安慰她,“小妞,咱们不哭,要听妈妈的话。”随后田华激动地对着台下的观众说,“我是演员田华,一辈子扎根于生活,用表演艺术为人民服务。没想到97岁了,伟大的人民把这个重要的奖项颁给了我,我要对得起人民,只要你们不嫌弃,我愿意为你们多做点事,为中国电影多做点事。”(王金跃)
    2025-04-27 09:28:31北京国际电影节
  • 北影节展映一票难求 3部入围“天坛奖”国产片各有看点
    《大风杀》中的人物群像出彩,《好好的》讲述女性之间的温暖救赎,《如意饭店》有悬疑更有喜剧元素。入围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的15部作品中,有3部是国产片。它们各有看点,不仅展映期间一票难求,映后也收获观众和媒体的不俗口碑。《大风杀》3名警察对决44名悍匪边陲小镇突遇44名悍匪袭击,镇上只有三名民警一把枪,如何保卫一方水土平安?由张琪执导,江志强担任监制的电影《大风杀》凭借一场封闭空间的“大逃杀”引爆口碑。影片主演包括白客、辛柏青、郎月婷、耿乐、孙宁等,群像戏份多且出彩。作为导演张琪的第一部长片,监制江志强坦言,成片完全超出他的想象,他从没见过有人会这样拍警匪片。张琪透露,自己对“极端困境下的人性爆发”很感兴趣:“(片中的)忙崖镇像一座孤岛,所有人都在为生存搏命。”首度在大银幕上挑战反派角色的辛柏青,将悍匪北山塑造得“优雅又凶残”:“打火机声是死亡信号,他的发型、衣服甚至点烟姿势都是精心设计的。”谈及与白客的对手戏,他笑称两人戏外刻意保持距离,“杀青前都没加微信!”《大风杀》将于5月1日全国公映,目前预售已全面开启。《好好的》马丽挑战温情题材被家暴折磨的女性拼死逃离丈夫,与孤僻老太太如何互相救赎?电影《好好的》走女性题材、温情路线,但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主演马丽首次挑战类似题材并担任监制。影片由郝铭执导,与马丽搭档的是演员赵淑珍。片中,马丽饰演的主角白丽萍拼死逃离家暴丈夫,来到大城市谋生,机缘巧合之下成为孤僻老太太唐淑寅的护工兼保姆,两人好不容易双向救赎,没想到有更大的危机等着她们。影片首映礼上,回忆起拍摄过程,马丽忍不住潸然泪下。她坦言,这部戏充满现实沉重感和人性的复杂,创作艰难程度超乎想象。“我必须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去感受白丽萍的恐惧、挣扎与不屈。”这与她以往的喜剧角色大相径庭,需要她彻底打破观众对她的固有认知,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银幕形象。作为监制,马丽还要关注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从剧本的打磨到拍摄场地的选择,从演员的调度到后期的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压力可想而知。“最困难的时候,是众多圈里的朋友伸出援手,大家齐心协力才完成了这个作品。”马丽说。《如意饭店》悬疑背后是荒诞喜剧大山深处的神秘村庄中,村民热情似火,但村庄中的如意饭店却暗藏玄机。身负秘密的民警、背负巨债的父女、貌合神离的夫妻,各方势力齐聚饭店,谁才是最后的赢家?扑朔迷离的悬案成为电影《如意饭店》中最令人好奇的看点。该片由李永一执导,主演包括乔杉、王砚辉、杨子姗、潘斌龙等。李永一说,《如意饭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悬疑片,而是一部披着罪案题材外衣的荒诞喜剧片,希望为观众展现一场善恶之间激烈的对抗与纠葛,带给观众更多新鲜感和对复杂人性的思考。王砚辉此次饰演如意饭店老板,其将人物正邪难辨的气质和复杂缜密的心思演绎得丝丝入扣。潘斌龙饰演一位深爱女儿的货车司机,细腻的情感表达感染力十足,他坦言,影片给了演员很大的发挥空间。(袁云儿)
    2025-04-25 10:10:01北京国际电影节
  • 北影节举行伊莎贝尔·于佩尔大师班 于佩尔:期待与中国导演合作
    昨天上午,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伊莎贝尔·于佩尔电影大师班在郎园Station举行。 和冠欣摄当被问及很多西方影评人称她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演员”时,伊莎贝尔·于佩尔不假思索地回答:“我非常同意这些评价。”全场掌声雷动,折服于这位演员的自信与坦然。昨天,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行伊莎贝尔·于佩尔大师班,现场座无虚席。台下,导演贾樟柯化身“迷弟”听得专注;台上,青年导演毕赣作为对谈嘉宾抓住机会提问,于佩尔也表示很喜欢他的电影《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作为世界影坛常青树,法国演员于佩尔以独特的气质与多面的性格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表演美学。她擅长以冷静内敛的表演举重若轻地塑造角色变幻莫测的心理。从20世纪70年代法国新浪潮末尾开始从影至今,于佩尔信步游走于欧亚大陆之间,以动人表演激发出众多角色的生命本色。她曾分别两次折桂戛纳和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荣誉,跟许多著名导演有过合作。