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电影   |   电视   |   演出   |   综艺   |   时尚   |   星途   |   图库   |   环球星访谈   |   热词   |   1+1观影团   |   微博
首页 > 焦点 > 正文
看戏,不一定在剧场
2025-04-11 09:41:49来源:中国文化报编辑:刘欣

  数字技术拓展传统戏曲艺术内涵和外延,青年艺术人才传承舞台艺术精华。传统舞台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拓展,丰富的舞台表现形式让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春天万物生长,戏曲艺术也在生发新的力量——

  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火爆“出圈”,到各个戏曲剧种的“二创”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再到沉浸式戏曲《黛玉葬花》将虚拟现实(VR)技术等引入戏曲,戏曲正借助舞台技术、媒介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创作理念、表现形式、观演关系、传播途径,丰富自身的艺术内涵,并吸引新的知音。

  当今观众早已习惯了在剧场内、镜框式舞台上欣赏戏曲。其实,戏曲可以发生在多种空间之中。精华版豫剧《程婴救孤》、新中式湘剧《聂小倩》等戏曲作品打破传统舞台的“第四堵墙”,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演体验。昆曲《浮生六记》在清代苏州文人沈复与妻子芸娘曾经生活的沧浪亭畔演出,观众可以跟着剧情和表演,循着沧浪亭的复廊、花窗而动,在6个不同的场景中感受江南风韵。

  看戏,不一定要在剧场。随着中国第一部电影——京剧电影《定军山》问世,戏曲就与屏幕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彩色电影归属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随着时光的沉淀,戏曲电影成为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不同年代均有代表性作品亮相银幕。近年来,4K、8K、3D、杜比全景声等技术不断推动戏曲电影走向高品质、精致化。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以极具古典风韵的视听质感,吸引无数年轻观众;京剧电影《锁麟囊》运用8K科技,带来超高清晰度和宽广色域,让观众耳目一新。

  在大银幕上看戏曲,震撼感、仪式感都很强;而在电视荧屏上看戏曲,则更多一份日常陪伴的守候与温情。多年来,以央视“空中剧院”为代表,一批电视节目将各个剧种的精彩大戏带到千家万户。戏曲在与电视的“联姻”中,逐渐完成了从舞台演出录播到戏曲元素与其他视听语言融合碰撞、擦出新火花的蜕变。近年来,包含戏曲小品、跨界演绎、戏曲真人秀等在内的戏曲综艺,让戏曲艺术触达更多受众。无论《非常有戏》《叮咯咙咚呛》《拿手好戏》,还是《中国戏歌》《国风超有戏》,抑或《戏宇宙》《戏码头》,戏曲综艺将戏曲片段、知识掌故、戏曲人物故事等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并与文旅体验相结合,实现戏曲艺术更为广泛的传播和普及,助力相关事业、产业发展。

  当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人们欣赏戏曲带来了更多选择。在各类视听技术加持下,戏曲艺术云演播风生水起。例如,国家京剧院与某新媒体平台合作推出的传统大戏《龙凤呈祥》云演播,应用5G、4K高清、杜比全景声以及多视角、多屏同看等技术,不仅让戏曲之美分毫毕现,个性化的观看视角还赋予戏曲观演以时尚气息。观众还可以在线留言互动,透过屏幕观看戏曲竟也有了几分现场感。

  与欣赏完整剧目的云演播相比,更多人在零散时间里,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接触戏曲,越来越多戏曲从业者、爱好者将短视频、直播作为表演、传播戏曲的重要途径。如今,戏曲已成为短视频平台内容生态的重要部分,不少戏曲内容创作者凭借长期稳定的更新输出,吸引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名粉丝。短视频中、直播间内,那些扑面而来的质朴表达,体现的是戏曲的群众基础和磅礴生命。

  不同时代都有居于主流地位的媒体形式,搭上这趟快车,传播效果自然事半功倍。除了短视频,游戏也是当今年轻人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一些深具文化责任感的游戏开发方积极从戏曲中寻找灵感和资源,手机游戏《京剧猫》、单机角色扮演游戏《古剑奇谭三》、三国题材策略游戏《小小霸主》等,都不约而同地将戏曲元素融入游戏设计之中,在潜移默化间向玩家展现戏曲之美,戏曲也借助数字化手段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新的媒介形式让戏曲的演绎与传播有了新的可能。与传统的全本戏、折子戏演出不同,新媒体的片段化、娱乐化特点更为明显。相较于完整的作品、系统的知识、丰富的掌故,新媒体更善于传播包容性、丰富性、普泛性更强的戏曲文化。用户也许无法通过新媒体所展现的戏曲元素获知一部剧目、一个行当、一个剧种的全貌,但足以从中获得一种文化印象、一种文化感觉。后者之于传统戏曲当代传承、传播的价值,可能被人们尤其是戏曲从业者低估了。与其担心新媒体让戏曲“走了样”,不如考虑一下,铺天盖地的电影预告片、“二创”视频,可曾令电影艺术“走了样”?一名连戏曲短视频都会快速划走的用户,难道会主动购票去看“不走样”的戏曲吗?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是通过新媒体接触到戏曲,最终走进剧场、“入坑”成为戏迷的。对于观众的基本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应该给予充分信任,少人问津、孤芳自赏才是大危机。

  戏迷、票友历来属于小众群体,带有古典主义色彩的艺术形式,也不宜仅以粉丝数作为衡量其发展水平的标准。不断创新迭代的舞台技术、媒体技术、数字技术推动戏曲文化走近当代年轻受众,让戏曲和带有戏曲元素的其他艺术形式活跃于主流文化消费市场,活跃在年轻人的社会生活之中,静水流深、润物无声但坚定有力。当然,不可能每一个对戏曲之美发出过赞叹的人,最终都能成为铁杆粉丝。

  正如不一定有多少读者认认真真读完过《红楼梦》,但这并不妨碍《红楼梦》代代相传、有口皆碑,并通过赋能其他艺术形式、产业形态而大放异彩。有时候,哪怕一份朦朦胧胧的熟稔与亲近,对于古典艺术的传承弘扬来说,意义已然不容小觑。套用一句电影台词来讲:“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记者  罗  群)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