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电影   |   电视   |   演出   |   综艺   |   时尚   |   星途   |   图库   |   环球星访谈   |   热词   |   1+1观影团   |   微博
首页 > 焦点 > 正文
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最新最美的戏剧艺术
2024-10-16 09:51:40来源:光明日报编辑:刘欣

郭兰英在民族歌剧《白毛女》中扮演的“喜儿”。资料图片

1956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演出的高尔基名剧《小市民》剧照。其中,蓝天野饰演尼尔,田华饰演波丽雅。中央戏剧学院供图

话剧《风云儿女》剧照。中央戏剧学院供图

  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文艺工作者以远大的理想、丰富的生活经验、良好的艺术技巧,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其中,戏剧艺术在民族盛衰、国家兴亡的重大时刻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以与时俱进的群众性、人民性,始终与人民的情感紧密相连,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戏剧工作者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塑造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角色,呈现“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郭兰英、蓝天野、田华这样的艺术家们诠释着“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抒情”的艺术理想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地坚守人民立场,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否作为创作的最高标准,才能书写出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1945年,中央戏剧学院的前身之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诞生,这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民族歌剧,也是中国民族歌剧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作品。剧中,杨白劳和喜儿两代人的悲惨遭遇,形象地说明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激发了广大工农兵的情感,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群众动员和思想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白毛女》的影响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退,它被不断地移植、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着中国人民,也滋养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艺术家。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扮演者郭兰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奖章。1946年,郭兰英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前身之一的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工作,开始从事新歌剧事业。她曾说,“《白毛女》改变了我的人生,带我走上革命道路,彻底改变了我对艺术的理解。”在郭兰英的艺术生涯中,她始终在为人民歌唱、为人民服务,“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多干实事,不要只想到自己,要想到人民”是她的信条。今年9月,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学员、电影《白毛女》中“喜儿”的扮演者田华荣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田华在颁授仪式上两次敬礼,她说:“祖国改变了我一生,党改变了我一生,解放军改变了我一生,人民更改变了我一生。我这个人就是属于国家的。”田华的艺术之路始终恪守着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根本立场,无愧于她所扮演的“党的女儿”的形象。

  在共和国“七一勋章”获得者、人民艺术家蓝天野的艺术生命中,同样无时无刻不彰显着延安鲁艺的红色基因——蓝天野不仅在《雷雨》《茶馆》等经典话剧中担任重要角色,还曾是北平的一名地下交通员,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为党传送重要资料。令我们自豪的是,这三位人民艺术家都有在中央戏剧学院求学、工作的经历,他们矢志不渝地践行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办学方向和宗旨——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抒情。

  “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是戏剧成为时代文体的关键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能否通过戏剧艺术特有的形式展现中国社会的变迁、记录中国改天换地的不凡历程,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是戏剧能否成就“时代文体”的关键。

  在舞台上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演好中国人物,以宏阔的视野凸显中国气派、中国风度,是戏剧工作者的现实目标和理想蓝图。讲述中国故事,某种程度上,就是将故事人物放在时代语境中考验、淬炼,通过人物的“破茧化蝶”展现时代变迁、社会进步,更加全面反映和生动展现时代的新气息、新气象。换言之,就是要塑造成长中的英雄,把人物放在时代典型环境和戏剧冲突中,让人物在行为选择和因果链条中彰显个性、风骨和时代精神。如中央戏剧学院创排的话剧《风云儿女》,讲述了田汉一生的奋斗历程,彰显风云时代中华儿女的家国之志。虽然这看似是一部回溯历史的作品,实则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依然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依然需要坚守阵地,将战斗性、革命性融入生活和事业,这部剧发挥着文艺作品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

  对今天的戏剧工作者来说,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造最新最美的戏剧艺术,就应贴近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各个领域,贴近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如以袁隆平、黄大年为代表的科技攻关英雄,以张桂梅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等,要向他们学习并在舞台上、银幕中塑造好这些时代新人。在舞剧《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我们将“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的英雄事迹搬上舞台,用艺术化的表现手法丰富了杜富国的角色形象,呈现了青年扫雷战士的动人故事,以激发当代人民群众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奋斗。

  戏剧可以有效地传扬中国文化之韵,阐发中国精神

  戏剧可以有效地传扬中国文化之韵,展示中国演剧风范、塑造中国形象、阐发中国精神。如何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新时代文艺,创造最新最美的戏剧艺术?中央戏剧学院提出构建结构贯通、进程合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演剧体系”。

  中国演剧体系锚定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实践,以建立具有中国文化自觉和精神内涵的演剧美学为路向,突破西方话语和叙事体系的桎梏,用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以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以《茶馆》等为代表的新中国话剧艺术,以《只此青绿》为代表的当代中国舞剧艺术等在海外受到各国观众的欢迎和喜爱,正是因为它们将中国的历史、传统、国情、道理、观念寄寓在以情动人、以形象动人的作品里,表达出中国的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火热的生活是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中国演剧体系”的建构不能离开人民。戏剧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戏剧工作者更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要以成为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民艺术家为奋斗目标,接受生活的磨炼和锻造,用手中的笔、眼中的光和胸中的爱去融入人民的时代,成为舞台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大叙事的先锋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最新最美的戏剧艺术,要通过题材挖掘、创作视角、叙事风格等多维度的锐意创新,以深刻的思想立意和艺术造诣真正做到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竭力满足广大观众的情感期许和人文诉求。要看到,虽然多元的现代科技手段使剧场观演方式受到冲击,但是戏剧所独具的人与人的直接交流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可替代的感染力。我们要打开剧院大门,做好戏剧艺术普及和美育工作,倾听观众的声音、创作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没有人民,社会主义文艺就失去了灵魂;没有人民,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就失去根本遵循。广大戏剧工作者应立足时代和人民,引领社会主流文化,承载中国梦想,用优秀的人民文艺作品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作者:郝 戎,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