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一带一路”电影周“媒体关注影片”《我的女儿》导演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许丹丹、李梦琳):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意大利新锐女导演劳拉•比斯普里携影片《我的女儿》亮相电影节,并获得“一带一路”电影周“媒体关注影片”殊荣。这位来自罗马的导演常年关注并拍摄女性主题电影,去年刚迈入四十岁门槛的她早已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她拍摄的两部电影长片《处女之誓》和《我的女儿》分别获得第65届和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提名,并一举夺得包括纽约翠贝卡电影节诺拉·依弗朗奖、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火鸟大奖和评审团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在本次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她执导的电影《我的女儿》在上海展映五场,几乎场场爆满,获得了空前的赞誉。
在《我的女儿》和《处女之誓》这两部长片之前,劳拉就拍摄过三部与女性有关的短片,并分别荣获意大利两大电影奖:意大利大卫奖和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丝带奖。她对女性题材始终保持着热爱与耐性,不仅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位女性,还因为她觉得市场上有关女性题材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太少了。她希望通过电影全方位地讲述女性故事。劳拉表示,在通往力量和自由的道路上,女性大多需要负重前行、远途跋涉。“我所呈现的女性都不是完美的女性,而是一个又一个经常会陷入各种麻烦和身份认知困惑的普通女人。在影片中,这些女性都会走过一段很长的人生旅途。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会真正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产生自我意识,用属于女性的方式去面对这个世界。在漫长又艰辛的人生旅途中,这些女性终于明白,女性的复杂与矛盾之处自有它的价值,这就是我想讲述的东西。”
在以男性为主导的世界里,女性常常会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偏见与刻板印象。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劳拉曾向记者描述过她的身份困惑,“同样是水平相当的导演,男导演常常被人们誉为天才,而女导演则被称为‘好导演’”。通过拍摄女性电影,她想为世界做出一点点改变。“以男性为主导的世界正在改变,而我也坚信,这些讲述女性的电影——将女性放到荧幕中央来,她们不再甘于做男性身边的绿叶——也是这些变化的一部分。”
《我的女儿》讲述了一个女儿在两位母亲之间撕裂与挣扎的故事,一位是用爱抚养她成长的养母蒂娜,另一个则是与她有着血缘关系的亲生母亲安洁莉卡。三个人因爱而产生了很多微妙的关系,既有对抗挣扎,又有愈加亲密的情感。被爱围困的女儿维多利亚最终本能地做出了一个让观众颇感欣慰的抉择。
在《我的女儿》中,两个母亲的角色足以触发观众的思考:一面是朝夕相处的挚爱养母,另一面又是割舍不掉血缘关系的亲生母亲。当来自两方滚热的爱交织在一起时,出于私欲的爱与占有欲纷至沓来,两位母亲对于自己身份的认知出现了混乱,而恰恰是在这段痛苦的夺女战役中,挣扎的两位母亲开始真正思考“母亲”和“爱”的定义。“这两位母亲是如此不同,她们的所作所为是如此有违常理,又是如此得不完美,可当所有这些杂糅在一起,却又是那么让我喜爱。我想说的是,一个不完美的、复杂、矛盾并纠结的母亲,本质上还是一个真实的女人,她们的不完美并不妨碍她们爱自己的孩子,女性的不完美和爱并不是一组反义词。”
每个女性的内心都住着两个角色,一个渴望安全,另一个向往自由。在影片《我的女儿》中,劳拉为观众生动刻画了两个性格鲜明却又完全不同的女性,一个是为爱驻足的母亲蒂娜,另一个是永远在逃离的母亲安洁莉卡。劳拉解释称,这两个角色设定折射出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它充满了矛盾,却又是那么得真实。而在爱的催化下,这两条看似矛盾的岔道终将汇流。“影片中的这两个母亲仿佛构成了抛物线,一开始她俩是如此得不同,慢慢的越来越近:蒂娜变得有些像安洁莉卡,而安洁莉卡也有了蒂娜的影子。她们的女儿维多利亚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每当她投入一个人的怀抱中,她就开始想念另一个母亲。结尾我们也看到了,(维多利亚意识到)她既是养母的女儿,也是生母的女儿,而正是她,将两位母亲紧紧连在了一起。”
劳拉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来内地,她表示,虽然没去过北京,但却很向往那座城市。据悉,影片《我的女儿》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将在未来发行上映,对此她感到非常高兴。劳拉表示,自己非常喜欢中国电影,希望能有机会和中国电影人一起拍摄女性题材电影。“我希望能有机会和中国导演一起合作,无论是内容还是观点的分享,都会是一件美妙的事,尤其是和遥远的东方国家,肯定会很有意思。大家聚在一起探讨、分享一定会别有一番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