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过久远的声与画,重温万象更新的燃情岁月
      《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照。  《三毛流浪记》海报。  《女篮5号》海报。  《乌鸦与麻雀》剧照。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城市·光影: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展映单元,选择了数部以上海的城市与人为表现对象的影片,纵向展示了这座城市在新中国的风华与风情,以影像为人民大众在历史变迁中的精神面貌著书立传。在这一系列影片中,《三毛流浪记》和《乌鸦与麻雀》均在制作过程中跨越了新旧中国,不经意间实现了划时代的历史际遇。《三毛流浪记》改编自张乐平同名漫画,讲述流浪儿在旧社会令人啼笑皆非的种种遭遇。剧组于1948年建组后,因作品强烈的社会讽喻和反抗精神而屡遭当局干涉,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才彻底完工,并于开国大典后上映,成为新中国第一部公映的国产影片。《乌鸦与麻雀》也有着相似的命运。该片由剧作家陈白尘执笔,用市井喜剧的形式针砭时弊,因而也遭到极大阻碍。剧组拍摄时甚至不得不套拍了另一版影片来作掩护,还要将真正版本的胶片藏匿在吊灯上来躲避搜查。新中国成立后,《乌鸦与麻雀》恢复拍摄,于1950年上映,1957年被文化部评为“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一等奖。以《三毛流浪记》和《乌鸦与麻雀》为起点,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影人创作了多部取材上海城市生活、体现新旧社会鲜明对比的电影。例如1950年的反特影片《人民的巨掌》,1951年的表现工人运动的《团结起来到明天》、以小家庭折射大时代的《我们夫妇之间》及《夫妇进行曲》,1956年的《为了和平》讲述了学界的革命义举,1957年的《不夜城》则取材民族工商业的转变,1958年的《女篮5号》是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1959年有反映妇女解放的《万紫千红总是春》、反映 船厂工人解 放的《黄浦江故 事》,1962年的《魔术师的奇遇》用精巧的特技和美观的画面讲述小家庭的悲欢离合,1964年的《霓虹灯下的哨兵》歌颂廉洁自律的“八连精神”、警示新情况下的新问题,等等。这一批电影工作者亲历了新旧社会,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着最深切的体会,在开天辟地的年代,立足社会主义文化和城市文化,热情讴歌新人、新事、新气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上海解放75周年之际,以其为代表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拍摄的都市题材影片,在国族历史、城市文化、社会发展、电影艺术等层面留下了宝贵的影像档案,让当代观众能够透过久远的声与画,重温那段万象更新的燃情岁月。人民之城在《三毛流浪记》中,旧上海街头对于身无分文的三毛来说,像是一个充满挫败感的丛林世界。他眼馋地对着买不起的食物想入非非,可是连找一份营生都得和其他流浪儿争抢,或者加入帮会作恶。《不夜城》的开头,用绚烂的霓虹将1930年代上海的夜景装点得光怪陆离,但这份热闹并不属于贫苦劳工,他们在物价飞涨、药品奇缺的困境中苦苦挣扎。以上海为题材的影片,必要展现城市的华美与富庶,但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美好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共建、人民共享。《三毛流浪记》和《不夜城》中都出现过对公共空间重复表现但今非昔比的段落。旧社会的儿童节庆典仅对上流人士的子女开放,三毛听信了广播中宣扬的“博爱”,想要加入街头的队伍,却遭到嫌恶的驱逐。解放后,上海街道成为红色的海洋,三毛和其他流浪儿一道在街上跳舞,城市的公共空间不再是少数人的专用,而真正地实现了同乐、同享。《不夜城》的结尾,民族工商业完成公私合营,夜景霓虹依旧闪烁,宣告着全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却不再像片头的夜景那样令人联想到光鲜之下的阴影,而显得踌躇满志、期望满怀。此外,《我们夫妇之间》的最初和最后的镜头,都是赵丹和蒋天流饰演的夫妇身着军人服饰,牵着幼子的手,漫步在整洁干净的城市街道上,以这种平静闲适,含蓄地体现在新考验下历久弥坚的革命伴侣情感。《魔术师的奇遇》中,借流亡海外二十余年的魔术师陆幻奇(陈强饰)的视点,在火车站、公交车、公安局、电影厂、广场、杂技团、公园等场所,展现了新中国上海城市焕然一新的面貌和公正有爱的氛围。《女篮5号》中的篮球场,在旧社会给篮球运动员田振华(刘琼饰)留下的是屈辱与遗憾,解放后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新社会的篮球场成为他实现理想、为国争光的新阵地。除了公共空间,私人空间居住条件的新旧对比亦是差异明显,体现出上海人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乌鸦与麻雀》剧情中的主要矛盾发生在一栋石库门里,以此处为核心,根据人物群像展开辐射延伸。楼虽小却能见乾坤,人物对空间和光照的占有,直接对应着各自的身份阶层。“乌鸦”——汉奸侯义伯和他的姨太太——独享宽敞明亮的二楼房间,“麻雀”——小商贩一家、教师一家、报馆校对等普通百姓——只能蜗居在逼仄杂乱的一楼或亭子间。“麻雀”们想要商量对策捍卫自己的合理权益,只能提心吊胆地挤在厨房里。更讽刺的是,这栋房子原本属于报馆校对孔有文,侯义伯强行霸占后,不但要赶走原主,还打算变卖房子携款潜逃,剧情的这处隐喻同样引发人无尽的联想。影片结尾,当租客们团结一致反对侯义伯时,影片利用楼梯空间将压迫与反抗视觉化,形成了“家国同构”的象征之义。如果说《乌鸦与麻雀》的结尾是捷报忽传、曙光乍现,那么在《不夜城》《万紫千红总是春》《女篮5号》中,则展现了新社会中人民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不夜城》中,上海解放前的工人家徒四壁,室内拥挤阴暗;解放后,城市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恢复生产,兴建工人新村和托儿所,工人们住进敞亮开阔的楼房,精神奕奕地开展建设。《万紫千红总是春》着重展现了女性拥抱新社会和新生活的过程,塑造了上海女性朴素、能干而不失生活情趣的特质。张瑞芳、沙莉、汪漪饰演的女性,总是将住所收拾得干净利索且富有装饰美,在全新的社会环境和私人环境中,寻求自身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价值所在。《女篮5号》中,旧社会的篮球队员宿舍设在一处阁楼上,狭窄得宛如卧铺车厢;新社会的女篮队员宿舍洁净优美,衬托出年轻女运动员们爽朗明快的精气神。英雄之城伫立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上,镌刻有这样的碑文:“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在上海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伟大的五四运动以来英勇的人民革命斗争中,在上海殉难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争取人民自由幸福,在上海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地,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传统,可谓“红色之源”。不畏强暴、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上海城市精神中携带的英雄基因。《三毛流浪记》中,三毛在旧社会身如浮萍,但始终坚守着正直不阿的品格。就算是饥寒交迫,他也从未选择走入歧途,而是坚持自食其力,执着地尝试着捡烟头、推洋车、卖报纸等不同的谋生方式。被其他流浪儿抱团欺凌时,三毛毫不服软,强硬地与他们争斗。被迫沦为小偷同伙,三毛还故作不经意地归还被偷的治病钱,自己却惨遭痛殴。三毛在旧社会险恶的环境里坚持自己的是非观和价值判断,这还表现在他拒绝同流合污,宁可独善其身。帮派流氓要培养他做小偷,富人收养他当装腔作势的小少爷,均遭到了他的逃离。三毛不愿因为权势或金钱而被某个恶势力“收编”,不愿违背自己的本心,体现出强烈的自觉性和主体性,在一个居无定所的流浪儿身上,竟能窥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理想品质。《乌鸦与麻雀》中,除了租客们在侯义伯的压迫中奋起反抗,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也为市井故事渲染了一层壮怀激烈的时代底色,从另一个角度揭示时代的大势所趋。同样表现爱国知识分子的影片《为了和平》,该片的时间跨度,囊括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十数年,歌颂了进步师生的奋勇抗争与无私奉献。