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电影   |   电视   |   演出   |   综艺   |   时尚   |   星途   |   图库   |   环球星访谈   |   热词   |   1+1观影团   |   微博
首页 > 电视 > 正文
张维为做客《一堂好课》讲述全球外交下的中国话语
2020-02-18 11:10:3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网编辑:刘欣

  连日来,中国坦诚开放的“抗疫外交”赢得世界称誉,给国际社会带来坚定信心,也获得各界广泛支持。与之同时,面对西方一些政治势力的恶意攻击,我国“外交天团”坚决回击,各种“霸气回应”屡屡刷屏。

  自信中的担当和尊严下的淡定,在中国外交中尽显无疑。而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今天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多机会去进行对外交流。无论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每一次看似寻常的交流,都涉及国家形象和民族素质的展示。 

  “在这个时代,我们如何做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如何让世界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负责任的大国?”2月16日晚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一堂好课》开讲“外交课”,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张维为先生从“外交风云”讲到“中国话语”,勉励中国人要自信,中国的年轻人要更自信,在公共外交的舞台上扮好自己的角色,共同打好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和国际话语的组合拳。

  “外交天团”的素养: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政治的定力、健全的人格、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沟通

  新中国建立之初,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第一代外交工作者将中国的外交事业发展起来,此后,历任外交人薪火相传,为中国外交事业及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网络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霸气身影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大众的视线。如今,围观外交部发言人有理有据、有力有节的回应,已是中国民众的日常。极具魅力的外交部发言人们疯狂圈粉,被大家亲切称为“外交天团”。

  张维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任职于中国外交部,担任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高级翻译,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本次课堂上,他从自己1986年陪同乔石访问孟加拉国、尼泊尔,以及1987年陪同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前总统南方委员会主席尼雷尔等经历入手,带领观众回顾了新中国外交风云的一些生动记忆。

  外交被称为“没有硝烟的战场”,要想真正去捍卫民族尊严、国家利益,那就必须首先要做强自己。张维为的体会是,“非常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要有政治定力,要有健全的人格,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和非常卓越的沟通交流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展示我们中国外交官的一流的素质,不辱使命。”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既在世界舞台为自己发声,也被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寄予厚望。张维为以周恩来总理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后那句掷地有声的“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人要管!”的表态为例,诠释了中国外交人的风骨:“外交工作特别需要政治担当,需要人格魅力。只有真正有担当的人,才会有人格魅力!”

  “外交自信”的霸气:

  在国际交往中既要与人为善,也要有“一剑封喉”的本事

  “霸气”,是中国外交人带给大众的突出印象。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代的外交官们赶上了一个中国全面走向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中心的伟大时代,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时代。

  2014年,张维为做过一个题为《中国人你要自信》的演讲,他在本次课堂上再度强化这一观点:“让我们把不自信的帽子送给我们的对手,实际上我们在国际交流中,就经常在这样做。”

  这种自信,首先来自于国家本身强大的向心力。张维为引用了一个叫益普索的欧洲公司在几十个主要国家所做的最新民调,面对“你认为自己的国家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一提问,中国人回答“是”的比例高达91%,英国为21%,法国为20%,“究竟谁应该更加自信?我想应该是中国更加自信,我们也有理由更加自信!”

  想必普通民众也颇有感受,西方社会的一些力量对中国报以偏见甚至敌视的态度,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对世界秩序的威胁,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呢?张维为在德国参加一个论坛时就曾直面这一现象,他在现场对外国的专家学者淡定表示,自己对此并不十分惊讶,“因为西方的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报道不实事求是,带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文化偏见,导致西方很多国家、很多民众甚至很多专家学者对中国很不了解。”他以英国杂志《经济学人》作为力证,回溯其每一次对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发表的评论及预测,事实证明都不准确,几乎可以反过来理解。

  在那次德国论坛上,张维为同时还说,“如果你们不想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我们也没有办法。今天,是你更需要了解中国,而不是我们要强迫你了解中国。”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与人为善。但是广大民众发现,在面对挑衅的时候,外交人们不留情面,从来都是横眉冷对、霸气外露。针对这一点,张维为特别强调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总体上是一种强者文化,它尊重强者,尊重胜利者,所以它提出一个挑衅性的问题,如果你不敢接招,不敢和他交锋,你就输了,你代表的国家也就输了”,但交锋不是声嘶力竭,而是自信地、礼貌地把道理说清楚,“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

  “交锋中需要有一种叫做一剑封喉的本事”,张维为以西方尤其是美国动辄就会提及的“人权问题”举例,“我说根据我们的研究,二十一世纪对世界人权最大的最直接的侵犯就是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十几万平民百姓被杀了,数百万的平民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我说,如果你不向伊拉克人民、向全世界人民把这个问题解释一下,怎么有资格来跟我们谈人权问题?这叫一剑封喉!”

  “原创话语”的底气:

  每个人都可以是外交名片,崛起的中国是大家坚强的后盾

  如今,中国每年出境的人次已经超过1.5亿,中国向全世界输出最多的游客,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张名片。

  如果给中国人的这张“外交名片”印下几个具有标志性的词语,张维为认为一定离不开勤劳、向上、平和三个关键词,“我走了一百多个国家了,中国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无论你到哪里,中国人总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另外就是总体的平和,中国人没有崇尚暴力的文化。”

  让世界更加真实、立体、生动地认识中国呢?不久前在国际上走红的李子柒,就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积极启发——我们也能依托自身特有的文化,创造属于中国的“世界级潮流”。

  课堂上,张维为重点提及了“原创话语”的重要性,“在今天的国际交流中,仅仅靠官方话语和官方口径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整个西方话语对中国的围剿,既有学术话语,也有大众话语,也有国际话语,而且往往是三者的组合拳。所以,解构西方话语,建构中国话语,这是我们现在在做的工作。”

  要想进行有意义的国际传播,张维为勉励大家“需要养成一种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的习惯,要大量地吸收原创性的中国话语研究成果,包括熟悉许多跨国的民调结果,这对我们从容地应对国际交流中各种质疑、各种挑衅是很有帮助的”。

  他还鼓励每个人都结合自己的方法和习惯,如果你爱微笑,就可以微笑着把中国说给世界,“崛起的中国是大家的坚强后盾,整个世界都是大家施展才华的舞台,愿大家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努力奋斗,梦想成真!”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