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猫传》美术指导屠楠:电影美学的幻术师
电影《妖猫传》热映,陈凯歌用极致的画面场景、丰满的人物形象、生动的社会气韵再现了盛唐恢弘绚烂的气象,《妖猫传》所呈现的美学价值堪称佳作。据影片的美术指导屠楠介绍,《妖猫传》核心的美学观念在于“意境”,在于传达东方美和东方传统文化的气质神韵。
每个人心中可能都有一个“大唐梦”,然而历史和未来一样无法触摸、无法求证。怎样拍出一个能令大部分人满意的盛唐气象,《妖猫传》其实更多借鉴了文人画的表现手法,将中国画的“写意”发挥极致,以“意境”去展现想象中无限接近的大唐气象。影片的美术指导屠楠表示,“意境”是陈凯歌导演从一开始就强调的,“要传达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文化思维,并提出了以文人画的意境为全片的视听审美基础”为了展现这种东方审美,屠楠在做美术设计时,美学风格上主要参考于中国古典的“文人画”,“文人画的气韵和意境,这种东方审美是西方没有的。以文人画气质为指导基调,在造型上还参考了敦煌壁画、各个时期的墓穴壁画、寺院壁画,还有院体画、界画、舟船画等等。包括反复研究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系统阐述了怎么把意境运用到园林、建筑、书法、绘画等各个方面。”
如何把“意境”落实到电影具体的场景中,屠楠借用清代画家笪重光的话:“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当我们把整个环境做到‘雅的极致’,它所呈现的情绪就油然而生。虚实结合,让演员的表演与环境、场景融在一起,以其内在情绪传达画面的张力,而不仅仅是依靠视觉上的新奇或壮观,这也是我们希望给观众传达的美术创作理念。”而这种意境产生于实实在在的景物,这是特效所达不到的。所以最后呈现出来的97%都是实景拍摄。
为了使电影中的大唐“形神兼备”,陈凯歌拒绝了特效,大到设计整个唐城的建筑、街道、自然环境翻遍所有史料,小到一个窗格的细节纹样都会改上几十版。屠楠表示,最难的部分是,“一个镜头需要以在一楼的空海为前景,在二楼的大佛的面容为后景;第二个镜头需要空海惠果在二楼相会时大佛的面容成为合适的后景,第三个镜头导演还要求打开青龙寺二楼窗户的时候,能够在对面山上看到大佛的眼睛。一个大佛要满足三个机位需要,而且必须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呈现大佛恢弘的气势感。为了完成这种复杂景别,我们在建造前反复用3D模型实验,草图就改了17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