表现工人英雄形象的影片有《黄浦江故事》《人民的巨掌》和《团结起来到明天》。《黄浦江故事》以黄浦江畔的船厂为视点,讲述了上海20世纪上半叶漫长而艰难的革命历程。魏鹤龄饰演的第一代船工常信根,亲历了不同年代和不同侵略者的欺压,是千万个不平则鸣的工人的缩影。张伐饰演的第二代船工常桂山,参与了惊心动魄的隐蔽战线,面对的处境更加凶险,斗争方式也更加成熟、有序。沉默而奔腾的黄浦江,见证造船工人的苦难史与革命史,融城市命脉于国家主权的母题。《人民的巨掌》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工人遭遇的残酷镇压,尖锐的阶级矛盾在新社会以更为隐蔽的面目沉渣泛起,破坏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工会和工人及时排查了混入内部的特务分子,配合公安机关,阻止事态进一步加重,可见当时“镇反运动”之严峻和紧要。《团结起来到明天》展现了解放前进步力量对工人的组织和培养。这部影片是白杨在新中国成立后出演的第一部影片,为了演好进步女工人的角色,白杨深入纺织厂体验生活,用她朴实无华而又蕴藏了巨大能量的表演,出色地塑造了坚毅、果决的上海工人领袖彭阿妹。表现解放军英雄形象的影片有《霓虹灯下的哨兵》。这部电影与195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战上海》形成了时空上的接续,两部影片主要时间分别发生在上海解放前和解放后,人民军队面临的战斗形式虽不相同,但同是关乎生死存亡。《战上海》中的华东野战军骁勇善战、势如破竹,与城内的工农群众紧密配合,让上海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正如《战上海》的台词所言,“这座英雄的城市,近百年来忍受了多少苦难和屈辱,今天终于摆脱了奴隶的枷锁,站起来了。”《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在新的岗位上抵抗住了“香风”的熏染,他们对底线和廉洁的坚守,至今仍有重大教育意义。毛泽东主席曾作《杂言诗·八连颂》,高度赞扬八连“拒腐蚀,永不沾”的坚定信念,以及“上参天,傲霜雪”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电影之城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题为“电影之城”,其中一个寓意便在于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中国电影的草创阶段和发展阶段,上海都是全国电影生产的中心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上海电影在全新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条件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上海影人也用全新的观念与手法,创造城市的电影、电影的城市,诠释“电影之城”的新内涵。黄浦江、苏州河、外滩建筑群、外白渡桥、南京路、上海大厦、国际饭店、大世界……这些上海传统的城市地标,几乎在每一部讲述上海故事的影视作品中都能得见。《三毛流浪记》中,三毛在上海大厦前反抗过帮会小头目,在四川路桥上推过车。《乌鸦与麻雀》中,清晨6点海关大楼的大钟准点报时,小广播夫妇冒雨排队、彻夜未眠,等着将所有身家押在“轧金子”上。《不夜城》中,民族企业家张伯韩在沙逊大厦顶楼将城市尽收眼底,抉择着个人和企业的未来。《团结起来到明天》中,群情激愤的工人聚集在外滩,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奔走呼号。进入新社会,摩天大楼与人文地标旧景如故,公共设施与生活环境“换了人间”。《魔术师的奇遇》中,从宽敞整洁的火车车厢开始,一路展现了上海的新风貌与新气象——西郊公园、闵行百货商店、老闵行32路、人民广场、茂名路、中苏友好大厦、老北站、陈毅广场……对于阔别上海20年的陆幻奇来说,美丽祥和的上海熟悉又陌生,新旧对比尽在不言中。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和平》中丁孟辉(白杨饰)作演讲的大会,在原中苏友好大厦、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取景,影片详细地呈现了建筑外观、庭院、喷泉、中央大厅等处;而今天的上海展览中心,一直在承办多项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览、展会项目。当我们通过《为了和平》的影像看到1950年代的上海展览中心内外部样貌时,历史与当下、影像与现实,正在这座传奇的电影之城中交相辉映。( 罗馨儿 作者为戏剧与影视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讲师)            
    2024-06-19 09:53:56上海国际电影节
  • 申城“电波”:开创中国艺术电影新范式
      总导演郑大圣(右一)给演员们讲戏。 (尚世影业供图)朱洁静的父母抢当“首日观众”,孙庆原“组团”聆听父亲孙道临的原声再现,身穿旗袍的观众成为亮丽风景线……昨天是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公映首日,上海影城千人大厅“满”字高悬。第一时间听到了来自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声,原舞剧编剧罗怀臻由衷点赞:“这部舞剧电影再次开创了中国艺术电影的新范式。”红色电波由申城发向全国——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式登陆全国艺联各大影院。《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从电影到舞剧再到舞剧电影的艺术探索中,一代代文艺工作者传承红色文化,赓续永不消逝的“电波”精神。英雄城市给足演员“底气”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影城公映,现场观众们被精彩的剧情、舞蹈、表演深深吸引。当优美精彩的旗袍舞、蒲扇舞、街头追逐戏等经典片段展现在大银幕上时,观众们时而随紧张剧情惊呼,时而因唯美画面赞叹,时而被感动抽泣落泪。交流环节,男主角王佳俊分享了“触电”感受:“作为一个舞者,我带着舞剧电影走进上海国际电影节,面对那么多导演、演员的审视。《电波》展示了不同元素,代表了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的开放、包容与创新,这就是我的底气。”女主角朱洁静用“初生牛犊不怕虎”形容第一次踏足大银幕的自己:“没有怯场,源于《电波》带给我们的自信。六年来舞剧演出600多场,我们站在舞台上与角色相爱相容,带来了一种‘我很强大’的信念。”台上妙语连珠,台下还“藏”着不少颇有渊源的观众,他们第一时间赶来欣赏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的女儿孙庆原和好友们组成“观影团”,来见证这个经典IP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看到电影最后一幕,响起父亲道出‘同志们,永别了’的声音,我的眼泪掉了下来。舞台和电影表演融合在一起,向经典致敬。”“舞台与电影所使用的‘语言’大不相同,转换与融合难度很高。看得出郑大圣导演作出的创新努力,在此向主创们致敬。”主持人曹可凡还打趣地夸赞了两位主演的首次“触电”表现,“你们在生活化表演的部分也如此出色,将来可以演一部偶像剧!”观影过程也是“解码”之旅昨天来到见面会现场的观众都是“铁粉”,他们在6月7日上影节开票当天就“秒杀”了门票。“画面美得让人窒息,在大银幕和杜比音效的加持下,沉浸在视觉盛宴里”“在电影中看到演员的表情细节,有了全新体验”等反馈高频出现,有观众评价:“整部影片没有一句台词,没有大场景,没有大的后期特效,看完却必须用‘震撼’来形容。”当被问及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时,有观众提到了“安全出口”的灯牌细节,“这个镜头一出来旁边就有人说‘是不是穿帮了?’我觉得,这肯定不是穿帮。它暗示了李白明明可以退到安全地带,却勇敢选择了面对危险和牺牲”。不少观众都有同感,表示自己特别享受寻找“密码”的爽感,“密码雨”“油画天空”和练功厅舞段激发了特别的观影趣味。主创团队则把整个观影过程比作一场“解码”之旅。“这些镜头背后有怎样的表达,大家不妨带着问题去电影里找答案。”导演崔轶说。(记者 宣晶 实习生 臧韵杰)
    2024-06-19 09:54:21上海国际电影节
  • 光影为媒,搭建全球电影市场的新链接
