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电影IP更适合“走出去”

2018-09-18 16:39:5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刘欣

《绝地逃亡》剧照  

  国际在线消息:在“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电影作为最具有国际性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开拓国产片海外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产电影出海之路走得颇为艰难。2016年,来自海外的93部进口片一共贡献了190亿的票房,占比达到41.78%。2017年海外影片更是给中国电影市场贡献了258亿的票房,而同年的国产影片在海外的票房只有42.53亿元。国产电影在海外仍面临着电影竞争力弱、缺乏品牌优势等问题。

  什么样的电影IP更适合“走出去”、更容易在国外取得好成绩?

  内容是撑起一部电影的灵魂。一部高质量的电影,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其次才是演员的演技、制作技术。山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薛晋文表示:“《阿凡达》、《侏罗纪公园》、《夺宝奇兵》等作品,就很好地将欧美传统文化与现代视听媒介相结合,从而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传播”。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电影走出去,也可以挖掘优质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充满玄妙神幻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以及充满面向未来想象的人类学故事。

  而这些故事要想在国外取得好成绩,还需要具备普世价值。很多曾经在国内取得突破性票房的影片,在北美大多都遭遇“冷场”对待。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国产影片不具备普世价值的情感共鸣。蓝海集团国际传播副总裁Ashly Bowkett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表达着人类的共同情感、能让人有共鸣的内容才能打动人。中国观众为什么喜欢看美剧、英剧和好莱坞电影?不在于故事类型,关键是要看如何讲故事。只要能表达人类共通的情感,如人类的恐惧、焦虑、对生活的期待,或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什么样的故事类别没那么重要。”

  只有好的故事,也是不够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开展的“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显示,北美地区不少观众在观看中国电影时,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其中排名最高的依次是“对字幕翻译不适应”和“对表演方式不适应”。中国人讲故事,比较喜欢用讲的,而不是用演的。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正在》多元媒体平台创始人刘裘蒂说:“一个演员在表示很伤心的时候,他会说‘我真伤心’,而在西方的话则不会说‘我真伤心’,而是用‘眼泪直接掉下来’的方式来表达伤心。”因此,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优秀编剧和导演,是当前中国电影的当务之急。

  好莱坞电影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除了制作精良、画面效果炫酷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好莱坞是移民文化,移民文化跟世界的各种文化点不断的有联系,它的创作内容比较多元化,形式也很丰富,而中国本土文化的结构就相对比较单一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施行,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了机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表示,“一带一路”区域跨越欧亚非大陆,所涉国家的地理、文化、经济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过程中,要避免“一刀切”的做法,避免只凭借功夫片一种类型打天下,而是要从大局出发,整合各种电影类型,用更为多元的类型片吸引“一带一路”区域受众,为他们建构起对中国电影更全面的印象。

  除此之外,名人效应对中国电影在海外的票房影响也很大。2016年出口的电影中,由成龙主演的《绝地逃亡》在北美收获了3200万美元的票房,位居海外票房第一;而第二名的《美人鱼》北美票房仅为318万美元。对于北美观众而言,成龙是具有一定票房影响力的,而纯粹基于中国本土的喜剧片《美人鱼》,他们显然不太买账。印度导演尼拉·马德哈·潘达表示,中国电影本身并不需要做出什么改变,需要做的是更好的宣传推广,“比如可以宣传王家卫导演,因为他在印度非常知名!”

  一部影片在克服了内容、价值观、语言的障碍后,“名人效应”则是其很好的加分项。(作者:徐明辉)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娱乐微信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