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之际,影片《小小的我》以高讨论度、高口碑跻身元旦档票房前列。在这个关于脑瘫患者的动人故事中,我们惊喜地看到易烊千玺的突破,更加惊喜地发现其背后的女性创作者。
回首2024年,各大平台的电影榜单上,女性导演的作品频出,在电影这一长久以来由男性主导的领域中,贾玲、尹丽川、邵艺辉、杨荔钠、杨圆圆等女性创作者开辟出一条少有人走过的路,让我们看到无数更鲜活的女性形象,也触及到更广泛的社会议题。
虽然影评人毛尖曾在2024年度演讲中提到,这是“女性为自己松绑的一年”,但2024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425.02亿元中,女性作品的票房占比不足15%,前路漫漫。
显然,当女性走上舞台之后,未来该以怎样的姿态留在舞台上,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也是我们值得期待的。
内容:
创造规则,打破边界
在2024豆瓣年度电影榜单的卷首,用“突破景框、颠覆规则”概括了全年女性影像,其中《热辣滚烫》《出走的决心》《好东西》这三部影片,无疑最能体现“突破”和“颠覆”的过程。
《热辣滚烫》自2024年年初上映起,就伴以超高的讨论度。影片中,我们目睹了杜乐莹(贾玲饰)通过打拳,从讨好型人格变成一个面对前男友(雷佳音饰)邀约说出“看心情吧”,然后径自离开的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相较于原版日影《百元之恋》,这是非常符合时代语境的本土化改编,拳击只是载体,找到自我才是目的。戏里的贾玲用身体“奇迹”帮助角色完成了从客体向主体的转变,戏外的贾玲也经由这次蜕变迎来了全新的事业高峰。
到好莱坞监制美版《你好,李焕英》、参加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去米兰看时装秀、成为商业品牌代言人、筹备自己的第三部影片《转念花开》……《热辣滚烫》之后,贾玲看似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其实她只是从喜剧、综艺的舞台转向了自己更热爱的创作。她用实际行动鼓舞观众,去做自己人生的主宰。
年中上映的《出走的决心》将镜头对准更现实的层面,影片相较于原型故事已经温柔了许多,但却更能有效地聚焦创作者的表达内核——“娜拉为何出走”。
导演尹丽川曾在采访中提到,李红(咏梅饰)这个人物身上集合了很多女性的缩影,她既是单一的个体,也代表了一个很普遍的群体。来自原生家庭和丈夫(姜武饰)的挤压是最容易被看到的,而母职才是女性更深层次的困境。
故事中,女儿(吴倩饰)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她从小目睹母亲为家庭的付出,因此支持母亲为自己而活;另一方面,当她在面对事业、育儿、家庭等多重压力时,又希望母亲能帮忙分担,给予自己更多的支持。这种以爱为名的索取,与家庭中男性成员的“隐身”,共同构成了女性的“系统性困境”。李红的好友马婕(马苏饰)也因此没能过上想象中洒脱的退休生活,这才是李红最终决定出走的原因。
现实中,李红的原型人物苏敏正在积极推进离婚,她未来的生活仍然会“走在路上”。而对于片中李红的独白:“我就想出去看看,看看日子还有没有别的过法”的提问,年末的《好东西》或许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导演邵艺辉借王铁梅(宋佳饰)之口讲出“悲惨叙事并不能改善女性处境”,所以影片用幽默且犀利的台词表达了对当下诸多议题的思考。在片中,男女关系、闺蜜关系、亲子关系都在被重塑。单亲妈妈的故事不再沉重,原生家庭的伤害可以被治愈,小孩子能和大人坦诚交流。女性拥有掌控自己生活的权利,男性则成为叙事中的“客体”。《好东西》创造了一个近似女性乌托邦,但好像又触手可及的新世界。
片中,小孩(曾慕梅饰)问:“女孩应该怎么打鼓?”小叶(钟楚曦饰)答:“你怎么打鼓,女孩就怎么打鼓。”这就是新世界的规则——先肯定自我,再打破陈规,而后书写全新的篇章。
《热辣滚烫》《出走的决心》《好东西》三部影片共同构成了女性导演在表达方面的深度,2024年的其他女性作品则代表了她们所触达的广度。
张裕笛导演的《倒仓》将传统京剧与青春成长相结合,“倒仓”既是戏曲演员在变声期的必经之路,也是少年们在面对未来时的迷惘。故事在对传统的继承中突破,男可扮旦角,女可唱老生,每个人的人生都由自己掌握。周莉亚、韩真执导的《只此青绿》将舞蹈诗剧这一小众艺术推向大众市场,利用镜头、实景、特效等电影手法让更多观众认识了天才少年希孟和他笔下的《千里江山图》,影片也呈现出一幅鲜活生动的北宋人文图景。在杨圆圆导演的纪录片《女人世界》中,跳着Cha-Cha的美籍华裔老年舞团,每个人身上都散发出自信、明媚、积极的生命力。影片用“她92岁,仍年轻”形容舞者余金巧,既有历尽千帆后的无畏,也有活在当下的惬意与洒脱。
年末,《小小的我》用平等视角呈现脑瘫患者的生存状态、家庭关系和情感需求,这个项目最初源自编剧游晓颖和监制尹露,导演杨荔钠此前鲜少拍摄以男性为主角的故事片,更偏向用艺术电影的方式展现不同代际间女性的关系,《小小的我》无疑是一个不小的突破。影片采用青春片的叙事模式讲述现实故事,结合杨荔钠擅长的影像手法和意向表达,为2024年的女性创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市场:
商业可能,亟待突破
《小小的我》让我们看到一位以艺术电影见长的女性导演,在商业市场中的可能性,但整体来看,女性导演在这方面的处境并不乐观。
随着《热辣滚烫》以34.17亿元问鼎年度票房冠军,贾玲成为影史第一位得此殊荣的女导演,也是内地导演票房榜前十名中唯一一位女性。她执导的两部影片均在春节档上映,票房总计88.3亿元,豆瓣评分分别为7.7(《你好,李焕英》)和7.5(《热辣滚烫》)。对于“大档期+商业片+新导演”这样的配置而言,贾玲无疑取得了一个极为优异的成绩。