    上海这座“电影之城”的大门正向世界敞开。“来到上影节,真的太美好了!”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节策展总监伊尔达·圣地亚哥坐了35小时的飞机,辗转来到申城,参加“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的系列活动。“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观赏各种类型的影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交流,找到与全球电影市场的新链接。”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闭幕仪式昨晚在浦东美术馆举行。今年是“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与“一带一路”电影周创办的第六年。2018年,“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诞生至今,成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首批29个国家的31家电影机构发展至48个国家、55家机构,每一位成员的加入都为电影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多元性。六年来,超过150部影片在国内外开展了300余场巡展,规模和影响力日益壮大。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看着“一带一路”电影周起步、发展、壮大,他笑言:“在‘一带一路’电影周,我看过120多部影片。对这个单元,我越来越感兴趣,因为它超越了已有的知识,持续不断提供新的信息。它能让我成长,学到了很多东西。”聚国际星光,推动多元文化交流对话“我们非常注重跨国合作带来的新机遇,去寻找超越文化差异的好电影。”伊尔达·圣地亚哥坦言,里约电影节选片时会在电影大师与青年导演的作品之间寻求平衡,“在呼应观众好奇心的基础上,带来一些其他风格的影片,让他们能够通过这些作品以全新的视角进一步审视世界当下的状况。当然,我们也希望在更大平台展映巴西电影。”智利瓦尔迪维亚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吉勒莫·奥利维亚斯告诉记者:“我们的城市位于智利南部、安第斯山脉旁。尽管瓦尔迪维亚电影节规模非常小,但这些年已经成为智利,乃至拉美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吉勒莫表示,许多智利电影制作人来此展示自己的处女作,营造出鼓舞人心的艺术氛围。“受邀加入‘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后,我们发现了超越传统发行渠道,与新观众和专业人士分享智利电影的新机会。”以“勇气之路”为主题,18部影片在本届“一带一路”电影周与观众见面。勇气象征着电影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挑战的坚韧不拔、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激励着电影人们不断前行。来自智利、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影片展现各国缤纷的文化、多元的文明,主创团队用自己的才华和热情,为观众呈现一部又一部感人至深、震撼人心的佳作。“作为一个拉丁美洲电影节,如何找到新的方式来满足观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跳出常规思维,与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合作。”吉勒莫说,“‘一带一路’朋友圈有着巨大潜力,可以在全球影院传播创意能量,促进合作,催生更多以多样性文化交流为核心的电影创作、制作和发行热点。”以电影为媒,开启双向奔赴的光影之旅以电影为媒,一段双向奔赴的光影之旅已然开启。六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人行业代表加入“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超过150部影片在国内外开展了300余场展映活动。2019年,《何以为家》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合作引进的首部黎巴嫩影片,在中国大陆取得3.76亿元骄人票房,充分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电影交流的巨大魅力。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群飞透露,从2018年到今年上半年,有超过80部来自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影片进入了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累计票房近32亿元。“电影产业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需要各国电影人的共同努力,深化国际合作不仅可以推动各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还可以为电影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创作灵感。我们希望能与‘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继续开展积极沟通,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黄群飞说。越来越多中国电影闪耀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大银幕。今年年初,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巡展来到第22届孟加拉国达卡国际电影节,《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父辈》《雄狮少年》等17部国产影片集中亮相。其中,刘辉监制的《脐带》入围了电影节竞赛单元“亚洲电影竞赛”,并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文化是流动的、交融的,因此需要更多的平台,让文化真正流动起来。”刘辉感言。据悉9月,上海国际电影节将携手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国际电影节举办“聚焦中国”展映单元,推动中国与匈牙利多领域、多层次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记者 宣晶)
    2024-06-19 09:54:40上海国际电影节
  • 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昨举行,业界代表展开热议—— 如何为中国电影注入持久生命力
      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金爵电影开幕论坛。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电影市场强劲复苏,票房大幅提升,宣发形式日趋多样,口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影人如何持续深耕精品创作,为观众贡献更多题材多元、类型丰富的口碑佳作?昨天,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在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金爵厅举行,电影行业领军人物以“光影之路 焕新启航”为主题建言献策,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拓展类型片、制作工业化、IP深度开发、AI技术引入……多元理念纷纷涌入,如何为中国电影注入持久生命力?“商业、艺术、技术和人文是电影的核心要素,缺一不可。”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认为,结合商业类型片特质,融入艺术元素和新技术表达,呈现深邃的人文情怀,才能成就一部好电影。系统开发IP,引领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发展在中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征程中,电影人应该做些什么?“科幻电影代表着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的实力。与好莱坞等成熟市场相比,当下中国科幻电影和动画电影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论坛现场,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率先放出重磅消息:公司将与三体宇宙联合开发科幻电影《三体》,由张艺谋担任导演,目前处于前期运作阶段。“这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大作,希望它不仅能抓住原著小说的精髓,还能带来一些突破和创新,并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收获。”在王长田看来,中国电影市场虽红火,但类型片的发展并不均衡,比如动画电影占好莱坞票房15%左右,而在中国电影市场长期占比不足10%。“《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爆款影片让业界看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王长田透露,光线传媒坚持每年出品两三部动画电影,未来每年将增加到四五部。