今年71岁的她已经带观众走过几乎一半的电影史,但她依然充满活力,保持了旺盛的艺术创造力。虽然欣然接受“最伟大演员”的赞美,但于佩尔随后补充,说这并不是她自己一个人的功劳,因为她和很多伟大的导演都合作过。谈起以残酷叙事风格著称的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于佩尔说:“作为电影导演他很残酷,但是作为个人不是,他本人很有共情心。”她曾在哈内克执导的《钢琴教师》中饰演一位心理扭曲的钢琴教师,内敛扎实的演技让人不寒而栗。这部作品让她拿到了戛纳最佳女演员奖,也是她的表演代表作之一。于佩尔说,《钢琴教师》无论叙事还是导演风格都令人震撼,“拍电影主要不在于讲述了什么,而是怎么讲述。”近年来,于佩尔还在勇敢尝试跨国、跨文化的合作,比如她与韩国导演洪常秀拍摄了《在异国》《克莱尔的相机》和《旅行者的需要》。“《克莱尔的相机》是在戛纳电影节期间拍的,一共只用了6天。《旅行者的需要》也是极短时间完成的。虽然他拍得很快,但他投入的时间其实是极大的,只不过是一种不同的时间投入方式。”于佩尔透露,洪常秀拍电影时,可以让演员们不停提问,但不一定要找到答案。于佩尔希望有一天能和中国导演合作。她还现场点评了毕赣的电影,她认为毕赣的作品有一种诗意,能带观众进入一种梦境。有位观众提问于佩尔对“电影脸”的看法,于佩尔说,电影能带来无穷的多样性与变化,因此电影中的美也有很大变化。“伟大的导演会让我们进入到多样性的美当中,我们的电影也会充满活力。”她认为,美的定义并非完美,相反有缺陷的不完美才是美。(袁云儿)
    2025-04-24 09:51:39北京国际电影节
  • 回溯经典 观照现实 注目未来——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观察
    人间四月天,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如期而至。为期9天的时间里,影片与影迷双向奔赴,中外影人交流互鉴,技术与产业融合共生……透过北影节这扇“光影之窗”,可以洞见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过去与现在,感悟中国电影兼容古今、交融中西的时代气象。回溯“两甲子的喝彩”从《邋遢大王奇遇记》到《猪猪侠》,从《舒克和贝塔》到《喜羊羊与灰太狼》,从《大闹天宫》到《哪吒之魔童闹海》……北影节开幕式上,青年演员和孩子们将中国动画经典角色搬上舞台,引发现场观众强烈共鸣。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回顾本届北影节,“致敬经典”这一主题贯穿始终。特设专题回溯经典——本届“北京展映”共有300余部影片与观众见面,涵盖全球佳作、经典修复、华语新锐等多元主题,其中特别策划“两甲子的喝彩:中国电影特展”和“130年的自画像”两大主题,《神女》《劳工之爱情》等经典作品带领观众回溯电影的百年历程。  “北京展映”现场。邢拓 摄同时,北影节还特别推出“京剧电影工程”系列专题,精选十部京剧电影在“中国电影诞生地”大观楼影城展映。“舞台影像纪实近些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银幕上,希望通过这种艺术类型,让观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首都电影院常务副总经理于超说。常设单元“致敬”是每年影迷们特别期待的章节。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说,“今年对大热门、冷门佳作、经典影片等进行了平衡取舍,《西北偏北》《流金岁月》《千禧曼波》等多部4K数字修复版影片在这一单元与大家见面。”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经典电影凝缩着一个时代的电影艺术成就。经典影片修复上映,是经典的再传播过程,能让更多观众认识到影片的独特价值,深入了解电影发展历史。在沙丹看来,参加电影节还要推荐观众看新片。“经典是对过往历史的追忆,新作是对当下自我命运的求索。”一批“直通柏林”的新片上线。今年共有10多部柏林国际电影节入围或获奖影片上映,《天空的另一面》《巴黎夏日》等新片在开票后不久迅速售罄,迎来加场。入围北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国产新片全球首映;新设立的“绿洲”单元展映多部极具类型突破意识的海外新作;科技单元精选50部特效电影,其中21部影片在中国首映……电影爱好者张博涵今年抢到了几部新片,他激动地告诉记者:“北影节作为家门口的电影节,能让我在影院体验来自世界各地小众的类型片、文艺片,这种机会非常难得。”共探“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各大核心论坛、电影公开课、电影大师班今年同步向公众开放,吸引了众多电影爱好者尤其是资深影迷前来聆听。在核心论坛现场,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围绕中国电影市场创新与突破路径展开热烈讨论。《哪吒之魔童闹海》以超150亿元的票房成绩标定了中国电影票房新的“天花板”高度。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还能再突破吗?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黄建新提出了“天花板”与“总量”的区分。