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电影   |   电视   |   演出   |   综艺   |   时尚   |   星途   |   图库   |   环球星访谈   |   热词   |   1+1观影团   |   微博
首页 > 滚动 > 正文
谢芳:用青春力量创造新时代
2021-05-12 09:32:29来源:北京日报编辑:武若曦

  时代寄语

  “一个时代重要的是靠青年人去创造,我希望青年人都能拿出林道静的力量、青春的力量,努力创造新的时代。”——谢芳

  谢芳近照。 本报记者 阎彤摄

  《青春之歌》剧照。

  《青春之歌》海报。

  青春成长与革命人生交相呼应,以一腔理想主义的热血,照亮腐朽的黑暗……1959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崔嵬和陈怀皑执导的电影《青春之歌》首映,从此印刻在一代代中国观众的心中。该片是演员谢芳在银幕上的首次惊艳亮相,她成功塑造出林道静从懵懂少女到坚定成熟的共产党员的转变过程。

  全国“海选”林道静

  1958年,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问世,这部讲述知识女性林道静成长的故事一经出版,立刻轰动一时,反响热烈。1959年,为了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北京电影制片厂决定将其改编成电影,导演由崔嵬和陈怀皑担任。

  作为《青春之歌》的灵魂人物,林道静由谁来饰演,成为影片能否成功的关键。为了能找到最合适的林道静,崔嵬不仅在全国“海选”女主角,还召开观众座谈会,请观众对林道静的饰演者提建议,甚至连远在印尼的华侨也寄来了演员名单,包括白杨、张瑞芳在内的大明星也主动表达了对这一角色的向往,其中,白杨尤其主动,她还是杨沫的妹妹。不过,崔嵬认为白杨年纪偏大,不适合扮演二十多岁的林道静。

  直到1959年3月影片开拍时,林道静的人选仍未定下来。这时,崔嵬想到他在湖北当中南文工团(现武汉歌舞剧院)团长时,团里有个叫谢芳的歌剧演员。崔嵬觉得,谢芳的外貌、气质与林道静相似,于是马上通知她来北京试镜。

  任何一名演员,能演林道静无疑都是一次天赐良机,但当时谢芳才23岁,心思单纯,她只觉得试镜是单位交给她的工作,认真做好就行,并没有意识到,这次试镜将改写她的命运。

  1959年3月初,谢芳踏上了北行的列车。“我在火车上坐着,就看那本小说,说林道静是一个面色苍白、十分俊美的女学生,我说我有那么俊美吗,我平时不怎么注意,年轻的时候连镜子都不怎么看。”

  试镜那天,北京的雪下了一尺深,谢芳先是在摄影师的指导下拍摄静态肖像照,正面侧面都有,然后又试了片中的两场戏,一场戏是林道静告诉王晓燕,她和余永泽离婚了,另一场戏是监狱里,敌人让林道静自首,她把自首书一撕,往敌人脸上一扔。尽管是第一次面对镜头,但谢芳一点都不紧张,“因为我不到18岁就开始演歌剧了,《小二黑结婚》《货郎与小姐》《开花结果》《白毛女》……戏份都比较重,一演好几个小时。”

  仅仅试了两场戏,谢芳就被确定为林道静的扮演者。后来听崔嵬说,之所以选择谢芳,是因为谢芳身上有一种革命气质,因为林道静最终是要走向革命、走向抗日的,是要进监狱、要斗争的,不是一般的“花前月下”。

  初出茅庐毫无束缚

  《青春之歌》从1959年3月拍到9月,为了赶上国庆,每天早上五点开机,一直拍到晚上。受当时的技术限制,要等到拍完三天后,才能洗出胶片看到拍成什么样,如果拍得不理想,还得补拍。

  在塑造林道静这个角色时,谢芳表现出过人的领悟力,她善于独立思考,善于琢磨人物的性格和言行。“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演”这九个字,是她对这次表演的概括。她坦言,自己在塑造林道静时“一点束缚都没有”,非常放得开。

  片中,林道静曾向她在革命路上的导师卢嘉川表达自己的困惑,说:“我斗争过,我也反抗过,可是我还是没有出路。”在表演时,谢芳选择了用一种稚嫩的语气说这句台词,表现林道静的幼稚和卢嘉川的成熟,结果发现导演崔嵬也在边上小声重复这句台词,看谢芳说得对不对。