近日,孙悟空、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中国动画界“顶流”IP闪现上海影城,为“上影之光”系列活动拉开序幕。同时,上影官宣了一批重量级电影项目,其中,“奇谭宇宙”首部动画电影正式定名《小妖怪的夏天:从前有座浪浪山》,计划2025年暑期登陆大银幕。“强化IP概念是破除产业壁垒、解决商业和艺术矛盾的有效途径。”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认为,实现中国电影持续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依靠票房,而要深度开掘IP价值。”2023年《中国奇谭》系列动画一炮而红,大电影则讲述小猪妖将开启一段全新的冒险之旅,是与短片同步开发的独立故事。该片自去年上影节期间宣布启动以来备受瞩目,如今原班人马继续操刀。“浪浪山”取自网友讨论之中热度颇高的词语,如今已成为年轻人职场故事的代名词。“创作者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观众的选择越来越多元,电影市场正处于良性态势。我们需要从理念、操作到价值评估,着力对IP进行系统性开发,引领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王健儿表示,未来“奇谭宇宙”将有多种形式的衍生周边落地,包括一系列商业合作。从2013年拍摄《智取威虎山》起,博纳影业陆续推出《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打造“山河海”三部曲,还投拍了《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中国骄傲三部曲”、《长津湖》《无名》《中国医生》“中国胜利三部曲”等,探索主旋律商业大片的新模式。“宏大叙事、制作体量不断升级,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于冬透露,公司正在策划“海外三部曲”,“中国企业家在世界舞台的打拼故事,会是一个万众瞩目的好题材”。阿里影业总裁李捷透露,据调研统计,观众口味的变化周期约6至12个月,而电影制作周期一般为24至36个月。“电影制作的难点之一就在于,如何在创作的长周期中打造契合观众短期需求的作品。”为此,阿里影业计划推出一批具有“抗周期性”的华语巨制。“想让观众心甘情愿走进影院,电影必须以优质视听效果奉献无可替代的沉浸式体验,‘品质感’是电影与短视频、剧集和综艺最大的差别。此外,我们要通过电影的载体,达成观众与个体命运、家国情怀的强烈共鸣。”中国电影“走出去”是结果,不是起点“电影是心灵的语言,也是表达不同世界观的语言。”导演李少红说。近年来,中国电影扎根本土文化,呈现东方审美,受到国际影坛的关注和认可。前不久,管虎执导的新片《狗阵》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最高奖,一人一狗互相救赎的温暖故事打动了海外观众和评委。“创作这部电影的目的非常单纯,就是通过电影镜头说出心里流淌的声音。”管虎认为,电影与音乐、绘画一样,有着全人类共通的情感。“虽然观众的文化背景有差异,但电影能给予他们另一种生命体验,这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礼物。”“《封神》是为中国观众拍摄的神话史诗,没想到也获得了海外观众的喜爱。这说明电影本身拥有跨越语言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导演乌尔善透露,《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将于7月在全球法语区上映,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的情感是相通的。比如父子亲情是我创作《封神》最强烈的情感动机之一,人类基本的关系激发了外国观众的共鸣。”乌尔善表示,只要表达精神世界,呈现真实情感,中国电影自然而然就会走进全球观众的心里。“‘走出去’是结果,不是起点。”      6月15日,华人影业投拍的电影《解密》剧组亮相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领衔主演刘昊然,特别主演吴彦祖、俞飞鸿等走上红毯。该片根据麦家的同名小说改编,以20世纪40年代为背景,讲述数学天才容金珍,因为非凡的才华被招募至秘密单位701,破解密码“紫密”的故事。美国演员约翰·库萨克受邀出演,在拍摄过程中,他被中国电影人的热情打动,惊叹中国团队的精细专业程度甚至超过了好莱坞。在华人影业总裁应旭珺看来,“请进来”和“走出去”应是一体两面。“在合作共事中,中方深入了解世界电影的格局和生态,海外演职人员则对中国电影有了切实的体会。”当下,电影国际合作呈现出哪些新态势?“我们正在探索‘中国主控+国际资源’的新模式,推动中国电影融入全球产业链。”应旭珺说。作为由中国主控的深海怪兽大片,《巨齿鲨》系列创造了中外合拍真人电影的票房纪录。“《巨齿鲨》向全球展现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又一次飞跃,在类型化表达与视效工业发展的协同下,将中国IP推向国际舞台。”应旭珺透露,除了《巨齿鲨3》启动开发之外,华人影业还将开拓更多深海科幻冒险题材,同时挖掘中国海洋志怪神话故事,进行华语深海冒险题材电影的尝试。(记者 宣晶 实习生 臧韵杰)
    2024-06-17 10:21:29上海国际电影节
  • 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典礼举行 各项大奖揭晓
    6月17日晚,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了金爵奖颁奖典礼,金爵奖各大奖项逐一揭晓。金爵奖最佳影片由日本影片《658公里、阳子的旅途》获得,此外该片的室井孝介与浪子想获得最佳编剧,菊地凛子获得最佳女演员。西班牙影片《遗迹的声音》获得评委会大奖和最佳摄影。中国影片《不虚此行》的刘伽茵获得最佳导演,胡歌获得最佳男演员。中国影片《第八个嫌疑人》的大鹏同样获得最佳男演员。中国影片《寻她》获得艺术贡献奖。此外,《追寻那只鸟》获得最佳动画短片,《故园》获得最佳真人短片,《土狼的四个灵魂》获得最佳动画片,《焦虑贝鲁特》获得最佳纪录片。本届电影节金爵奖由主竞赛、亚洲新人、纪录片、动画片和短片五个单元组成,共收到来自1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800部作品。入围金爵奖五个单元的53部作品中,世界首映达36部,国际首映12部,成色十足。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53个入围剧组主创,毫无缺席齐齐汇聚上海,以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名义,与中国影人和观众展开了一场令他们难以忘怀的交流。本届电影节,包括入围金爵奖五个单元的17部中国影片在内,共展映了75部中国影片。以“光影连接世界与中国”为开幕论坛主题,本届电影节金爵论坛进行了12场行业对话,来自各个领域的代表与电影行业的中外嘉宾们展开了专业对话,话题覆盖电影全产业链。进入第五年的“一带一路”电影周,在交流互鉴中进一步完善健全长效发展机制。本届电影节期间,联盟中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位成员机构嘉宾聚集一堂,分享成果、交流经验。“一带一路”电影周在上海和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放映20部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极具本土特色的优秀影片。至本届电影节结束,“一带一路”电影周共展映来自49个国家、115位导演的111部新作品。秉持“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的办节定位,上海国际电影节不断夯实电影产业链人才培养这个环节。本届电影节的电影项目创投共收到679个有效项目申报,经过遴选,33个项目入围,其中8个“青年导演项目”、2个“国际合作项目”、13个“创作中项目”、10个“制作中项目”,活动期间共完成643场洽谈。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还全面回归线下。共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家展商参与线下市场,涵盖制片发行、拍摄基地、内容生产、后期制作、影视院校、投资融资、技术支持等电影产业链环节,举办了9场市场活动、5场市场放映。今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30周年。影迷的热情,影人的愿景,浓缩了这座城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为世界所看见。(总台记者 魏然 张倩)
    2023-06-19 09:47:08上海国际电影节
  • 透过久远的声与画,重温万象更新的燃情岁月