他认为,电影票房“天花板”不能替代“总量”的概念,即使其他单片票房暂未再次触及所谓“天花板”的数字,中国电影票房总量仍在,电影人应该有充足信心。《哪吒之魔童闹海》爆火,给电影行业带来了哪些启示?谈及内容创作,有关专家认为,要通过提高文化代表性与内容真实性,与全球观众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进一步加深中国电影的全球影响力。“创作者要尝试从外部世界找突破、挖题材,同时要勇于面对自我,深入关照内心。”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薛晓路认为,《热辣滚烫》《小小的我》等一些女导演执导的作品,突破传统模式,深刻反映社会议题,关注社会现象,值得充分肯定。今年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海外多地上映,取得了近20年华语电影海外发行的最好成绩。华人影业总裁应旭珺表示,海外宣发要提前谋划,采取精准的宣传策略,同时要注重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4月19日,观众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破亿手绘海报展上参观拍照。李鑫 摄互联网时代,优质剧集、短视频、游戏等媒介在稀释着电影观众的注意力。如何持续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提到,今年春节档特效厅票房相比去年大幅增长。“如今观众看电影追求的是观影体验,体验感差异是主导观众在多种媒介间做出选择的核心动因。”黄建新认为,行业要用顶尖的技术设备、非凡的想象力、一流的表达能力去创作作品,不辜负每一位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激发“新质光影”内生动力本届北影节以“新质光影·美美与共”为主题,致力于推动电影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技术、新赛道、新生力量……北影节始终走在行业发展前沿,向“新”而行。锚定新技术——近年来,更多探索新技术形态的作品在北影节展映。北影节往届的VR单元、XR单元今年进一步扩展为“无界”和“沉浸”主题单元,汇聚了40余部先锋作品,包含VR、AR、MR、环幕、三折幕及影像交互装置等多种技术形态。“无界”和“沉浸”主题单元开幕式上,电影《唐宫夜宴》出品方现场领取了中国虚拟现实电影的001号“龙标”。今年,随着虚拟现实电影正式纳入电影管理体系,我国虚拟现实电影开启行业发展新篇章。虚拟现实技术如何有效应用于艺术创作?如何推动虚拟现实电影规范化建设、产业化发展?北影节期间,学界业界人士进行了讨论。“虚拟现实电影要忠于电影创作的本质——讲好故事。‘在空间中叙事’和‘通过空间叙事’是不同的概念,未来要着重研究如何通过空间叙事。”西安XR电影产业基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季萱表示,同时要充分运用好技术,考虑影片在不同影厅和终端放映的适配性问题。专家认为,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融合艺术创意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推动虚拟现实影像内容发展的关键,行业既要培养新生力量,更要转化和赋能传统领域的优秀人才。  影片映后交流现场。(主办方供图)聚焦新生代——来自北京的青年导演澈与炻在家乡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最佳导演奖,他自编自导的作品《渔猎法则》在短片单元RF新血计划夺魁。“在北影节能与行业前辈交流,还结识了诸多创作者,不虚此行。”澈与炻说,作为一个处于上升期的青年电影人,要紧跟时代、敢想敢拼,用自身扎实的基本功为观众们呈现更多的优质内容。全新打造“青创Young力场”,推出青年影人与项目落地孵化平台;项目创投继续推介申请青年影人专项扶持基金;“注目未来”单元连续多年为各国电影新人的首部或第二部剧情长片提供展示舞台……从项目孵化到创作引导,从平台搭建到行业联通,十五年来,北影节持续构建青年影人培育体系,为青年影人开辟通往银幕的道路。有关专家认为,更多有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青年影人将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策划:张晓松主编:林晖、孙闻记者:邢拓、杨淑君
    2025-04-23 09:32:22北京国际电影节
  • 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开幕 35部电影入选大影节优秀影片
