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演出市场究竟有多火
来源:中国文化报  |  2025-04-22 09:42:30

  2024年,5000人以上演唱会、音乐节票房收入达296.36亿元,同比增长66%,占2024年演出市场总票房51.1%,占据半壁江山。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增速最为突出,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1%;观演人次超2900万,同比增长45%,成为演出市场最受关注的消费品类。

音乐演出市场究竟有多火

  张学友“60+”世界巡回演唱会现场    祝 静 摄

  4月18日,春雨潇潇的北京乍暖还寒。华熙Live·五棵松与鸟巢两个大型场馆,却被音乐浸染得十分热烈。这边厢,儒雅的李健在五棵松低吟浅唱;那边厢,张杰以高音点燃鸟巢全场。

  “这两年演唱会的票都太难抢了!这次我们公司十几个同事都在抢票,只有我成功了!”演唱会结束,从鸟巢回家的地铁上,“90后”公司职员晴天激动地给记者介绍着抢票经验。

  演唱会的票究竟有多难抢,从凤凰传奇的票务数据可见一斑。去年,凤凰传奇在北京的两场演唱会一票难求。今年,凤凰传奇“吉祥如意”2025巡回演唱会,将于5月底至6月初在鸟巢上演6场。截至目前,大麦网已有108.4万人点亮“想看”标记,这个数字还在持续攀升中。

  以演唱会、音乐节为代表的音乐演出市场的蓬勃发展,当然也有数字依据。日前,在四川成都举办的2025中国(成都)演出交易会音乐演出市场发展论坛上,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灯塔联合发布的《竞逐升级 多元发展——2024年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趋势及特点分析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5000人以上演唱会、音乐节票房收入达296.36亿元,同比增长66%,占2024年演出市场总票房51.1%,占据半壁江山。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增速最为突出,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1%;观演人次超2900万,同比增长45%,成为演出市场最受关注的消费品类。

  灯塔专业版运营总经理王舒在解读报告时表示,大型演出成为国内演出市场的主力军,在整个演出市场占比持续走高,演唱会、音乐节一票难求,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音乐类型丰富、表现形式多元的音乐品牌项目和全新IP不断推出,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

  音乐演出市场为什么能如此火爆?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北京酷斯塔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柯总结:“当前,在产业环境利好的推动下,在演出经营主体的持续创新与共同努力下,全国音乐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演出在地区分布上有效均衡,推动了市场均衡发展,新兴市场潜力被进一步挖掘;市场细分趋势愈发明显,针对不同群体的个性化、特色化音乐演出产品不断涌现,为市场发展拓开新赛道。同时,音乐演出市场整体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服务细节不断优化,市场朝着规范、健康方向大步迈进。”

  空前繁荣必然催生新的变化与新的模式。环球音乐大中华区主席暨首席执行官徐毅认为,2024年音乐市场的增长,不仅是短期回暖,更是一种消费结构变化,体现内容驱动体验、体验创造价值的深层趋势。

  徐毅从供需关系进行了分析。从供给来看,流媒体为音乐传播,特别是跨区域传播提供了平台,使大规模巡演具备市场基础,艺人创作积累再加上市场回报预期良好,使得艺人巡演意愿增强,各地场馆建设以及文旅消费结构特点,也为巡演开辟更多市场空间。从需求来看,年轻群体更加注重体验消费和情绪价值,可以不远千里跨城奔赴,目前跨城比例高达64%,促进了跨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

  为一场演唱会、一个音乐节,奔赴一座城。音乐演出的火爆不仅塑造了城市文化名片,也为经济增长叠加了新动能,带动文旅产业从“流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

  大麦总裁何弭谈到,经过2023年、2024年演出市场的高速增长,票根经济——多玩一天,多吃一顿,多住一晚,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常态化选择,大型演唱会、音乐节也从文化消费载体,变成城市发展的新型引擎,带动城市交通、住宿、餐饮、景区、文创等领域全面开花。

  “2024年,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仍保持在60%以上,除演出票房收入外,直接带动观众吃住行等综合消费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刘克智认为,文旅融合已成为音乐节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方式,而传统旅游景区为提升旅游体验也在积极引进音乐节项目。这是一次“双向奔赴”。

  摩登天空创始人CEO沈黎晖通过对石家庄、乌鲁木齐和东莞三地草莓音乐节的对比,向记者阐释了音乐内容激活城市文旅消费的突出作用:“结合石家庄打造‘摇滚之城’的定位,草莓音乐节联动本土音乐人以及更多的演出场地,以‘草莓共振场’的理念,让音乐节在城市文化中不断延续。在乌鲁木齐,我们邀请了很多少数民族优秀音乐家,来自新疆以外地区的乐迷占比达40%。在东莞,我们与潮玩和广东特色美食进行联动宣传,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展望音乐演出市场的发展前景,相关从业者及专家学者普遍表示乐观。乐观,首先源于数据。《报告》显示,从年龄分布上,大型演唱会的青少年观众和35岁以上的观众占比都有所增加。数据表明,演唱会这一品类在各个年龄层加速渗透,大型音乐节的观众年龄层相对演唱会更年轻,18岁到29岁是市场的主力群体,与2023年相比同样呈现出青少年和35岁及以上观众占比上升的趋势。

  对于音乐演出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从业者们各有思考。

  音乐节品牌效应如何为当地文旅吸纳更多观众?上海华人演艺有限公司CEO洪迪表示,针对最大化发挥协同效应和资源价值,音乐演出市场发展应该从“流量依赖”转向“价值共生”,实现从“为明星买单”到“为体验消费”的转变。

  内容精深、IP持续开发是音乐演出市场发展的关键。徐毅认为:“好的音乐作品是演出的起点,是吸引亿万观众奔赴演出现场的动因,也是推动演出经济发展的源头。”他建议,“专辑+巡演”两条线应并行,互相赋能,形成正向循环。

  哇唧唧哇创始人、总裁龙丹妮则表示:“我们正站在一个娱乐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特别关键的节点,当传统内容遭遇新消费需求,需要考虑的是艺人与IP内容如何重新建构,才能跟得上时代的需求。未来的线下场景是非常多元化和极具想象空间的,无论是真实世界还是虚拟时空,我们都会思考和探索,基于人的独特价值,创造独特的内容产品,基于内容IP形成的强势影响力反哺于人,甚至是多维度的内容场景创新,夯实内容团队多维度的建设和运营,这是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务实的追求。”(刘  淼)

编辑:刘欣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