      《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照。  《三毛流浪记》海报。  《女篮5号》海报。  《乌鸦与麻雀》剧照。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城市·光影: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展映单元,选择了数部以上海的城市与人为表现对象的影片,纵向展示了这座城市在新中国的风华与风情,以影像为人民大众在历史变迁中的精神面貌著书立传。在这一系列影片中,《三毛流浪记》和《乌鸦与麻雀》均在制作过程中跨越了新旧中国,不经意间实现了划时代的历史际遇。《三毛流浪记》改编自张乐平同名漫画,讲述流浪儿在旧社会令人啼笑皆非的种种遭遇。剧组于1948年建组后,因作品强烈的社会讽喻和反抗精神而屡遭当局干涉,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才彻底完工,并于开国大典后上映,成为新中国第一部公映的国产影片。《乌鸦与麻雀》也有着相似的命运。该片由剧作家陈白尘执笔,用市井喜剧的形式针砭时弊,因而也遭到极大阻碍。剧组拍摄时甚至不得不套拍了另一版影片来作掩护,还要将真正版本的胶片藏匿在吊灯上来躲避搜查。新中国成立后,《乌鸦与麻雀》恢复拍摄,于1950年上映,1957年被文化部评为“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一等奖。以《三毛流浪记》和《乌鸦与麻雀》为起点,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影人创作了多部取材上海城市生活、体现新旧社会鲜明对比的电影。例如1950年的反特影片《人民的巨掌》,1951年的表现工人运动的《团结起来到明天》、以小家庭折射大时代的《我们夫妇之间》及《夫妇进行曲》,1956年的《为了和平》讲述了学界的革命义举,1957年的《不夜城》则取材民族工商业的转变,1958年的《女篮5号》是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1959年有反映妇女解放的《万紫千红总是春》、反映 船厂工人解 放的《黄浦江故 事》,1962年的《魔术师的奇遇》用精巧的特技和美观的画面讲述小家庭的悲欢离合,1964年的《霓虹灯下的哨兵》歌颂廉洁自律的“八连精神”、警示新情况下的新问题,等等。这一批电影工作者亲历了新旧社会,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着最深切的体会,在开天辟地的年代,立足社会主义文化和城市文化,热情讴歌新人、新事、新气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上海解放75周年之际,以其为代表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拍摄的都市题材影片,在国族历史、城市文化、社会发展、电影艺术等层面留下了宝贵的影像档案,让当代观众能够透过久远的声与画,重温那段万象更新的燃情岁月。人民之城在《三毛流浪记》中,旧上海街头对于身无分文的三毛来说,像是一个充满挫败感的丛林世界。他眼馋地对着买不起的食物想入非非,可是连找一份营生都得和其他流浪儿争抢,或者加入帮会作恶。《不夜城》的开头,用绚烂的霓虹将1930年代上海的夜景装点得光怪陆离,但这份热闹并不属于贫苦劳工,他们在物价飞涨、药品奇缺的困境中苦苦挣扎。以上海为题材的影片,必要展现城市的华美与富庶,但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美好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共建、人民共享。《三毛流浪记》和《不夜城》中都出现过对公共空间重复表现但今非昔比的段落。旧社会的儿童节庆典仅对上流人士的子女开放,三毛听信了广播中宣扬的“博爱”,想要加入街头的队伍,却遭到嫌恶的驱逐。解放后,上海街道成为红色的海洋,三毛和其他流浪儿一道在街上跳舞,城市的公共空间不再是少数人的专用,而真正地实现了同乐、同享。《不夜城》的结尾,民族工商业完成公私合营,夜景霓虹依旧闪烁,宣告着全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却不再像片头的夜景那样令人联想到光鲜之下的阴影,而显得踌躇满志、期望满怀。此外,《我们夫妇之间》的最初和最后的镜头,都是赵丹和蒋天流饰演的夫妇身着军人服饰,牵着幼子的手,漫步在整洁干净的城市街道上,以这种平静闲适,含蓄地体现在新考验下历久弥坚的革命伴侣情感。《魔术师的奇遇》中,借流亡海外二十余年的魔术师陆幻奇(陈强饰)的视点,在火车站、公交车、公安局、电影厂、广场、杂技团、公园等场所,展现了新中国上海城市焕然一新的面貌和公正有爱的氛围。《女篮5号》中的篮球场,在旧社会给篮球运动员田振华(刘琼饰)留下的是屈辱与遗憾,解放后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新社会的篮球场成为他实现理想、为国争光的新阵地。除了公共空间,私人空间居住条件的新旧对比亦是差异明显,体现出上海人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乌鸦与麻雀》剧情中的主要矛盾发生在一栋石库门里,以此处为核心,根据人物群像展开辐射延伸。楼虽小却能见乾坤,人物对空间和光照的占有,直接对应着各自的身份阶层。“乌鸦”——汉奸侯义伯和他的姨太太——独享宽敞明亮的二楼房间,“麻雀”——小商贩一家、教师一家、报馆校对等普通百姓——只能蜗居在逼仄杂乱的一楼或亭子间。“麻雀”们想要商量对策捍卫自己的合理权益,只能提心吊胆地挤在厨房里。更讽刺的是,这栋房子原本属于报馆校对孔有文,侯义伯强行霸占后,不但要赶走原主,还打算变卖房子携款潜逃,剧情的这处隐喻同样引发人无尽的联想。影片结尾,当租客们团结一致反对侯义伯时,影片利用楼梯空间将压迫与反抗视觉化,形成了“家国同构”的象征之义。如果说《乌鸦与麻雀》的结尾是捷报忽传、曙光乍现,那么在《不夜城》《万紫千红总是春》《女篮5号》中,则展现了新社会中人民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不夜城》中,上海解放前的工人家徒四壁,室内拥挤阴暗;解放后,城市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恢复生产,兴建工人新村和托儿所,工人们住进敞亮开阔的楼房,精神奕奕地开展建设。《万紫千红总是春》着重展现了女性拥抱新社会和新生活的过程,塑造了上海女性朴素、能干而不失生活情趣的特质。张瑞芳、沙莉、汪漪饰演的女性,总是将住所收拾得干净利索且富有装饰美,在全新的社会环境和私人环境中,寻求自身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价值所在。《女篮5号》中,旧社会的篮球队员宿舍设在一处阁楼上,狭窄得宛如卧铺车厢;新社会的女篮队员宿舍洁净优美,衬托出年轻女运动员们爽朗明快的精气神。英雄之城伫立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上,镌刻有这样的碑文:“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在上海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伟大的五四运动以来英勇的人民革命斗争中,在上海殉难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争取人民自由幸福,在上海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地,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传统,可谓“红色之源”。不畏强暴、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上海城市精神中携带的英雄基因。《三毛流浪记》中,三毛在旧社会身如浮萍,但始终坚守着正直不阿的品格。就算是饥寒交迫,他也从未选择走入歧途,而是坚持自食其力,执着地尝试着捡烟头、推洋车、卖报纸等不同的谋生方式。被其他流浪儿抱团欺凌时,三毛毫不服软,强硬地与他们争斗。被迫沦为小偷同伙,三毛还故作不经意地归还被偷的治病钱,自己却惨遭痛殴。三毛在旧社会险恶的环境里坚持自己的是非观和价值判断,这还表现在他拒绝同流合污,宁可独善其身。帮派流氓要培养他做小偷,富人收养他当装腔作势的小少爷,均遭到了他的逃离。三毛不愿因为权势或金钱而被某个恶势力“收编”,不愿违背自己的本心,体现出强烈的自觉性和主体性,在一个居无定所的流浪儿身上,竟能窥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理想品质。《乌鸦与麻雀》中,除了租客们在侯义伯的压迫中奋起反抗,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也为市井故事渲染了一层壮怀激烈的时代底色,从另一个角度揭示时代的大势所趋。同样表现爱国知识分子的影片《为了和平》,该片的时间跨度,囊括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十数年,歌颂了进步师生的奋勇抗争与无私奉献。表现工人英雄形象的影片有《黄浦江故事》《人民的巨掌》和《团结起来到明天》。《黄浦江故事》以黄浦江畔的船厂为视点,讲述了上海20世纪上半叶漫长而艰难的革命历程。魏鹤龄饰演的第一代船工常信根,亲历了不同年代和不同侵略者的欺压,是千万个不平则鸣的工人的缩影。张伐饰演的第二代船工常桂山,参与了惊心动魄的隐蔽战线,面对的处境更加凶险,斗争方式也更加成熟、有序。