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问苍茫》在央视一套开播
1925年,青年毛泽东橘子洲头独立寒秋,发出世纪之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昨晚,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问苍茫》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播。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重点剧目,该剧把镜头对准1921年至1927年,讲述青年毛泽东在矢志不移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逐渐从一名追随者成长为先行者、开拓者并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热血故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陈晋携手影视学者、编剧梁振华担任总编剧,青年导演王伟执导。王仁君、宁理、白客、唐曾、嘉泽、马少骅、宋佳、吴幸键、魏大勋、焦俊艳、牛骏峰、郑业成等近百位演员共同构筑历史群像。
“从1921年到1927年,是青年毛泽东踏上革命初程的时间,也是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的早期阶段。其间,青年毛泽东带着马克思主义追随者的思考,问大地、问实践、问人民;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同样历经奋斗与创新、挫折与奋起,求索的道路曲折而复杂。”梁振华告诉记者,正如《沁园春·长沙》中所写,彼时的毛泽东问苍茫时也怅寥廓。主创希望,电视剧《问苍茫》能通过再现一代伟人的青春成长、中国共产党人的早期创业,在对革命先辈初心不改、百折不挠的致敬中蕴含对当代青年的期待。
第一集这样开篇:湘江滔滔北去,船家不甚明白,江深水急,怎么会有胆大的伢子不坐船而偏要游水。刚出水的年轻人回:“莫管这水有多急,只要摸准了脾气,照样有法子治它。”就是在青年毛泽东与船家的一问一答间,《问苍茫》起笔了。江边对话交代了主人公的来路——湘江水往北到洞庭,洞庭入长江归大海,毛泽东刚参加完中共一大归来;也指向了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未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
1921年中共一大之后,到1927年八七会议之时,彼时的毛泽东,不同于“恰同学少年”时书生意气、指点江山;那阶段的中国共产党,也尚未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自己的旗帜。这一历史阶段,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青年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寻找出正确道路的历程,便是《问苍茫》剧情的主线内容。该剧也是第一部全面、深度反映这一历史时期毛泽东故事的影视作品。
剧中的青年毛泽东带着对中国革命之问、国家民族前途命运之问登场。昨晚首播的前两集,着重描摹了毛泽东从中共一大归来后全情投入的几桩大事:创办自修大学,寻找“真同志”;吸收杨开慧、夏明翰等入党,正式成立中共湖南党支部;又赴安源,深入矿井去了解工人的真实处境。呈现自修大学的创办过程,剧集不吝笔墨,从动议、筹集经费、邀贺民范坐镇、收拾校舍,到以“我之家世与生计、我之社会批评、我之志愿”三问寻找真同志,均一一呈现。再现中共湖南党支部的成立,剧作言简义丰,只见房内一灯如豆,墙上红旗似火,毛泽东、何叔衡等举起右手,镜头一一扫过他们坚毅的脸庞,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个省级支部建成了。而探安源煤矿,剧集用一段对话抛出动因。毛泽东向黄爱、庞人铨描述共产主义的理想与抱负,反被黄爱以纸上谈兵“将了一军”。入夜,毛泽东告诉杨开慧,黄爱说得没错,他虽务过农,但没当过工人,“如果不亲身走到他们当中去,又谈何组织领导他们呢”。这几桩大事有张有弛、见史也见诗。
某种角度看,整部《问苍茫》可视为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骨干之一的创业历程。他从参与发展团员、党员,到发动工人运动,从经历国共第一次合作到坚决同国民党右派做斗争,从发现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到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寻路不易,但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一次次实践探索与理论探索结合,如岳麓书院匾额上所示“实事求是”,他始终索其实证、求其真知、知行合一。
在重大革命题材的创作领域,梁振华此前出任《理想照耀中国》的总编剧。经历过建党百年时“荧屏红旗漫卷”的创作高峰,他将《问苍茫》定位成一部兼具热血与青春的历史正剧:“1921年到1927年,毛泽东的而立之年,他将青春系于国运,将奋斗系于苍生,始终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记者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