  还有一场戏,卢嘉川交给林道静一些秘密宣传品让她保管,林道静打开包袱,发现写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标语,崔嵬要求谢芳在这一刻怀着崇高的心情站起来。谢芳心里琢磨,怎么传递这种崇高的情感呢?她想到了《国际歌》,于是,她的心底默默响起这段旋律,很自然地站起来了。

  《青春之歌》以林道静政治上的成熟来结尾,在波澜壮阔的“一二·九运动”中,她和江华站在了斗争的第一线。为了拍好最后这场示威游行的高潮戏,剧组动用了清华、北大几千名青年学生,数百名民警参与拍摄,围观的市民群众有数千人,还有人送来家里珍藏的旗袍借给剧组用。影片中谢芳有一个攀上电车、对着游行队伍喊话的镜头被定格为经典,成为这部影片的标志性画面。但当时只有画外配乐,喊话的具体台词,剧本上并没有写。“当时那么多人,我总不能跑到崔嵬导演那儿问我应该怎么演吧,我就自己设计了一下台词,‘同学们,不要怕这白色恐怖,我们大家团结起来’,拍出来效果特别好”,谢芳说。

  全明星班底众星捧月

  哭戏,是谢芳表演时最大的挑战。“别的表情还好办,但眼泪说来就得来。”谢芳说,这需要演员非常理性自制,拍哭戏时,先在一个地方安静地酝酿情绪,同时剧组做好拍摄准备,等导演问“谢芳,好了没有”,再走到镜头前拍摄。“演员最大的幸福,就是感觉到我的眼泪和摄影机的镜头同步进行下来了。”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和余永泽因信仰追求不同最终分道扬镳,剧本里有一场戏是,余永泽摔门而去,林道静的眼泪慢慢流了下来。谢芳并没有过类似的体验,她就把余永泽想象成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爱人张目,如果是张目这么摔门走了,不理自己怎么办?就这样一想,眼泪还真出来了。

  用现在的话讲,《青春之歌》可以说是“全明星班底”,林道静身边的配角都是当时精挑细选的大牌演员:于是之演余永泽,康泰演卢嘉川,于洋演江华,秦怡演共产党员林红,赵联演叛徒戴愉,葛存壮饰演教员李芝庭,连只有一句台词的地主都由老演员赵子岳饰演。

  第一次拍电影就和这么多大明星合作,谢芳说自己并没有怯场。“我当时没想对方是大明星什么的,心态比较淡定。而且我的戏很多都是近景和特写,拍的时候前面没有人,只有摄像机黑黑的镜头对着我,主要靠自己的想象力。”

  林道静风靡海内外

  电影《青春之歌》上映后获得了巨大成功。公映后,北京各家影院爆满,很多影院甚至24小时连续放映。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很多人哪怕吃不饱肚子都排长队买票。片中的插曲《五月的鲜花》也随着电影的放映流行全国。该片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上映后,也引发轰动。1961年谢芳随团去日本访问,刚下飞机,就有热情的日本学生大喊“林道静,给我签个名!”街头还有一层楼高的《青春之歌》巨幅剧照。

  饰演林道静的谢芳自然也一炮而红,成为第一代知识女性的银幕代表。光是她在片中的数套衣服就让人们津津乐道了许久,尤其是那套蓝布旗袍加白色围巾的装扮,成为当时很多女性模仿的对象。谢芳在片中留的短发也被赋予“林道静头”的美名。

  当时演员拍戏的服装都由美工师设计制作,拍摄结束后,演员是可以自己保留的,但谢芳把戏服全都如数还给了剧组。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她也觉得略有一丝遗憾。“好像是应该留一件做纪念的……我八十多岁了,值得纪念的东西有很多,但都没有保留下来,有点可惜,不过都留在镜头里了。《青春之歌》记录了我最漂亮的年代。”

  后来,谢芳陆续拍摄了《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第二次握手》等影片,但在她心中,《青春之歌》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她说:“我至今记得当年拍摄的几乎每一个细节,好多台词随口都能背出来。这部电影改变了我的一生。为了《青春之歌》,我不断鞭策自己、完善自己,直到现在。”(本报记者 袁云儿)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