沉默而奔腾的黄浦江,见证造船工人的苦难史与革命史,融城市命脉于国家主权的母题。《人民的巨掌》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工人遭遇的残酷镇压,尖锐的阶级矛盾在新社会以更为隐蔽的面目沉渣泛起,破坏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工会和工人及时排查了混入内部的特务分子,配合公安机关,阻止事态进一步加重,可见当时“镇反运动”之严峻和紧要。《团结起来到明天》展现了解放前进步力量对工人的组织和培养。这部影片是白杨在新中国成立后出演的第一部影片,为了演好进步女工人的角色,白杨深入纺织厂体验生活,用她朴实无华而又蕴藏了巨大能量的表演,出色地塑造了坚毅、果决的上海工人领袖彭阿妹。表现解放军英雄形象的影片有《霓虹灯下的哨兵》。这部电影与195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战上海》形成了时空上的接续,两部影片主要时间分别发生在上海解放前和解放后,人民军队面临的战斗形式虽不相同,但同是关乎生死存亡。《战上海》中的华东野战军骁勇善战、势如破竹,与城内的工农群众紧密配合,让上海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正如《战上海》的台词所言,“这座英雄的城市,近百年来忍受了多少苦难和屈辱,今天终于摆脱了奴隶的枷锁,站起来了。”《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在新的岗位上抵抗住了“香风”的熏染,他们对底线和廉洁的坚守,至今仍有重大教育意义。毛泽东主席曾作《杂言诗·八连颂》,高度赞扬八连“拒腐蚀,永不沾”的坚定信念,以及“上参天,傲霜雪”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电影之城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题为“电影之城”,其中一个寓意便在于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中国电影的草创阶段和发展阶段,上海都是全国电影生产的中心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上海电影在全新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条件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上海影人也用全新的观念与手法,创造城市的电影、电影的城市,诠释“电影之城”的新内涵。黄浦江、苏州河、外滩建筑群、外白渡桥、南京路、上海大厦、国际饭店、大世界……这些上海传统的城市地标,几乎在每一部讲述上海故事的影视作品中都能得见。《三毛流浪记》中,三毛在上海大厦前反抗过帮会小头目,在四川路桥上推过车。《乌鸦与麻雀》中,清晨6点海关大楼的大钟准点报时,小广播夫妇冒雨排队、彻夜未眠,等着将所有身家押在“轧金子”上。《不夜城》中,民族企业家张伯韩在沙逊大厦顶楼将城市尽收眼底,抉择着个人和企业的未来。《团结起来到明天》中,群情激愤的工人聚集在外滩,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奔走呼号。进入新社会,摩天大楼与人文地标旧景如故,公共设施与生活环境“换了人间”。《魔术师的奇遇》中,从宽敞整洁的火车车厢开始,一路展现了上海的新风貌与新气象——西郊公园、闵行百货商店、老闵行32路、人民广场、茂名路、中苏友好大厦、老北站、陈毅广场……对于阔别上海20年的陆幻奇来说,美丽祥和的上海熟悉又陌生,新旧对比尽在不言中。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和平》中丁孟辉(白杨饰)作演讲的大会,在原中苏友好大厦、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取景,影片详细地呈现了建筑外观、庭院、喷泉、中央大厅等处;而今天的上海展览中心,一直在承办多项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览、展会项目。当我们通过《为了和平》的影像看到1950年代的上海展览中心内外部样貌时,历史与当下、影像与现实,正在这座传奇的电影之城中交相辉映。( 罗馨儿 作者为戏剧与影视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讲师)            
    2024-06-19 09:53:56上海国际电影节
  • 申城“电波”:开创中国艺术电影新范式
      总导演郑大圣(右一)给演员们讲戏。 (尚世影业供图)朱洁静的父母抢当“首日观众”,孙庆原“组团”聆听父亲孙道临的原声再现,身穿旗袍的观众成为亮丽风景线……昨天是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公映首日,上海影城千人大厅“满”字高悬。第一时间听到了来自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声,原舞剧编剧罗怀臻由衷点赞:“这部舞剧电影再次开创了中国艺术电影的新范式。”红色电波由申城发向全国——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式登陆全国艺联各大影院。《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从电影到舞剧再到舞剧电影的艺术探索中,一代代文艺工作者传承红色文化,赓续永不消逝的“电波”精神。英雄城市给足演员“底气”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影城公映,现场观众们被精彩的剧情、舞蹈、表演深深吸引。当优美精彩的旗袍舞、蒲扇舞、街头追逐戏等经典片段展现在大银幕上时,观众们时而随紧张剧情惊呼,时而因唯美画面赞叹,时而被感动抽泣落泪。交流环节,男主角王佳俊分享了“触电”感受:“作为一个舞者,我带着舞剧电影走进上海国际电影节,面对那么多导演、演员的审视。《电波》展示了不同元素,代表了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的开放、包容与创新,这就是我的底气。”女主角朱洁静用“初生牛犊不怕虎”形容第一次踏足大银幕的自己:“没有怯场,源于《电波》带给我们的自信。六年来舞剧演出600多场,我们站在舞台上与角色相爱相容,带来了一种‘我很强大’的信念。”台上妙语连珠,台下还“藏”着不少颇有渊源的观众,他们第一时间赶来欣赏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的女儿孙庆原和好友们组成“观影团”,来见证这个经典IP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看到电影最后一幕,响起父亲道出‘同志们,永别了’的声音,我的眼泪掉了下来。舞台和电影表演融合在一起,向经典致敬。”“舞台与电影所使用的‘语言’大不相同,转换与融合难度很高。看得出郑大圣导演作出的创新努力,在此向主创们致敬。”主持人曹可凡还打趣地夸赞了两位主演的首次“触电”表现,“你们在生活化表演的部分也如此出色,将来可以演一部偶像剧!”观影过程也是“解码”之旅昨天来到见面会现场的观众都是“铁粉”,他们在6月7日上影节开票当天就“秒杀”了门票。“画面美得让人窒息,在大银幕和杜比音效的加持下,沉浸在视觉盛宴里”“在电影中看到演员的表情细节,有了全新体验”等反馈高频出现,有观众评价:“整部影片没有一句台词,没有大场景,没有大的后期特效,看完却必须用‘震撼’来形容。”当被问及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时,有观众提到了“安全出口”的灯牌细节,“这个镜头一出来旁边就有人说‘是不是穿帮了?’我觉得,这肯定不是穿帮。它暗示了李白明明可以退到安全地带,却勇敢选择了面对危险和牺牲”。不少观众都有同感,表示自己特别享受寻找“密码”的爽感,“密码雨”“油画天空”和练功厅舞段激发了特别的观影趣味。主创团队则把整个观影过程比作一场“解码”之旅。“这些镜头背后有怎样的表达,大家不妨带着问题去电影里找答案。”导演崔轶说。(记者 宣晶 实习生 臧韵杰)
    2024-06-19 09:54:21上海国际电影节
  • 光影为媒,搭建全球电影市场的新链接