      4月2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启动仪式在北京举办。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启动仪式 来源: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公众号  作为中国电影的“青春同路人”,每一年,大学生电影节都会从大学生们的审美视角出发,推选优秀的国产影片。今年的大学生电影节“光影青春”优秀国产影片单元,共征集到160余部国产影片,最终遴选出35部“光影青春”优秀入选影片。  这些影片包括《抓娃娃》《志愿军:存亡之战》《蛟龙行动》等。4月21日至5月4日,入选影片将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和北京东城区部分影院进行展映,部分影片放映后将举办主创见面会,并于大学生“青春之夜”荣誉盛典上揭晓“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影片”等八项荣誉。  启动仪式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携手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共同发起面向少年创作者的“少年影人成长计划”。该计划将通过优秀作品推选、创作指导、观影交流等形式,鼓励中小学生在光影中感知世界、感知美,进一步扩大大学生电影节对青少年群体的辐射范围,为中国电影大力培养未来的生力军。启动仪式还发布了《镜头里的东城》东城区影视拍摄推荐线路宣传片,并推出《北京市东城区影视拍摄服务手册》,其中包括中轴文脉、胡同肌理、红色传承、非遗匠艺等内容。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海报  “光影青春”优秀国产影片完整名单:  《爆款好人》《不说话的爱》《乘船而去》《从21世纪安全撤离》《苍山》《刺猬》《出走的决心》《倒仓》《东四十条》《孤星计划》《狗阵》《好东西》《蛟龙行动》《解密》《康熙与路易十四》《里斯本丸沉没》《妈妈和七天的时间》《默杀》《您的声音》《人海同游》《雪豹》《天堂旅行团》《想飞的女孩》《雄狮少年2》《小小的我》《幸运阁》《下一个台风》《野孩子》《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最后的告别》《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抓娃娃》《志愿军:存亡之战》《走走停停》《这周五的游乐场》。
    2025-04-22 11:32:02北京国际电影节
  • 北影节闭幕 !挪威电影《爱的暂停键》成天坛奖最大赢家
    春光沐京华,光影暖人心!4月26日晚,为期九天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落下了帷幕,十项天坛奖奖项逐一颁出。最终,挪威电影《爱的暂停键》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女主角四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中国演员海一天和耿乐获得最佳男配角奖。最佳音乐奖由《贝林格:宏图大志》的伊恩松诺加内夺得;最佳摄影奖由阿根廷电影《音讯》的古斯塔沃·斯奇亚菲诺获得。他上台后激动地说,“今天我非常幸福”,并感谢了在场的他的家人。他说,今年以来阿根廷一部电影也没有拍出来,“阿根廷电影业现在非常困难,但阿根廷电影人会坚持下去,谢谢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由《好好的》演员海一天和《大风杀》演员耿乐一起获得。海一天上台后激动地说,自己9岁入行,演的第一个角色是一个坏小子,四十多年后凭借一个反派获得了这份荣誉:“感谢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认可,让我们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而耿乐则表示,北京是自己的福地,“以前我常常去天坛玩,没想到今天把天坛女神攥在了手里,感谢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由《音讯》的玛拉·贝什泰利获得。最佳男主角由比利时电影《最美小镇》的两位主演同时获得,皮埃尔·巴斯丁和本杰明·兰比罗特在片中饰演一对警察搭档,他们在生活中是表兄弟,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参演电影。评委倪妮说,他们的获奖实至名归。最佳女主角由《爱的暂停键》的演员赫尔加·古莲获得。她激动地说:“感谢评委们认可我的工作,也让我有机会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由《爱的暂停键》的编剧莉莉娅·英戈尔夫斯多蒂尔和《大风杀》的编剧孙悦、张琪同时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由阿根廷电影《音讯》获得。最佳导演奖由《爱的暂停键》的导演莉莉娅·英戈尔夫斯多蒂尔获得。最佳影片奖由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姜文和演员葛优颁出。《爱的暂停键》获得了这项最大殊荣。赫尔加·古莲代表剧组上台,她开心地说,这是一部小成本之作,只有几位演员,“但我们倾尽全力创作。虽然当今世界每个人之间的距离没有这么近,但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真实的理解。