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娱乐>>滚动>>正文

中国文艺电影之殇 口碑诚意之作《再见》竟成炮灰

2016-05-18 13:27:1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位中阁

  图片默认标题

  近日,于5月13日公映的文艺电影《再见,在也不见》上映五天,口碑爆棚,但在上映首日排片达到10%、首日票房700万的情况下,其后的几天票房可谓有些惨淡。

  众所周知,文艺片《百鸟朝凤》因“直播”事件影响,排片迅速回升、票房逆袭,截至5月16日票房已达3000万。但与此同时,同档期同类型的电影《再见,在也不见》排片锐减,受到的冲击足以成为炮灰。电影行业给整个文艺电影的市场空间并没有太多的变化,“蛋糕”就那么大,“商业片”排片却没有太大变动,瓜分的还是同类型影片的阵地。可见,一向低迷中国的文艺电影,还是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好口碑《再见》排片锐减 逆流而上的文艺电影之殇

  以5月16日情况为例,《百鸟朝凤》排片激增的同时,《再见,在也不见》却从1389场跌至937场锐减。按照这种趋势下去,估计到本周末基本就没有什么排片了。再加上同期商业大片的挤压,电影《再见,在也不见》尴尬地成为了炮灰。实际上,电影《再见,在也不见》也是一部逆流而上的诚意之作。戏剧的是,《再见,在也不见》,似乎正走着《百鸟朝凤》上映时的老路,口碑登顶,票房却跌入谷底。

  电影《再见,在也不见》从出品方到监制陈哲艺,再到三位导演及主演们,都因对“电影的喜爱和相同的价值观融合在一起”,只为奉献一部“探究人性之情的走心电影”而做。作为第52届台湾金马奖开幕影片,《再见,在也不见》由陈柏霖、杨祐宁、蒋雯丽、秦沛联合主演。导演之一的忻钰坤也是曾以170万元拍出《心迷宫》并收获过千万票房的“口碑”导演。而监制陈哲艺,获得过戛纳国际电影节、台湾电影金马奖相关多个奖项。这样的阵容足以保障影片的国际水准。

  话说回来,中国的文艺片一直属于小众领域,本身生存就很不易。观众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观影机会和次数也少。但这不意味着没有壮大的空间。在国外,高票房的文艺片每年都会出现,大量文艺片都能做到叫好又叫座。而在中国文艺片的尴尬在于,优秀的电影人们保证了文艺片的水平大多处在高水平的段位上,但影片的商业价值却和质量严重不符。

  这次的事件,也开始让很多业内人士反思。很多人认为,我们应该在下跪带来“热闹”的同时,需要冷静的意识到,观众们每一次观影的选择,都是对《再见,在也不见》这样不受院线待见的类型电影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而只有这种选择越来越多,才有可能让《再见,在也不见》这类影片走出市场悲情的角色,和《百鸟朝凤》等更多文艺片兄弟们获得口碑和市场双赢。

  堪称“国际级”文艺电影 三段故事互为烘托

  电影《再见,在也不见》上映之后,口碑大爆发,虽是三段式故事,但“其中的互相呼应和烘托,只有合起来看,才算是一部完整的电影”,《虹膜》电影杂志主编magasa这样评价。

  《背影》中陌路的父子关系,影响着主人公对成为“父亲”这个角色的定义和抉择,在发现、跟踪、观察、同情父亲后,所有的纠结矛盾都爆发在“教训父亲不争气的儿子”以及“收到女友打掉孩子的讯息之后的痛哭”。导演忻钰坤说,“这个故事是电影中比较压抑的部分,它的人物关系并不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感情关系,如何够把人物关系和情感处理的细腻和琐碎是一件难事,这部电影学到很多”。

  《湖畔》中是边缘化的友情。主人公初为人父生活平静而幸福,突然收到多年前曾经暧昧的好朋友死刑前要求最后一面的告别信,回忆的伤疤满满被撕开,最后一件能为朋友做的事就是把他“带回去就好”,告别之后的“呕吐”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痛彻心扉。关于这一段,监制陈哲艺想表达的是,“每个人都曾经危险的触碰到那个线,不是同志不同志的关系,是两个男生的友情,好到可以有爱的成分”。

  《再见》是不能说的忘年恋。多年前,一个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与充满人格魅力的年轻女老师互生情愫,不可控制之际,女老师不辞而别。多年后,异国他乡重逢,昔日学生也已成为受人敬仰的教授,两人始终相差的不止有十二年的年龄,还有永远无法逾越的世俗鸿沟。主演陈柏霖和蒋雯丽在酒店房中的忘情拥吻,给影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影迷评价,“结合上下情感,两人的拥吻恰到好处,并不违和”。故事的最后,结束于陈柏霖坐在沙发上看着合衣熟睡的蒋雯丽,“他想着的或许是是否放下了这长达十二年的执念”。

  电影中,每个故事都有最后的爆发、都有最终的无奈,每段感情都在说再见,却都没有把“再见”二字说出口。可以说,这三个故事都是遗憾,三段情感皆是轮回。有影迷形容,“这部国际级的影片,每个部分都是割心刮肺”,也有影迷呼吁,“这是一部适合放下浮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电影人心血之作。”

  电影《再见,在也不见》正在热映,“熟悉的人,远在天边。陌生的景,涌在眼前”。有时候,“见或不见”选择权不在你,在乎命运。

国际在线娱乐微信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