《好东西》在去年11月末一经上映便引发极高的讨论度,猫眼预测票房从1亿元一路飙升至7亿元,最终以7.13亿元的成绩位列年度第13位,9.1分的高口碑也让影片荣登豆瓣年度华语电影之首。在2024全年总票房下降22.6%的大环境下(根据电影局统计数据),《好东西》的市场表现虽然与口碑不甚匹配,但仍算合理。但除了以上两部影片外,其他女性导演的作品仍处于“冷门佳片”的范畴。
2024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425.02亿元,其中女性导演取得的票房总计49.54亿元,剔除《热辣滚烫》和《好东西》,其他影片的票房总和仅为8.24亿元。此外,2024年上映新片共计497部,但在票房排行前200的影片中,女性导演的作品不足10部,《倒仓》《女人世界》均不在此列。
女性导演作品的低市场表现与女性议题的高讨论度并不相符,大多数女性导演仍然处于困境之中,而这一现象也并非为内地电影市场所独有。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电视电影女性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显示,在北美票房最高的250部电影中,女性导演仅占16%,在100部最受欢迎的电影中,女性导演作品仅占11%。格蕾塔·葛韦格、简·坎皮恩等导演的成功,并没有为更多女性创作者带来机会。
电影《夹缝之间》的片名很适合概括女性创作者当下的处境,影片本身也处于这一境遇之中。该片导演郭大路虽然是男性,但监制、出品人、制片人、主演都是陶昕然,因此影片带有鲜明的女性视角,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也极为真诚,但影片在去年11月初上映后仅拿下76.8万元的票房。虽然在剧作和视听方面,《夹缝之间》都存在瑕疵,但豆瓣7分的评价足以证明它不该以这样的票房成绩惨淡收场。
《小小的我》上映后,票房始终和同档期的《误杀3》不相上下,但两部影片的豆瓣评分有很大差距。如何“叫好又叫座”不仅是女性导演需要突破的瓶颈,更应该成为所有电影创作者的前行目标。
未来:
浪潮卷起,路在何方
豆瓣电影的年度总结以“当她们卷起浪潮”为题,在最受关注导演一栏中,女性占一半,与男性势均力敌,让2024年成为女性叙事的新纪年。然而,从即将到来的春节档来看,已定档的六部影片均为男性导演作品,而在2025年的待映影片中,女性导演的作品仅有五部。
其实,在国内外各类电影节展和创投平台中,女性导演的占比并不低,有的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比如陈剑莹的《海边升起一座悬崖》获得第75届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耿子涵的《小白船》入围第76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并获得第7届平遥国际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导演;白雪的《过春天》入围第69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少年单元,并获得第2届平遥国际影展的最佳影片。
但是,女性导演想要真正“卷起新的浪潮”,必须要走进商业市场。就像影评人毛尖将《好东西》与上野千鹤子相类比,虽然上野千鹤子与波伏娃之间有极大差距,但“上野的话语能进入所有鸡零狗碎的生活空间,因此能掌握更多群众”。《好东西》正是电影市场中的上野千鹤子,邵艺辉用生活化、轻量化、娱乐化的情节,让严肃议题“直接诉诸行动,也就获得更便捷的传播度和适用性”,这同样是《热辣滚烫》跻身2024年全球电影票房榜的意义。
困难在于,在当下的行业环境中,节展创投是新人导演最便捷的入行路径,但对大众市场而言,节展影片与观众需求并不适配,也很难在现行的电影发行规则中准确触达目标群体。这就让从电影节展走出来的导演,无论男女,都较难走进商业市场。一方面,这些导演自身更注重自我表达和影像叙事,对于商业电影的表达方式并不全然认同。另一方面,节展影片的制作成本较低,商业电影的投资体量大,二者的运作模式不同,投资方为了降低风险,自然更倾向于选择有商业片拍摄经验的导演。
另一条路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传帮带”,成熟的商业电影人与新人导演之间形成“一对一”的精准“帮扶”。比如,陈思诚监制的《误杀》系列,“三部曲”分别由柯汶利、戴墨、甘剑宇执导,其中柯汶利是《默杀》的导演,戴墨是电影版《三大队》的导演,二人还共同执导了网剧版《唐人街探案》。2023年席卷暑期档的《消失的她》,导演崔睿、刘翔同样是陈思诚麾下成员,几部影片的票房总和约85亿元,兼具市场与话题。
女性导演想要打破“叫好不叫座”的困境,既需要突破自我,像《小小的我》一样,在个人表达和商业类型之间寻找平衡,去拥抱更大的世界;也需要有更多投资人、制片人跳出固有认知,重新审视女性导演的创作维度,于旧游戏中挣脱,为当下的电影市场提供更多元化的视角。
《人·鬼·情》的导演黄蜀芹曾说过,“女性电影就是在人们习惯坐北朝南的房间里,开一扇向东或向西的窗”。虽然当下的社会语境还没有完全认同这扇窗,但就像香特尔·阿克曼的《让娜·迪尔曼》在问世47年后以黑马姿态问鼎《视与听》杂志影史百大榜单。时代浪潮势不可挡,女性导演一定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舞台上,与男性导演共同完成新一轮的精彩表演。《好东西》中,王铁梅写过这样一句话——正是因为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我们才能直面悲剧。相信未来定会“转念花开”,因为我们“还有明天”。(筱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