    上海这座“电影之城”的大门正向世界敞开。“来到上影节,真的太美好了!”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节策展总监伊尔达·圣地亚哥坐了35小时的飞机,辗转来到申城,参加“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的系列活动。“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观赏各种类型的影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交流,找到与全球电影市场的新链接。”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闭幕仪式昨晚在浦东美术馆举行。今年是“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与“一带一路”电影周创办的第六年。2018年,“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诞生至今,成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首批29个国家的31家电影机构发展至48个国家、55家机构,每一位成员的加入都为电影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多元性。六年来,超过150部影片在国内外开展了300余场巡展,规模和影响力日益壮大。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看着“一带一路”电影周起步、发展、壮大,他笑言:“在‘一带一路’电影周,我看过120多部影片。对这个单元,我越来越感兴趣,因为它超越了已有的知识,持续不断提供新的信息。它能让我成长,学到了很多东西。”聚国际星光,推动多元文化交流对话“我们非常注重跨国合作带来的新机遇,去寻找超越文化差异的好电影。”伊尔达·圣地亚哥坦言,里约电影节选片时会在电影大师与青年导演的作品之间寻求平衡,“在呼应观众好奇心的基础上,带来一些其他风格的影片,让他们能够通过这些作品以全新的视角进一步审视世界当下的状况。当然,我们也希望在更大平台展映巴西电影。”智利瓦尔迪维亚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吉勒莫·奥利维亚斯告诉记者:“我们的城市位于智利南部、安第斯山脉旁。尽管瓦尔迪维亚电影节规模非常小,但这些年已经成为智利,乃至拉美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吉勒莫表示,许多智利电影制作人来此展示自己的处女作,营造出鼓舞人心的艺术氛围。“受邀加入‘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后,我们发现了超越传统发行渠道,与新观众和专业人士分享智利电影的新机会。”以“勇气之路”为主题,18部影片在本届“一带一路”电影周与观众见面。勇气象征着电影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挑战的坚韧不拔、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激励着电影人们不断前行。来自智利、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影片展现各国缤纷的文化、多元的文明,主创团队用自己的才华和热情,为观众呈现一部又一部感人至深、震撼人心的佳作。“作为一个拉丁美洲电影节,如何找到新的方式来满足观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跳出常规思维,与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合作。”吉勒莫说,“‘一带一路’朋友圈有着巨大潜力,可以在全球影院传播创意能量,促进合作,催生更多以多样性文化交流为核心的电影创作、制作和发行热点。”以电影为媒,开启双向奔赴的光影之旅以电影为媒,一段双向奔赴的光影之旅已然开启。六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人行业代表加入“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超过150部影片在国内外开展了300余场展映活动。2019年,《何以为家》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合作引进的首部黎巴嫩影片,在中国大陆取得3.76亿元骄人票房,充分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电影交流的巨大魅力。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群飞透露,从2018年到今年上半年,有超过80部来自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影片进入了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累计票房近32亿元。“电影产业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需要各国电影人的共同努力,深化国际合作不仅可以推动各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还可以为电影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创作灵感。我们希望能与‘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继续开展积极沟通,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黄群飞说。越来越多中国电影闪耀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大银幕。今年年初,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巡展来到第22届孟加拉国达卡国际电影节,《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父辈》《雄狮少年》等17部国产影片集中亮相。其中,刘辉监制的《脐带》入围了电影节竞赛单元“亚洲电影竞赛”,并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文化是流动的、交融的,因此需要更多的平台,让文化真正流动起来。”刘辉感言。据悉9月,上海国际电影节将携手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国际电影节举办“聚焦中国”展映单元,推动中国与匈牙利多领域、多层次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记者 宣晶)
    2024-06-19 09:54:40上海国际电影节
  • 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昨举行,业界代表展开热议—— 如何为中国电影注入持久生命力
      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金爵电影开幕论坛。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电影市场强劲复苏,票房大幅提升,宣发形式日趋多样,口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影人如何持续深耕精品创作,为观众贡献更多题材多元、类型丰富的口碑佳作?昨天,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在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金爵厅举行,电影行业领军人物以“光影之路 焕新启航”为主题建言献策,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拓展类型片、制作工业化、IP深度开发、AI技术引入……多元理念纷纷涌入,如何为中国电影注入持久生命力?“商业、艺术、技术和人文是电影的核心要素,缺一不可。”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认为,结合商业类型片特质,融入艺术元素和新技术表达,呈现深邃的人文情怀,才能成就一部好电影。系统开发IP,引领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发展在中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征程中,电影人应该做些什么?“科幻电影代表着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的实力。与好莱坞等成熟市场相比,当下中国科幻电影和动画电影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论坛现场,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率先放出重磅消息:公司将与三体宇宙联合开发科幻电影《三体》,由张艺谋担任导演,目前处于前期运作阶段。“这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大作,希望它不仅能抓住原著小说的精髓,还能带来一些突破和创新,并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收获。”在王长田看来,中国电影市场虽红火,但类型片的发展并不均衡,比如动画电影占好莱坞票房15%左右,而在中国电影市场长期占比不足10%。“《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爆款影片让业界看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王长田透露,光线传媒坚持每年出品两三部动画电影,未来每年将增加到四五部。近日,孙悟空、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中国动画界“顶流”IP闪现上海影城,为“上影之光”系列活动拉开序幕。