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存家族》到《小偷家族》都市人的亲情呼唤

2018-08-08 08:12:17|来源:北京晨报|编辑:梁宁

  从《生存家族》到《小偷家族》——

  日本电影《小偷家族》在上映前的专业场口碑很高,但是比较平实的拍摄手法拖累了最终上映的票房表现,显然目前电影市场的主流观众还是更喜欢《西虹市首富》这样类型的电影。

  《小偷家族》的故事,跟我们一般印象中的日本人生活大不相同,这应该也是电影创作者选取的特殊视角。一个临时拼凑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挣扎在贫困线上,每日为生存而努力,甚至不得不全员以小偷小摸来贴补家用。如果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一家人的违法事情可不少,除了小偷小摸以外,家庭的2个未成年人都没有正式身份,具有诱拐嫌疑,而奶奶去世以后,因为没钱安葬,又只能埋在院子里的行为,在日本法律里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弃尸罪”。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畸形的家庭中,电影努力地展现着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的亲情和爱情,虽然物质上已经穷到了极点,但是这群抱团取暖的可怜人,却用彼此的关爱支撑着顽强的生存,这大概就是电影最主要的意思。

  与这个贫困到极点的家庭相对比的,是小女孩友里的出身家庭。影片一开始,因为父母家暴而逃家的学龄前小女孩友里,独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被路过的柴田“父子”捡回家,在这个贫困的小偷家庭她受到了拥抱和关爱,但影片尾声时,当警察将她解救回家以后,她想要用在小偷家学到的抚摸去安慰遭到丈夫家暴的母亲,却换来了时髦漂亮的母亲不耐烦的呵斥。

  这一个情节基本点出了电影的主题,相比于现代都市人物质方面的富裕,他们在感情方面的财富已经极度缺失,而很多都市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意识到了,却没有意愿或没有能力改变它。

  6月份的时候,也上过一个日本电影,叫《生存家族》,是一个带有软科幻色彩的都市生活片,说的是全世界莫名其妙突然没电了,所有跟电有关的机器都不能用,于是造成了城市大范围的生存危机。一个庸碌的小职员,带着一家人逃亡农村的艰辛之旅过程中,发现了彼此之间已经忽略了很久的亲情。

  同为“家族”,故事不同,但意思都一样。在现代都市中,人们忙忙碌碌于各种物质生活,从有形的房产、汽车、服饰、妆容,到无形的层级竞争、虚荣攀比、名利争夺,各种形形色色的外在物充斥着日常,再加上新时代的信息碎片和电子游戏等刺激物,把人们如同实验中的小白鼠一样捆绑在不断触碰电极的笼子里。沉静的思考和反省自身,成为了奢侈品,而人们彼此间的关爱更加稀缺,甚至连家人都变成了只是生存在同一空间下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时候,也许只有来自外在的强力,打破了笼子,才会让人停下来,有时间认真地看一下自己和身边的亲人。

  这两部日本电影用类似的语境传达出类似的情绪,体现出创作者对于都市人群生活的细致观察和认真的思考,虽然这种意境说不上有多高,也算不上独特,电影本身也没有特别高级的创意,但是扎实的制作和细腻的表达,还是体现出一种成熟电影体系下,常规作品所应该具有的品质特性。这样的作品给人的一种感受就是,创作者是在向观众传递他们的思考,同时也传递着对于观众的关注和关心,而不仅仅是为了赢得票房。这一种亲切的态度,应该是大多数观众都喜欢的。

  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应该是金字塔结构的,各种产品,以不同的类型和受众群体,呈现从低到高的排列,除了最顶级的那些大制作高票房影片之外,作为日常供应的主流,应该是中低成本但是制作普遍达到一定水准的成熟作品,就像我们日常吃饭,虽然可以偶尔饕餮一下,可是一般人谁也不会拿龙虾当每顿的主食吃,就算有土豪吃得起,也得不腻歪才行,但是日常的一日三餐,就希望至少有达标的品质,安全口味健康等等,相对均衡的指标。现在电影消费习惯在城市人群中逐渐建立,如果想让更多的观众每周有更多次走进影院,我们不能指望只有战狼或者西虹市这样的片子,还要有更多跟观众的日常密切相关,但是不那么刺激不那么折腾的电影,来作为“龙虾”的配餐,来满足不同需求的观众。

  其实,近年来,随着电影市场总体的火爆,国产电影的制作数量和质量是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的,一些有特点的剧情片也不断出现,但是不论是从投资角度还是发行宣传阶段,人们更多的还是习惯性关注所谓的大明星大制作,总是希望能够靠一个好项目一下赚够,而不是细水长流。院线方面也基本上很难有勇气和耐心,给一些“缺少卖点”的片子以足够的空间。这就使我们的电影创作不太敢冒险,往往宁可堆明星搞个故事不那么出彩的,也不愿意在细做故事上下功夫。虽然电影的销售模式和电视剧网剧等不同,一次性销售的投资赌博,往往在策划和营销中都更注重眼球效应,但是去年以来,一些优秀的国产剧情片的良好反映,已经证明了,品质优良的故事片并不是中国观众所排斥的,虽然电影显然不能如视频直播那么快,可是我们仍然希望有更多接地气的作品出现。郁晓东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娱乐微信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