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行市场的变与不变 渠道平台变中求“增量”

2018-04-20 09:41:23|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编辑:位中阁

  央广网北京4月20日消息(记者郑睿)如今,国产电影已进入第二个黄金时期,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三四线城市观影人数剧增,细分人群日益形成。传统电影发行“一刀切”的模式显然难以适应变革中的中国电影市场。

  作为文化产品的电影,拓展市场本质上是在争取受众。电影市场的细分,归根结底是人群的细分、受众需求的细分。根据不同受众的营销模式应顺势而变,但对内容,应是不变的追求。

  优质内容不变的“刚需”

  2017年中国内地票房达到560亿,2018年中国内地第一季度电影票房可以说是“开门红”,达到了202亿元,预计今年能达到700亿。

  单纯看数据,电影业似乎是个很大的“蛋糕”。但正如猫眼娱乐首席运营官、猫眼影业总裁康利所说,电影并不是个好生意,曾经粉丝向的观影受众已逐渐成熟。电影是全面市场化的行业,优质内容是会造成市场高度集中。所以,电影发行业如果想要生存、发展,必须回归电影内容本身。纵然推广渠道可以对电影票房产生一定加减量的影响,但根本上决定票房体量的,仍是影片本身的类型和内容。

  观众对文化的需求,是一种“刚需”。除了观影的娱乐性,观众的观影预期还加入了人性的触动和传统文化的共鸣。简单来说,当观众走出电影院时,还需要带着一点点收获。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曾说:“只有抓住好的内容,才会打穿通过内容连接的管道,进入到消费者内心,然后形成一个闭环的行为,产生连续性的逻辑,这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

  阿里文娱大优酷事业群副总裁刘开珞对于如何生产优质内容有个“左中右”的方法论:类型片是“中庸之道”,类型是给观众固定预期的方法,影片做到类型准确就能基本满足受众的观影需求;往右可以入微,即在细节和情感处理上更加精致,核心是传达;往左也可以走向大格局,从高层次俯瞰故事,表达对社会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思考。方法论归根结底,是为了多维度满足观影者的心理期待。

  渠道平台变中求“增量”

  内容是一切的基础,优质内容的电影可以击穿渠道和平台,渠道和推广只是资源最大化的过程。而有声音认为电影业的“人口红利”已消耗殆尽。即使拥有了优质内容的电影,如何吸引更多人来观影、提高用户观影频次又成了摆在电影发行者面前的难题。

  不过,大盛国际传媒董事长、CEO安晓芬,北京聚合影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讲武生等参加“中国电影发行放映的市场变革之路”论坛的嘉宾均认为电影业的线上平台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量。不同于院线,线上观影平台有其便捷性的优势。向线上平台要增量,正是电影发行业现在需要为之努力的。

  市场细分是电影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康利认为做到“内容稳定、营销稳定、发行主推公司稳定”这“三稳定”,才能真正让电影发行顺势而行。“三稳定”的背后,受众是不变的核心。内容稳定保证受众养成固定的观影类型及观影院线;营销稳定引导受众建立特定的消费模式;发行主推公司稳定,树立公司品牌,更易赢得受众的信赖。

  安晓芬则建议政策加大倾斜力度,积极引导;网上平台和院线影片放映同步,满足“宅”族的观影需求。虽然该做法对院线的冲击较大,但她也建议院线进行改革,强调观影的“仪式感”。同时,积极拓展院线的消费模式,使受众去电影院不仅限于看电影,而有多元的消费模式。据她介绍,她准备建立一个集体育、游戏、家庭单位点播放映于一体的新型院线模式。或许未来,人们去院线,将成为一个“新民俗”。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娱乐微信

返回顶端