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2017(第十四届)四川电视节于成都举行。四川电视节多项主体活动丰富多彩,其中引人注目的“金熊猫”国际纪录片传媒制作人合作论坛、2017年丝路国家纪录片人才培训班、研修中国故事传播“金熊猫”优秀节目、海外播出签约发布活动等,组成一个系列的合作论坛。论坛上,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业内人士汇聚一起,探讨媒体融合发展中,纪录片的发展与未来。针对行业潮流趋势,紧扣国内外热点话题,围绕国家政策解读、内容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引领等多方关注的焦点问题,纪录片人分享了在“跨界”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和规律。
一、文化自信带来中国纪录片的丰收。
2017(第十四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国际纪录片传媒制作人合作论坛聚焦“中外纪录片跨界生存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探讨中国传统纪录片跨界发展新生态。论坛邀请总局研修学院、五洲传播中心、央视纪录、中国纪录片网、上海纪实、安徽广播电视台、广东广播电视台、四川广播电视台、腾讯、优酷、爱奇艺等制播平台,五洲传播中心、三多堂、知了青年等制作机构以及二更等视频平台代表。这些机构在跨界、跨域、跨平台等实践当中摸索出了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成功经验和规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全国人民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取得的历史性巨大成就;中国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使今日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纪录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了蓬勃发展态势,实现了中国纪录片的丰收。
正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所说,第一个标志是纪录片杀入了卫视的黄金时段,过去的卫视的黄金时段都是被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所垄断,但是这两年发现包括前五的卫视黄金时段都播了纪录片,而且收视率很高。
第二个标志是现实题材纪录片,讲述中国奋斗的作品层出不穷,这个成为中国人梦最好的释解。回顾近两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备受欢迎的纪录片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第一类央视播了七部大片,从将《改革进行到底》,到《大国外交》,《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等等这七部大片确实影响很大,以至于国外很多的国家都在朝我们要这部片子,这部片子能够全面深刻的回顾和展示中国这几年到底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第二类《舌尖上的中国》、《本草中国》、《本草中华》等等这些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舌尖上的中国》《本草中国》,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这些纪录片很好反映了百姓诉求。
第三类《航拍中国》、《超级工程》,也包括我说的这些各种动物的纪录片《自然传奇》等,是给人们开拓视野的,展示的是你日常生活中你可能见不到,就像新疆的大囊,我们绝大部分人不可能到南疆去亲眼目睹,但是它给你细致的展现出来。
第四类就是现实题材中国人故事的纪录片。比如说央视记录频道做的一部《我的中国梦》,这十集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人的奋斗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梦的故事。全国优秀的纪录片层出不穷,《茶界中国》、《工匠精神》,《大国工匠》、《港珠澳大桥》、《本草中华》、《人间世》、《我在故宫修文物》、《我们的青春》、《了不起的匠人》等一大批优秀纪录片相继问世并引起轰动。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纪录片丰收年已经来临。应该借助平台力量进行跨界运营。在融媒体的环境之下,“跨界”成为纪录片行业的高频词汇,融合的理念体现在从创意、制作、平台、传播等各个环节。
二、文化自信带来中国纪录片理论探索的丰收
“今天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给我们传媒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跨越发展,跨越平台发展,跨界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在论坛上,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说。
他认为:跨界生存与发展首先需要我们在观念上跨界要建立全球思维,国际视野,紧跟世界前进的步伐。其次,跨界生存与发展需要我们建立共享这个理念,要通过优势资源的互补和整合创造出更多传承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作品。第三,跨越生存与发展还需要开放与合作的思维,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媒体与互联网公司之间都要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增强优秀纪录片在中国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凸现记录人的价值,贡献记录人的力量。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研修学院副院长刘颖说。“当今世界所有国家的传媒业都面临媒体融合实践的问题,如何与新媒体开展合作,使节目形态更具新媒体传播力,是我们传媒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安徽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禹成明也在论坛上指出,传统的电视纪录片面临着题材相对单一、传播渠道闭塞、市场发掘力度不够、产业化进程缓等问题。在融媒体的环境之下,“跨界”成为纪录片行业的高频词汇,融合的理念体现在从创意、制作、平台到传播的各个环节。
“纪录频道从选题策划的源头便建立起‘媒体融合’意识。”央视纪录频道总监梁红介绍,从2017年起,纪录频道的节目生产模式中片长规格从原来的50分钟、25分钟两种,正式增加了5分钟的短视频与90分钟的纪录电影两种。2018年纪录频道将推出一系列适合移动端用户观看的“微纪录、短视频”,如《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国字》《中国微名片》等,同时结合《零零后》《航拍中国》等纪录片选题推出纪录电影大片,以实现横跨多屏的互联互通。
据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张延利介绍,近年来,PC端中国纪录片网、移动端纪录中国——纪录片产业服务平台相继推出,同时配以线下活动,如东山纪录片小镇的创立、纪录中国年度扶植计划、百人百部中国梦短纪录片扶持计划、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等,取得不错成效。“不做口碑黑马,白龙马才是一路西行的品质保证。” 张延利说,提到白龙马,你可以联想到一首歌、一个故事、一位人物,但是提起黑马,内容却并不丰富。大部分纪录片虽都是口碑之作,但若想脱颖而出还需要立体有效的营销推广。“内容营销,靠讲故事,也靠多维度融媒体造势。”
“在科学基础上探寻未来,我希望纪录片在模式的调整上能更有创意。”据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总监、云集将来传媒(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干超介绍,上海纪实频道将于明年推出剧情纪录片《火星计划》,融合了传统纪录片、真人秀以及美剧等元素,融合的趋势使纪录片的节目样式富有更多想象。
五洲传播中心副主任井水清强调,“要让中国纪录片走得更远,必须进行跨界融合。”这种“跨界”体现在跨领域合作、跨平台传播以及跨行业融资等各个方面,其将会推动纪录片行业资源的流动与分享,凝聚起纪录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共赢。
三、文化自信带来中国纪录片运营创新的丰收
做纪录片,一直被认为是“烧钱”的行业,但是这几年的实践,中国纪录片运营创新,不但摆脱了“纯烧钱”的“死路”,而且做好内容产品,闯出纪录片有商业价值新天地,成为投资热门行业。2016年中国纪录片总产值已超过52亿元人民币,2017年总产值有望翻番。
“我一直不认同纪录片‘商业化’这三个字”,来自上海纪实频道的干超强调,纪录片不应商业化,“但我们必须替现实题材找到更多的商业价值”。在他看来,现实题材的纪录片,因其拍摄的时间不可控引起资金的不可控,甚至导致最后作品呈现的不可控,这是现实题材纪录片的窘境。在这件事上,上海纪实频道做了一个转折出了新的尝试。其新推出的纪实栏目《纪录片编辑室·72小时》,每期26分钟,每周一期,以72小时为拍摄周期。“这个题材的出现不仅是去继承上海纪实频道关注纪录片的文脉,也是在探索如何打造符合今天传播格局下新的节目制作过程。”
制作之外,如何摆脱窘境,挖掘更多纪录片商业开发的可能性?