这部电影就像是一扇窗口,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谢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十大奖项名单如下:最佳影片:《爱的暂停键》最佳导演:《爱的暂停键》莉莉娅·英戈尔夫斯多蒂尔最佳艺术贡献奖:《音讯》最佳男主角:《最美小镇》皮埃尔·巴斯丁、本杰明·兰比罗特最佳女主角:《爱的暂停键》赫尔加·古莲最佳男配角:《好好的》海一天、《大风杀》耿乐最佳女配角:《音讯》玛拉·贝什泰利最佳编剧:《爱的暂停键》莉莉娅·英戈尔夫斯多蒂尔、《大风杀》孙悦 张琪最佳摄影:《音讯》古斯塔沃·斯奇亚菲诺最佳音乐:《贝林格:宏图大志》伊恩松诺加内评委会特别荣誉:《纳维》  《小花》剧组46年后重聚当晚,电影《小花》的主演刘晓庆、陈冲和唐国强作为嘉宾出现在舞台上,一下子把观众带回到了激情燃烧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陈冲说,自己的18岁生日就是在《小花》剧组度过的,今年64岁的生日则是在北影节度过,“非常幸运还能站在观众的面前,还有这么多观众跟我说起《小花》。”刘晓庆回忆了片中的一个片段,“哪怕只有一句台词,也能演出一场大戏。”而唐国强则激动地说,46年过去了,两位女主角还拼搏在表演的第一线,“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97岁田华获终身成就奖人民艺术家、《党的女儿》主演田华获得本届北影节终身成就奖。张勇手、陶玉玲、陈佩斯、朱时茂等走上舞台向这位电影表演艺术家致敬。陈佩斯激动地说,自己从田华身上学到了“做演员不是为了流量,而是心里敞亮,只有心里敞亮,才能装得下亿万观众。”田华坐着轮椅来到台上,而组委会也安排了惊喜,在《党的女儿》中饰演李玉梅女儿小妞的沈竞华突然出现了舞台上,看到“女儿”的出现,田华激动地呼唤道:“小妞,小妞,我看见我的女儿了。”而沈竞华也哭着地对田华说,“很想您。”田华安慰她,“小妞,咱们不哭,要听妈妈的话。”随后田华激动地对着台下的观众说,“我是演员田华,一辈子扎根于生活,用表演艺术为人民服务。没想到97岁了,伟大的人民把这个重要的奖项颁给了我,我要对得起人民,只要你们不嫌弃,我愿意为你们多做点事,为中国电影多做点事。”(王金跃)
    2025-04-27 09:28:31北京国际电影节
  • 北影节展映一票难求 3部入围“天坛奖”国产片各有看点
    《大风杀》中的人物群像出彩,《好好的》讲述女性之间的温暖救赎,《如意饭店》有悬疑更有喜剧元素。入围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的15部作品中,有3部是国产片。它们各有看点,不仅展映期间一票难求,映后也收获观众和媒体的不俗口碑。《大风杀》3名警察对决44名悍匪边陲小镇突遇44名悍匪袭击,镇上只有三名民警一把枪,如何保卫一方水土平安?由张琪执导,江志强担任监制的电影《大风杀》凭借一场封闭空间的“大逃杀”引爆口碑。影片主演包括白客、辛柏青、郎月婷、耿乐、孙宁等,群像戏份多且出彩。作为导演张琪的第一部长片,监制江志强坦言,成片完全超出他的想象,他从没见过有人会这样拍警匪片。张琪透露,自己对“极端困境下的人性爆发”很感兴趣:“(片中的)忙崖镇像一座孤岛,所有人都在为生存搏命。”首度在大银幕上挑战反派角色的辛柏青,将悍匪北山塑造得“优雅又凶残”:“打火机声是死亡信号,他的发型、衣服甚至点烟姿势都是精心设计的。”谈及与白客的对手戏,他笑称两人戏外刻意保持距离,“杀青前都没加微信!”《大风杀》将于5月1日全国公映,目前预售已全面开启。《好好的》马丽挑战温情题材被家暴折磨的女性拼死逃离丈夫,与孤僻老太太如何互相救赎?电影《好好的》走女性题材、温情路线,但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主演马丽首次挑战类似题材并担任监制。影片由郝铭执导,与马丽搭档的是演员赵淑珍。片中,马丽饰演的主角白丽萍拼死逃离家暴丈夫,来到大城市谋生,机缘巧合之下成为孤僻老太太唐淑寅的护工兼保姆,两人好不容易双向救赎,没想到有更大的危机等着她们。影片首映礼上,回忆起拍摄过程,马丽忍不住潸然泪下。她坦言,这部戏充满现实沉重感和人性的复杂,创作艰难程度超乎想象。“我必须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去感受白丽萍的恐惧、挣扎与不屈。”这与她以往的喜剧角色大相径庭,需要她彻底打破观众对她的固有认知,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银幕形象。作为监制,马丽还要关注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从剧本的打磨到拍摄场地的选择,从演员的调度到后期的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压力可想而知。“最困难的时候,是众多圈里的朋友伸出援手,大家齐心协力才完成了这个作品。”马丽说。《如意饭店》悬疑背后是荒诞喜剧大山深处的神秘村庄中,村民热情似火,但村庄中的如意饭店却暗藏玄机。身负秘密的民警、背负巨债的父女、貌合神离的夫妻,各方势力齐聚饭店,谁才是最后的赢家?扑朔迷离的悬案成为电影《如意饭店》中最令人好奇的看点。该片由李永一执导,主演包括乔杉、王砚辉、杨子姗、潘斌龙等。李永一说,《如意饭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悬疑片,而是一部披着罪案题材外衣的荒诞喜剧片,希望为观众展现一场善恶之间激烈的对抗与纠葛,带给观众更多新鲜感和对复杂人性的思考。王砚辉此次饰演如意饭店老板,其将人物正邪难辨的气质和复杂缜密的心思演绎得丝丝入扣。潘斌龙饰演一位深爱女儿的货车司机,细腻的情感表达感染力十足,他坦言,影片给了演员很大的发挥空间。(袁云儿)