同时,上影官宣了一批重量级电影项目,其中,“奇谭宇宙”首部动画电影正式定名《小妖怪的夏天:从前有座浪浪山》,计划2025年暑期登陆大银幕。“强化IP概念是破除产业壁垒、解决商业和艺术矛盾的有效途径。”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认为,实现中国电影持续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依靠票房,而要深度开掘IP价值。”2023年《中国奇谭》系列动画一炮而红,大电影则讲述小猪妖将开启一段全新的冒险之旅,是与短片同步开发的独立故事。该片自去年上影节期间宣布启动以来备受瞩目,如今原班人马继续操刀。“浪浪山”取自网友讨论之中热度颇高的词语,如今已成为年轻人职场故事的代名词。“创作者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观众的选择越来越多元,电影市场正处于良性态势。我们需要从理念、操作到价值评估,着力对IP进行系统性开发,引领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王健儿表示,未来“奇谭宇宙”将有多种形式的衍生周边落地,包括一系列商业合作。从2013年拍摄《智取威虎山》起,博纳影业陆续推出《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打造“山河海”三部曲,还投拍了《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中国骄傲三部曲”、《长津湖》《无名》《中国医生》“中国胜利三部曲”等,探索主旋律商业大片的新模式。“宏大叙事、制作体量不断升级,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于冬透露,公司正在策划“海外三部曲”,“中国企业家在世界舞台的打拼故事,会是一个万众瞩目的好题材”。阿里影业总裁李捷透露,据调研统计,观众口味的变化周期约6至12个月,而电影制作周期一般为24至36个月。“电影制作的难点之一就在于,如何在创作的长周期中打造契合观众短期需求的作品。”为此,阿里影业计划推出一批具有“抗周期性”的华语巨制。“想让观众心甘情愿走进影院,电影必须以优质视听效果奉献无可替代的沉浸式体验,‘品质感’是电影与短视频、剧集和综艺最大的差别。此外,我们要通过电影的载体,达成观众与个体命运、家国情怀的强烈共鸣。”中国电影“走出去”是结果,不是起点“电影是心灵的语言,也是表达不同世界观的语言。”导演李少红说。近年来,中国电影扎根本土文化,呈现东方审美,受到国际影坛的关注和认可。前不久,管虎执导的新片《狗阵》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最高奖,一人一狗互相救赎的温暖故事打动了海外观众和评委。“创作这部电影的目的非常单纯,就是通过电影镜头说出心里流淌的声音。”管虎认为,电影与音乐、绘画一样,有着全人类共通的情感。“虽然观众的文化背景有差异,但电影能给予他们另一种生命体验,这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礼物。”“《封神》是为中国观众拍摄的神话史诗,没想到也获得了海外观众的喜爱。这说明电影本身拥有跨越语言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导演乌尔善透露,《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将于7月在全球法语区上映,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的情感是相通的。比如父子亲情是我创作《封神》最强烈的情感动机之一,人类基本的关系激发了外国观众的共鸣。”乌尔善表示,只要表达精神世界,呈现真实情感,中国电影自然而然就会走进全球观众的心里。“‘走出去’是结果,不是起点。”      6月15日,华人影业投拍的电影《解密》剧组亮相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领衔主演刘昊然,特别主演吴彦祖、俞飞鸿等走上红毯。该片根据麦家的同名小说改编,以20世纪40年代为背景,讲述数学天才容金珍,因为非凡的才华被招募至秘密单位701,破解密码“紫密”的故事。美国演员约翰·库萨克受邀出演,在拍摄过程中,他被中国电影人的热情打动,惊叹中国团队的精细专业程度甚至超过了好莱坞。在华人影业总裁应旭珺看来,“请进来”和“走出去”应是一体两面。“在合作共事中,中方深入了解世界电影的格局和生态,海外演职人员则对中国电影有了切实的体会。”当下,电影国际合作呈现出哪些新态势?“我们正在探索‘中国主控+国际资源’的新模式,推动中国电影融入全球产业链。”应旭珺说。作为由中国主控的深海怪兽大片,《巨齿鲨》系列创造了中外合拍真人电影的票房纪录。“《巨齿鲨》向全球展现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又一次飞跃,在类型化表达与视效工业发展的协同下,将中国IP推向国际舞台。”应旭珺透露,除了《巨齿鲨3》启动开发之外,华人影业还将开拓更多深海科幻冒险题材,同时挖掘中国海洋志怪神话故事,进行华语深海冒险题材电影的尝试。(记者 宣晶 实习生 臧韵杰)
    2024-06-17 10:21:29上海国际电影节
  • 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典礼举行 各项大奖揭晓
    6月17日晚,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了金爵奖颁奖典礼,金爵奖各大奖项逐一揭晓。金爵奖最佳影片由日本影片《658公里、阳子的旅途》获得,此外该片的室井孝介与浪子想获得最佳编剧,菊地凛子获得最佳女演员。西班牙影片《遗迹的声音》获得评委会大奖和最佳摄影。中国影片《不虚此行》的刘伽茵获得最佳导演,胡歌获得最佳男演员。中国影片《第八个嫌疑人》的大鹏同样获得最佳男演员。中国影片《寻她》获得艺术贡献奖。此外,《追寻那只鸟》获得最佳动画短片,《故园》获得最佳真人短片,《土狼的四个灵魂》获得最佳动画片,《焦虑贝鲁特》获得最佳纪录片。本届电影节金爵奖由主竞赛、亚洲新人、纪录片、动画片和短片五个单元组成,共收到来自1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800部作品。入围金爵奖五个单元的53部作品中,世界首映达36部,国际首映12部,成色十足。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53个入围剧组主创,毫无缺席齐齐汇聚上海,以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名义,与中国影人和观众展开了一场令他们难以忘怀的交流。本届电影节,包括入围金爵奖五个单元的17部中国影片在内,共展映了75部中国影片。以“光影连接世界与中国”为开幕论坛主题,本届电影节金爵论坛进行了12场行业对话,来自各个领域的代表与电影行业的中外嘉宾们展开了专业对话,话题覆盖电影全产业链。进入第五年的“一带一路”电影周,在交流互鉴中进一步完善健全长效发展机制。本届电影节期间,联盟中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位成员机构嘉宾聚集一堂,分享成果、交流经验。“一带一路”电影周在上海和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放映20部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极具本土特色的优秀影片。至本届电影节结束,“一带一路”电影周共展映来自49个国家、115位导演的111部新作品。秉持“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的办节定位,上海国际电影节不断夯实电影产业链人才培养这个环节。本届电影节的电影项目创投共收到679个有效项目申报,经过遴选,33个项目入围,其中8个“青年导演项目”、2个“国际合作项目”、13个“创作中项目”、10个“制作中项目”,活动期间共完成643场洽谈。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还全面回归线下。共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家展商参与线下市场,涵盖制片发行、拍摄基地、内容生产、后期制作、影视院校、投资融资、技术支持等电影产业链环节,举办了9场市场活动、5场市场放映。今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30周年。影迷的热情,影人的愿景,浓缩了这座城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为世界所看见。(总台记者 魏然 张倩)
    2023-06-19 09:47:08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中国第一个获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国际A类电影节 ,也是全球15个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 。1993年首次举办;1994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