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彩”的电影变“美”

2018-09-06 10:05:10|来源:长春日报|编辑:梁宁

  近年来收获“高票房好口碑”的《红海行动》《战狼2》等作品,在研究电影美学的专业人士看来,是否真的就“过关”了呢?5日下午,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长春电影节组委会主办的2018年首届中国电影美学年会在长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的美学形态:变迁与传承”进行深入研讨,着力研究从美学视角解决部分电影呈现出的“丑”的问题。

  初衷:让更多人知道美

  谈到选择在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举办期间召开首届美学年会的初衷,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左衡表示:“将关于美学的探讨并入长春电影节,为电影节增加学术理论探讨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出现了一波“美学热”,很多第五代导演的作品都会引发激烈的美学争鸣。随着电影市场化、产业化改革,电影美学一度远离大众视野。

  “如果某部影片技术是好的、投资是大的、明星是多的,似乎会使人感觉比较精彩,但恰恰从美学角度来看是不美的,会让观众产生‘有点丑’的感觉。”左衡说。业内专家和学者希望从中国电影的叙事结构、视听表达方式、人物塑造技巧、文化传播和时代精神等多个维度,及时做出分析、总结,以期充分发挥美学理论的指导价值。

  解题:IP热自身并不赖

  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扩容、产业升级,观众的审美变化也加快了步伐。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次现有观众的成长、每一次年轻观众在电影市场的‘入场’,都会给电影的形态、美学面貌带来很大变化。如果我们今天能在长春形成一个正确电影美学理念的话,未来将有助于中国电影的良性发育。”

  当红明星扎堆、反复翻炒IP……虽然这样的电影也取得了一定的票房,但在业界反馈来看,还是批评者居多。索亚斌认为,IP热的出现反而说明了电影创作经验的匮乏,“一味贬低IP热和银幕上的流量小生于事无补,我们更应该通过挖掘创作者的潜在力量,甚至是帮他们找到适应观众口味和美学需求的出口”。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陈刚注意到,近几年愈发火爆的网络短视频,对电影拍摄及审美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碎片化、浅层次阅读,势必造成电影本体美学的改变。铺垫充分、以传统逻辑叙事方式呈现故事的电影越来越少,反而是节奏明快、故事碎片化的影片会越来越多。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共同关注”。(本报记者 毕馨月)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娱乐微信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