    2025-04-25 10:10:01北京国际电影节
  • 北影节举行伊莎贝尔·于佩尔大师班 于佩尔:期待与中国导演合作
    昨天上午,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伊莎贝尔·于佩尔电影大师班在郎园Station举行。 和冠欣摄当被问及很多西方影评人称她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演员”时,伊莎贝尔·于佩尔不假思索地回答:“我非常同意这些评价。”全场掌声雷动,折服于这位演员的自信与坦然。昨天,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行伊莎贝尔·于佩尔大师班,现场座无虚席。台下,导演贾樟柯化身“迷弟”听得专注;台上,青年导演毕赣作为对谈嘉宾抓住机会提问,于佩尔也表示很喜欢他的电影《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作为世界影坛常青树,法国演员于佩尔以独特的气质与多面的性格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表演美学。她擅长以冷静内敛的表演举重若轻地塑造角色变幻莫测的心理。从20世纪70年代法国新浪潮末尾开始从影至今,于佩尔信步游走于欧亚大陆之间,以动人表演激发出众多角色的生命本色。她曾分别两次折桂戛纳和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荣誉,跟许多著名导演有过合作。今年71岁的她已经带观众走过几乎一半的电影史,但她依然充满活力,保持了旺盛的艺术创造力。虽然欣然接受“最伟大演员”的赞美,但于佩尔随后补充,说这并不是她自己一个人的功劳,因为她和很多伟大的导演都合作过。谈起以残酷叙事风格著称的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于佩尔说:“作为电影导演他很残酷,但是作为个人不是,他本人很有共情心。”她曾在哈内克执导的《钢琴教师》中饰演一位心理扭曲的钢琴教师,内敛扎实的演技让人不寒而栗。这部作品让她拿到了戛纳最佳女演员奖,也是她的表演代表作之一。于佩尔说,《钢琴教师》无论叙事还是导演风格都令人震撼,“拍电影主要不在于讲述了什么,而是怎么讲述。”近年来,于佩尔还在勇敢尝试跨国、跨文化的合作,比如她与韩国导演洪常秀拍摄了《在异国》《克莱尔的相机》和《旅行者的需要》。“《克莱尔的相机》是在戛纳电影节期间拍的,一共只用了6天。《旅行者的需要》也是极短时间完成的。虽然他拍得很快,但他投入的时间其实是极大的,只不过是一种不同的时间投入方式。”于佩尔透露,洪常秀拍电影时,可以让演员们不停提问,但不一定要找到答案。于佩尔希望有一天能和中国导演合作。她还现场点评了毕赣的电影,她认为毕赣的作品有一种诗意,能带观众进入一种梦境。有位观众提问于佩尔对“电影脸”的看法,于佩尔说,电影能带来无穷的多样性与变化,因此电影中的美也有很大变化。“伟大的导演会让我们进入到多样性的美当中,我们的电影也会充满活力。”她认为,美的定义并非完美,相反有缺陷的不完美才是美。(袁云儿)
    2025-04-24 09:51:39北京国际电影节
  • 回溯经典 观照现实 注目未来——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观察
    人间四月天,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如期而至。为期9天的时间里,影片与影迷双向奔赴,中外影人交流互鉴,技术与产业融合共生……透过北影节这扇“光影之窗”,可以洞见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过去与现在,感悟中国电影兼容古今、交融中西的时代气象。回溯“两甲子的喝彩”从《邋遢大王奇遇记》到《猪猪侠》,从《舒克和贝塔》到《喜羊羊与灰太狼》,从《大闹天宫》到《哪吒之魔童闹海》……北影节开幕式上,青年演员和孩子们将中国动画经典角色搬上舞台,引发现场观众强烈共鸣。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回顾本届北影节,“致敬经典”这一主题贯穿始终。特设专题回溯经典——本届“北京展映”共有300余部影片与观众见面,涵盖全球佳作、经典修复、华语新锐等多元主题,其中特别策划“两甲子的喝彩:中国电影特展”和“130年的自画像”两大主题,《神女》《劳工之爱情》等经典作品带领观众回溯电影的百年历程。  “北京展映”现场。邢拓 摄同时,北影节还特别推出“京剧电影工程”系列专题,精选十部京剧电影在“中国电影诞生地”大观楼影城展映。“舞台影像纪实近些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银幕上,希望通过这种艺术类型,让观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首都电影院常务副总经理于超说。常设单元“致敬”是每年影迷们特别期待的章节。