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关于艺术家或艺术品的影片引人瞩目

2019-06-23 08:12:10|来源:文汇报|编辑:于晓萱

  从去年的《至爱梵高》到今年的《国家美术馆》,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聚焦绘画、雕塑或艺术家的小众艺术片,都以“秒杀”售罄的方式,成为引人瞩目的炽热风景。

  尤其今年,《莫迪里阿尼》《两个弗里达》《罗丹的情人》等一个个辉映着美术史上的名家名作从大银幕上流动而来。看那些隐藏在艺术创作背后的因缘故事一点一点浮现,人们会发现,原来一切伟大的艺术品,塑造的都是生命体验。

  莫迪里阿尼笔下的女人为何眼神空洞,这部电影藏着答案

  《莫迪里阿尼》与《两个弗里达》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家成长史,只是这些或显或隐的艺术家侧影,却能引领人们叩开他们的心门,开启理解他们的新维度。

  四年前沪上买家豪掷十亿元购莫迪里阿尼名作《侧卧的裸女》的消息,令这位意大利艺术大师迅速在朋友圈刷屏。莫迪里阿尼最以瘦削的女人肖像闻名,尤其擅长表现纤细、稀少、纷乱、娇弱的“柔和美妙”,富于一种有韵律的优美节奏。英国导演米克·戴维斯拍摄于2004年的影片《莫迪里阿尼》,就为人们揭开莫迪里阿尼这种独树一帜的艺术之所以产生的谜底。

  莫迪反复画的,其实是他一生的挚爱——珍妮。他与珍妮的爱情近乎惨烈。影片中,19岁的珍妮与莫迪一见倾心,坠入爱河,从此成为他的灵感缪斯。为了莫迪,珍妮离开了父母,宁愿忍受贫困,为他做模特,为他刷马桶,甚至为了让他成功,忍辱去做毕加索的模特……肺病、酗酒、精神疾患,以及一顿突如其来的毒打,最终摧毁了莫迪,就在莫迪辞世的第二天,珍妮连同腹中的孩子也追随着莫迪从高楼坠落。影片的故事细节有很多戏说的成分,为了衬托莫迪,甚至不惜把毕加索妖魔化。但至少莫迪对珍妮的用情是真实不虚的。“等我熟悉了你的灵魂,再画你的眼睛”,他这样解释为何画中的珍妮没有眼珠,这何尝不是最美的情话,也是他作品深藏着的甜蜜忧伤。

  而墨西哥艺术家弗里达·卡洛,则是世界上最为传奇的女艺术家之一。首映于2018年的电影《两个弗里达》即与她有关。“两个弗里达”之名,一语双关,它既是弗里达本人的一幅名画,同时也预示着影片中存在着的两个“弗里达”——一个是弗里达本人,一个是灵魂渐渐被弗里达笼罩的护士。影片的别出心裁在于,以这位护士的视角来呈现弗里达的晚年,这位护士甚至更像是影片的主角。弗里达自小患小儿麻痹,后又遭遇过严重的车祸,始终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身体折磨。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身体情况愈发恶化,几乎只能拖着残破的身体卧病在床。护士朱蒂斯完全以一种溺爱的方式照顾着弗里达,为她穿衣,喂她吃饭,给她弹吉他。她们之间的情谊,远比护士和病患应有的关系更加亲密。朱蒂斯为人们打开的视角既包括旁观,也包括交流,甚至冲突,它们共同串联起关于弗里达的人生。同样有趣的,是这部影片的气息,像极了弗里达的画——热烈、奔放,包裹着重重叠叠的魔幻现实色彩。

  美术馆本身是值得反复凝视的巨大展品

  时长三小时的纪录片《国家美术馆》,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最快被“秒杀”售罄的电影之一。影片出自大师级纪录片导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之手,深入探访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伦敦国家美术馆,2014年首映于当年的戛纳电影节,获得专业影评人的高度评价。意外的是,它竟然没什么技巧可言,甚至看上去有些粗糙——没有画外音,没有受访对象,全然是毛坯素材的“堆砌”,连剪辑的痕迹都不多见。这样的视角,俨然钉在墙上的钉子。正因如此,美术馆本身成为影片中唯一让人反复凝视寻味的巨大展品。

  《国家美术馆》的镜头记录了每天入馆参观的人、发生的事乃至工作人员的争论、冲突,最终耗时13个月剪辑完成,呈现出与美术馆日常相关的种种片段。其中,有讲解员口若悬河的开放式解说,有访客面对艺术品久久挪不开的目光,有馆方工作人员对于运营状况的围桌讨论,有修复专家通过X光扫描原画之后的惊人发现……尤其令观者动容的,是镜头投向的那一件件伟大艺术品,透纳的《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乔治·斯塔布斯的骏马图、荷尔拜因的《大使像》……而观看影片的你我,仿佛就在他们旁边,侧耳倾听,凝神注视。(本报首席记者 范昕)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娱乐微信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