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已至,精心烹制的艺术盛宴在各大剧场拉开序幕。国家大剧院、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剧场、院团及综合演艺机构纷纷推出系列演出。北京化身一个璀璨的舞台,向热爱艺术的观众敞开怀抱。
7月25日至26日,“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七季舞剧《青衣》将为吉祥大戏院重张系列演出作结。
中山公园音乐堂
“打开艺术之门”如约而至
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的“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是“老朋友”了。今年的“打开艺术之门”已在著名指挥家谭利华携手北京交响乐团的豪华阵容下拉开大幕,自7月4日至8月24日期间,将有45场包含古典音乐、中国民乐与戏曲、舞蹈、儿童剧、木偶、杂技等形式的演出接连上演。北京民族乐团、中央芭蕾舞团、北京京剧院、中央民族歌舞团等在京艺术院团将带着各自的拿手之作登台。
除了舞台上的演出,“打开艺术之门”还将举办铜管、打击乐、琵琶、乐队演奏、广播剧制作、琴歌等12个艺术夏令营,业内顶尖的演奏家、从业者化身老师,与青少年共度艺术时光。
国家大剧院
让古典音乐脱下“严肃的外衣”
自2009年起,每年7月,国家大剧院都会用“漫步经典”系列音乐会,让古典音乐脱下“严肃的外衣”,在轻松欢乐中让观众感受艺术的自由与浪漫。今年的“漫步经典”系列音乐会已经启幕,10支中外顶尖音乐团体将围绕“流金岁月”的主题,带来13场风格多元的音乐会。
今年“漫步经典”有3支国际名团到访,已经登台开幕演出的是指挥大师乔纳森·诺特执棒的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随后还有指挥家长野健指挥的汉堡国家爱乐乐团,和指挥家贾南德雷亚·诺塞达执棒的美国国家青年交响乐团。
国内的一线乐团也将亮相。7月11日,大型交响作品《海上第一人——郑和》将再现郑和航海的壮阔史诗。在城市副中心的北京艺术中心,充满活力与狂想气息的矩阵萨克斯重奏团音乐会将于7月12日上演。
天桥艺术中心
年度重磅剧目接连登场
盛夏,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2025第二届天桥国际音乐剧展演、天桥戏剧展演、第三届天桥舞蹈演出季都将迎来重磅作品。
首次来京的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当属今年最受京城观众瞩目的原创音乐剧之一。这部音乐剧自2022年正式首演以来获奖无数,作曲家高世章多年磨一剑,与香港话剧团的演员们一道,于7月11日至20日把这部作品带到北京观众面前。
影视剧《长安的荔枝》掀起的热度还未落下,话剧《长安的荔枝》也将在7月11日至13日来京登台。马伯庸笔下的主人公在唐代开启“极限运输”,为了把三日即腐的荔枝送到长安,在经历种种危机后实现个人成长的人物弧光。舞剧领域,《永不消逝的电波》再度来京,把传统潮汕文化元素与现代舞台艺术结合的舞剧《英歌》也将给观众带来视觉震撼。
与此同时,北京天桥艺术中心“2025第三届传统焕新计划”也正式开幕,自7月起,7部小剧场作品及4部公共空间作品将接连上演。小剧场中,北方昆曲剧院带来的宫廷风格昆曲音乐会《游园·惊梦》率先展现六百年昆曲之美。7月还将上演的实验戏剧《成·婴》将赵氏孤儿传说演绎为少年们在幻梦中的命运对决。随后,话剧《庄周梦蝶》《我只想要点儿春的诗意》《净土寺》、舞剧《楼兰》等也将登台。
北京人艺
经典话剧“老味儿”十足
经典之作历久弥新。北京人艺小剧场口碑话剧《我爱桃花》于近日再登实验剧场。该剧是著名编剧邹静之的话剧首秀之作,围绕一个因恋人误解而引发的“事故”展开,以“戏中戏”的结构进行呈现。
7月18日起,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的《骆驼祥子》,将恢复1957年梅阡改编和执导的经典作品,让观众感受到当年的“老味儿”。《骆驼祥子》集结了颇有年轻气息的演员班底。复排导演闫锐说,《骆驼祥子》“老戏老排,没有花活儿”。
国图艺术中心
为艺术舞台注入书香力量
7月11日至8月24日,国图艺术中心·音乐厅为3至16岁的青少年筹备了20场精彩演出,交响乐、民乐、舞台剧、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缤纷国图”2025暑期儿童演出季,让孩子们畅享音乐与艺术的夏日盛宴。
今年的演出季围绕“精粹国风”“小小乐迷”“奇趣乐享”“萌娃看戏”四大版块展开,既有民乐与西洋乐的跨界融合,也有古典音乐的趣味启蒙,还有亲子互动的“音乐闯关”,以及经典IP故事与传统戏剧结合的沉浸式体验。(韩轩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