“我们需要把纪实的内容变成内容产品”,在知了青年CEO 李武望看来,纪录片本身要实现价值,并实现盈利必须要做好内容产品,同时市场价值也是纪实内容生命力的一种体现。
将纪录片打造成内容产品,互联网时代的纪录片人需要转型为产品经理人。从单纯的节目制作向产业思维转变,立足于好的内容进行更多元化的产品开发。“纪录片本身可能不挣钱,但其产业链背后,如通过‘纪录片+电视剧’、‘纪录片+旅游’等项目可以挣钱。”北京三多堂影视公司总经理高晓蒙认为纪录片的价值不一定是这部片子所产生的商业回报,而是由它所衍生出的一系列商业回报。
好的内容产品在立体化传播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品牌。张延利在论坛上分享了《茶界中国》跨界营销的案例,从一个纪录片的模式转化成大众认知的茶叶品牌。“单纯一部片子的影响力是有时限的,而我们希在未来能够让一个纪录片的品牌长久地驻留在我们的生活中。”
爱奇艺公司副总裁杨海涛从运营的角度介绍了纪录片走向市场的商业模式,“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全媒体的推广,包括线上与线下,通过各种方式让用户喜欢上我们的纪录片。”优酷土豆泛文化中心总经理何冀兵也表示除了在优质的内容生产基础上,融媒体的传播策略能够帮助提高纪录片的用户触达能力,从而提高商业变现能力。
四、文化自信带给中国纪录片光辉的未来。
与会代表认为,大价值观表达是纪录片的立身之本。在跨界发展的新生态中,纪录片行业正在经历转型之变革,但在许多“变”中,对非虚构底线和故事内容品质的坚守是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基石,渗透在其中的价值观表达更是纪录片的核心,中国纪录片的未来将更加辉煌灿烂。
从中央电视台2005年推出大型纪录片《故宫》,中国纪录片掀开了工业化、大片化的制作发展阶段;2012年,央视纪录频道推出《舌尖上的中国》,中国纪录片从单一大片作品向有品牌价值的文化IP转型。提到未来10年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样态,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梁红表示,“未来的纪录片是具有高度媒体融合属性的,兼具社会价值、产业价值,以及新兴传播模式的纪录片业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研修学院副院长刘颖说,在纪录片蓬勃发展的同时如何开展跨界合作,在这个情况下纪录片发展与竞争的核心就归结到人才的竞争,因此加强优秀中青年的创造人才,自己本身在职的提高和水平应该成为我们的重中之重。作为总局和行业影视最大的培育教训机构,每年是有将近4万人次的国内培训和到目前为止来自五大洲146个国家的3400多名广播电视部级以及专业人员参加我们的培训。
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张延利认为,我们提出来一个概念,打造永不落幕的纪录片节,我们承建了纪录片的平台,播放这些优秀纪录片,包括中国梦中国纪录片的下载。不仅有PC端,还有移动端,包括微信、微博端。还要建立交流平台,建立交易平台,线下交流,线下平台和纪录片行业的跨界。
高晓蒙在谈到纪录片的“钱”景时强调,投资者看中的更多的是纪录片所表达的价值观与思想。“如果纪录片人离开了这个真正的立身之本,仅仅去谈钱,而不能在启蒙价值观上有所发挥的话,是真正愧对这个时代的。”干超在谈到与哔哩哔哩合作纪录片《国漫传》时也表示,除了话题之外,纪录片更应该探寻到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骏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纪录片正好是讲好故事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们推出了《邓小平故事》、《川魂》、《魅力四川》、《天府记忆》等纪录片,极大提升了天府四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论坛是四川电视节重要主题活动之一,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品牌认知度的国际影视文化交流活动。
朱乐贤介绍了腾讯视频的几个目标,腾讯未来目标就是,国际化、精品化、商业化。让中国的纪录片更好看,传播手法更容易被国内外人接受,打造精品,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
创意、产品、品牌、平台……行业外的人带给纪录片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思考,但纪录片的根本仍未变,“从相加走向相融,媒体融合要变得有深度、有意义、更有价值。”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中国的纪录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创新发展,精益求精,以匠人之心,打造传世之作。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塑造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坚定人的信心,振奋人们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