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说,“今年对大热门、冷门佳作、经典影片等进行了平衡取舍,《西北偏北》《流金岁月》《千禧曼波》等多部4K数字修复版影片在这一单元与大家见面。”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经典电影凝缩着一个时代的电影艺术成就。经典影片修复上映,是经典的再传播过程,能让更多观众认识到影片的独特价值,深入了解电影发展历史。在沙丹看来,参加电影节还要推荐观众看新片。“经典是对过往历史的追忆,新作是对当下自我命运的求索。”一批“直通柏林”的新片上线。今年共有10多部柏林国际电影节入围或获奖影片上映,《天空的另一面》《巴黎夏日》等新片在开票后不久迅速售罄,迎来加场。入围北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国产新片全球首映;新设立的“绿洲”单元展映多部极具类型突破意识的海外新作;科技单元精选50部特效电影,其中21部影片在中国首映……电影爱好者张博涵今年抢到了几部新片,他激动地告诉记者:“北影节作为家门口的电影节,能让我在影院体验来自世界各地小众的类型片、文艺片,这种机会非常难得。”共探“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各大核心论坛、电影公开课、电影大师班今年同步向公众开放,吸引了众多电影爱好者尤其是资深影迷前来聆听。在核心论坛现场,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围绕中国电影市场创新与突破路径展开热烈讨论。《哪吒之魔童闹海》以超150亿元的票房成绩标定了中国电影票房新的“天花板”高度。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还能再突破吗?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黄建新提出了“天花板”与“总量”的区分。他认为,电影票房“天花板”不能替代“总量”的概念,即使其他单片票房暂未再次触及所谓“天花板”的数字,中国电影票房总量仍在,电影人应该有充足信心。《哪吒之魔童闹海》爆火,给电影行业带来了哪些启示?谈及内容创作,有关专家认为,要通过提高文化代表性与内容真实性,与全球观众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进一步加深中国电影的全球影响力。“创作者要尝试从外部世界找突破、挖题材,同时要勇于面对自我,深入关照内心。”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薛晓路认为,《热辣滚烫》《小小的我》等一些女导演执导的作品,突破传统模式,深刻反映社会议题,关注社会现象,值得充分肯定。今年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海外多地上映,取得了近20年华语电影海外发行的最好成绩。华人影业总裁应旭珺表示,海外宣发要提前谋划,采取精准的宣传策略,同时要注重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4月19日,观众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破亿手绘海报展上参观拍照。李鑫 摄互联网时代,优质剧集、短视频、游戏等媒介在稀释着电影观众的注意力。如何持续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提到,今年春节档特效厅票房相比去年大幅增长。“如今观众看电影追求的是观影体验,体验感差异是主导观众在多种媒介间做出选择的核心动因。”黄建新认为,行业要用顶尖的技术设备、非凡的想象力、一流的表达能力去创作作品,不辜负每一位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激发“新质光影”内生动力本届北影节以“新质光影·美美与共”为主题,致力于推动电影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技术、新赛道、新生力量……北影节始终走在行业发展前沿,向“新”而行。锚定新技术——近年来,更多探索新技术形态的作品在北影节展映。北影节往届的VR单元、XR单元今年进一步扩展为“无界”和“沉浸”主题单元,汇聚了40余部先锋作品,包含VR、AR、MR、环幕、三折幕及影像交互装置等多种技术形态。“无界”和“沉浸”主题单元开幕式上,电影《唐宫夜宴》出品方现场领取了中国虚拟现实电影的001号“龙标”。今年,随着虚拟现实电影正式纳入电影管理体系,我国虚拟现实电影开启行业发展新篇章。虚拟现实技术如何有效应用于艺术创作?如何推动虚拟现实电影规范化建设、产业化发展?北影节期间,学界业界人士进行了讨论。“虚拟现实电影要忠于电影创作的本质——讲好故事。‘在空间中叙事’和‘通过空间叙事’是不同的概念,未来要着重研究如何通过空间叙事。”西安XR电影产业基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季萱表示,同时要充分运用好技术,考虑影片在不同影厅和终端放映的适配性问题。专家认为,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融合艺术创意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推动虚拟现实影像内容发展的关键,行业既要培养新生力量,更要转化和赋能传统领域的优秀人才。  影片映后交流现场。(主办方供图)聚焦新生代——来自北京的青年导演澈与炻在家乡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最佳导演奖,他自编自导的作品《渔猎法则》在短片单元RF新血计划夺魁。“在北影节能与行业前辈交流,还结识了诸多创作者,不虚此行。”澈与炻说,作为一个处于上升期的青年电影人,要紧跟时代、敢想敢拼,用自身扎实的基本功为观众们呈现更多的优质内容。全新打造“青创Young力场”,推出青年影人与项目落地孵化平台;项目创投继续推介申请青年影人专项扶持基金;“注目未来”单元连续多年为各国电影新人的首部或第二部剧情长片提供展示舞台……从项目孵化到创作引导,从平台搭建到行业联通,十五年来,北影节持续构建青年影人培育体系,为青年影人开辟通往银幕的道路。有关专家认为,更多有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青年影人将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策划:张晓松主编:林晖、孙闻记者:邢拓、杨淑君
    2025-04-23 09:32:22北京国际电影节
  • 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开幕 35部电影入选大影节优秀影片
      4月2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启动仪式在北京举办。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启动仪式 来源: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公众号  作为中国电影的“青春同路人”,每一年,大学生电影节都会从大学生们的审美视角出发,推选优秀的国产影片。今年的大学生电影节“光影青春”优秀国产影片单元,共征集到160余部国产影片,最终遴选出35部“光影青春”优秀入选影片。  这些影片包括《抓娃娃》《志愿军:存亡之战》《蛟龙行动》等。4月21日至5月4日,入选影片将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和北京东城区部分影院进行展映,部分影片放映后将举办主创见面会,并于大学生“青春之夜”荣誉盛典上揭晓“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影片”等八项荣誉。  启动仪式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携手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共同发起面向少年创作者的“少年影人成长计划”。该计划将通过优秀作品推选、创作指导、观影交流等形式,鼓励中小学生在光影中感知世界、感知美,进一步扩大大学生电影节对青少年群体的辐射范围,为中国电影大力培养未来的生力军。启动仪式还发布了《镜头里的东城》东城区影视拍摄推荐线路宣传片,并推出《北京市东城区影视拍摄服务手册》,其中包括中轴文脉、胡同肌理、红色传承、非遗匠艺等内容。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海报  “光影青春”优秀国产影片完整名单:  《爆款好人》《不说话的爱》《乘船而去》《从21世纪安全撤离》《苍山》《刺猬》《出走的决心》《倒仓》《东四十条》《孤星计划》《狗阵》《好东西》《蛟龙行动》《解密》《康熙与路易十四》《里斯本丸沉没》《妈妈和七天的时间》《默杀》《您的声音》《人海同游》《雪豹》《天堂旅行团》《想飞的女孩》《雄狮少年2》《小小的我》《幸运阁》《下一个台风》《野孩子》《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最后的告别》《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抓娃娃》《志愿军:存亡之战》《走走停停》《这周五的游乐场》。
    2025-04-22 11:32:02北京国际电影节
北京国际电影节

北京国际电影节前身为北京国际电影季,创办于2011年,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具有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开放性和高端化、市场化的大型电影主题活动,旨在融汇国内国际电影资源,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台,将成为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重点文化活动,打造东方影视之都的核心活动。2012年2月,北京国际电影季更名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每年举办一届并设立评奖单元,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直到2013年才进行奖项评选,自此,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正式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